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神”少将赵章成
“要像赵章成同志那样,使技术达到艺术的标准。”
迫击炮,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弹道弧线高,以座钣承受后坐力,大多采用炮口装填、发射带尾翼弹的曲射滑膛火炮。
1904年的8月19日,日俄战争正处于白热化的死斗之中。日本第3军与俄军在旅顺要塞血战了一个多月,惨烈的战况令双方都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俄军炮兵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们在面对日军采用的堑壕掘进战术时,固定火炮难以杀伤近距离堑壕内的日军。
戈比利亚,俄军关东支队的炮兵少校,为了解决难题,他冥思苦想,尝试将47mm舰炮装在轮式炮架上,发射超口径炮弹,发现杀伤力达到500米,至此迫击炮便一步步诞生了。
此后,无论一战,还是二战,迫击炮始终扮演着战局的重型利器,随之也诞生了很多迫击炮高手,其中更是出现了“炮神”,而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赵章成便是名副其实的“迫击炮神”。
迫击炮
让津津乐道的是赵章成每逢开炮时,总有一个奇怪的习惯,他右臂前伸,肘部略微弯曲,手掌五指并拢拇指稍微弯曲掌心向左,有时还会俯身下拜,口中念念有词,仿佛拜佛一般。
那么真的如坊间所传,赵章成每次发炮前都拜佛吗?他从一名技术兵走到开国少将,又给了后人哪些启示呢?
“迫击炮神”成名之路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被列强瓜分蹂躏的中国,满目疮痍,中国大地民不聊生。出生河南洛阳的赵章成,从小就调皮捣蛋,没有读书,却有着狭义心肠,喜欢和村里的恶霸比划拳脚。
为了能再吃上一口饭,22岁的赵章成,看到冯玉祥的西北军进入洛阳城分发粮食,心想跟着军队走有吃有喝,不会饿肚子,于是加入了西北军。
西北军虽然不如东北军阔绰,但培养军队中的技术人才绝不含糊,经常筛选头脑比较聪明的士兵,进行炮术训练,赵章成便是其中一员,开启了炮兵生涯。
西北军的炮兵还是很厉害的,因为军中有苏联的教官,有好的老师,加上赵章成聪明能吃苦,很快便成为炮兵中的精英,数年混战更是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1931年,机缘巧合下,赵章成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并担任了红三军第九师的炮兵连连长。
因为有超强技术加身,赵章成在红军队伍中很受重视,红军也想拥有自己的重武器,于是统一整编炮兵和工兵,组建“炮工营”,赵章成出任营长。
1933年,黄陂战役打响,战斗中赵章成指挥炮一连参战,当时雾大看不清目标,赵章成从敌人自动步枪声判断敌指挥机关在大龙坪,立即调正炮口,朝大龙坪猛轰,打跨了敌指挥部。
第二天战斗未结束,红1军团部附近突然出现大群敌人,当时红一军团部只有电台人员和炮二连,赵章成急忙带着二十多名精干的战士迎击敌人,没想到这些敌人误认为赵章成他们是自己人,五百多人糊里糊涂当了俘虏。
赵章成炮击敌人指挥部,俘获大量敌人,立下了首功。
黄陂战役(油画)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启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5月,中央红军渡过了金沙江,从四川的会理地区继续往北行进。为了阻击中央红军,国民党军队南攻北堵,妄图利用彝汉民族矛盾和大渡河天险,将中央红军围歼在大渡河南岸。
刚刚渡过金沙江突出重围的中央红军,可谓人困马乏,疲惫不堪,况且也有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强渡大渡河全军覆没的前车之鉴。
然而红军不是太平军,为了挫败国民党军队的阴谋,中央红军决定迅速北上,强渡大渡河。司令员刘伯承、政委聂荣臻率领先遣队,顺利通过彝民区,并决定由17名突击队员组成“十七勇士”从安顺场,冒着对岸守军的密集火力,顶着急流险浪驶向对岸,实施强渡。
