话剧曲艺再现老舍经典 苗阜王声演绎陕派风格

——陕西版《西望长安》首场公演

苗阜王声山西太原相声专辑(话剧曲艺再现老舍经典)(1)

6月12日晚,西安话剧院火柴戏剧携手西安曲艺团共同打造的首部“陕派戏剧”《西望长安》在新城剧场进行首场公演。本剧由戏剧大家老舍先生编剧,陕西著名相声演员苗阜、王声领衔主演。这是苗阜王声第一次联合出演话剧,也是王声的话剧首秀。

苗阜王声山西太原相声专辑(话剧曲艺再现老舍经典)(2)

西安话剧院历来擅长现实题材创作,有着深厚的陕西情结,近些年来的作品如《麻醉师》、《柳青》、《长安第二碗》、《红箭 红箭》等剧目,也都是由陕西人讲述陕西故事。此次话剧《西望长安》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西安,此次由西安本地的著名相声演员出演这部陕西版的《西望长安》,为本剧增添了独特的意义。

话剧《西望长安》素有中国版的《钦差大臣》之称,语言含蓄幽默、令人回味。它的重新排演,无论是于国家高度,还是中国戏剧以及个人生活,都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苗阜王声山西太原相声专辑(话剧曲艺再现老舍经典)(3)

此次在西安上演的《西望长安》由导演原瑾泓执导,在原作的基础上融入了陕西方言、秦腔、民间小调、快板书等陕西元素,更增添了几许秦味儿,最大程度上发挥了两位主演的特长,体现了“陕派戏剧”的风格特色,更加原汁原味地呈现了老舍先生这部话剧的独特风格。

苗阜王声山西太原相声专辑(话剧曲艺再现老舍经典)(4)

剧中阿卡贝拉人声伴唱的形式,将具有年代感的歌曲用更加灵活的方法呈现出来,与故事融为一体,让人耳目一新。这种单纯用人声烘托出的氛围,与故意留有破绽的舞美布置如出一辙,为观众营造了看似真实,实则虚幻的感觉。

苗阜王声山西太原相声专辑(话剧曲艺再现老舍经典)(5)

大小不一的方块组成的家具、毛笔手写的牌匾、门框上飘扬的旗幌,以及由无数个纸盒砌成的围墙,都构成了本剧特有的艺术语汇,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原瑾泓导演说,此次选择苗阜、王声两位相声演员出演这部戏也是得益于作者。老舍先生其实很懂相声,曾在抗战大后方组织募捐时登台说过相声,并担任了解放后相声改革小组的成员,话剧《西望长安》的台词中也融入了许多相声技法。这次和西安话剧院的合作非常愉快,尤其是看到青年演员们的认真和进步,被他们的舞台热情所打动,看到他们就看到了戏剧未来的希望。

苗阜王声山西太原相声专辑(话剧曲艺再现老舍经典)(6)

主演苗阜也表示,这次西安曲艺团与西安话剧院首次合作,打造“陕派戏剧”系列,就是希望能够重回经典、守望经典,让咱们三秦大地的老百姓欣赏经典。曲艺是个体艺术,而话剧则更需要团体的协作和凝聚力。这次排演《西望长安》可以说是第一次非常深入地了解戏剧、感受戏剧,对戏剧这门艺术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苗阜王声山西太原相声专辑(话剧曲艺再现老舍经典)(7)

主演王声在这部剧中也投入了相当大的热情。为了演好公安厅长这一角色,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在演出间隙认真记录,仔细琢磨表演细节,为青年演员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苗阜王声山西太原相声专辑(话剧曲艺再现老舍经典)(8)

《西望长安》也是西安话剧院火柴戏剧继《厨子、罐子、诚管儿子》、《震惊》、《哈姆雷特》、《朱尔旦》之后的第五部商业戏剧。从《朱尔旦》与戏曲的结合,到《西望长安》对曲艺的借鉴,火柴戏剧一直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舞台合作模式,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独特的陕西戏剧品牌,在戏剧艺术领域发出陕西声音。未来,西安话剧院火柴戏剧还将争取与全国各地的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合作,创作出更多深受观众喜爱的话剧作品。

据悉,6月12日至14日晚七点半,话剧《西望长安》将在新城剧场连续上演,敬请关注!


责任编辑:刘书海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