强渡大渡河战役打响后,第一船过河的便是“十七勇士”,然而对岸敌军的火力太猛,“十七勇士”的船被死死压制在滩头,无法前行,千钧一发之际,红一团团长杨得志急忙让赵章成利用炮火支援。
强渡大渡河
赵章成得到命令后,便取出仅有的两门82迫击炮,令人难过的是,这两门迫击炮连炮架都没有。迫于无奈,赵章成便用左手托起炮身,全凭手和经验技术代替瞄准装置。
三发弹无虚发的炮弹后,敌人三个机枪火力点被摧毁了,没有重武器的对岸敌军直接被三发炮弹震焉了,斗志溃散。“十七勇士”抓准时机,抢占沿河工事,控制了渡口,为第二艘船、第三艘船靠岸赢得了时间,最终取得了强渡大渡河的胜利,为长征胜利打下了基础。
安顺场之战,让赵章成的威名在军中不胫而走,“炮神”的美名也在军中传开。毫不夸张地说,赵章成的三发炮弹,拯救了红军,也挽救了中国革命。
虽然,赵章成的名声已经广为流传,但最能体现赵章成“炮神”还是发生在抗日战场上,数次神作将“炮神”推向了巅峰。
“炮神”炮弹放辣椒,抗日战场发神威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6年后的7月7日,日军又在北平附近挑起“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战争正式打响。
抗日战争期间,赵章成成为八路军129师的一员。1940年8月,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参战兵力达105个团,后来称之为“百团大战”。
在此期间,时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营长的赵章成,指挥着第十三团迫击炮连,攻打日军位于榆辽公路中段的管头据点。
据点中的敌人有100多人,还配备了一门92式步兵炮。这座碉堡使用了坚固的双层夹壁作为围墙,如果没有重型炮火,根本奈何不了躲在里面的日军。
为了给日军以重击,赵章成连夜改装了迫击炮弹,于是命部下在附近老百姓那里征集了不少辣椒面,然后将炮弹中的炸药倒出来一部分,然后用辣椒面填满,一共制造了二十发辣椒面炮弹。
辣椒炮弹
随后,为了提高射击效果,赵章成带着迫击炮,率领炮兵连,摸到了距离敌人150米的地方,标尺打到50度,随后实施了近距离射击。
只听一声巨响,一发发特制的炮弹飞向敌人阵地,辣椒面从爆炸的炮弹中喷涌而出,浓烈的辛辣气味瞬间充满了敌人碉堡,日军以为八路军投射了毒气弹,争先恐后地丢弃碉堡,纷纷抱头鼠窜外逃,而十三团的机枪手们,早就在门口等着他们了。
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十三团以零伤亡的光辉胜利夺取了管头据点。
除了“辣椒面炮弹”,赵章成在百团大战中还表演了一门独门绝技,那就是在6分钟内发射240发炮弹。在围歼日军冈崎大队的战斗中,八路军缴获了三门迫击炮和一批弹药,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所在部队没有一个人会操作迫击炮,而战事紧迫,急需炮火支援。
于是,指挥部紧急调动赵章成到所在部队参战,并临时给他配了六名从未摸过炮的战士供他指挥。为了完成任务,赵章成没有退却,指挥六名战士专门填装弹药,自己则同时操纵三门迫击炮不断射击,直到炮管发红,这次战斗打光了242枚炮弹。
后来,从俘虏的日军中得知,受到炮击的日军指挥官被赵章成操纵的迫击炮打得毫无招架之力,他们根据当时炮火的准确度和攻击密集程度判断,八路军至少有一个迫击炮排在进行齐射!
赵章成雕像
由此可见,当时赵章成的迫击炮发射速度、准确度和火力密度已经达到了何等高超的水平。
此后,赵章成更是苦心专研迫击炮发射技术,并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屡立奇功,并从一名炮兵一步步成为开国少将。
射击前拜佛到底是不是真的?每逢开炮,旁人发现赵章成总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只见他右臂前伸,肘部略微弯曲,手掌五指并拢拇指稍微弯曲掌心向左,有时还会俯身下拜,口中还会念念有词。
其实很多人并没有听懂赵章成发炮时在说什么,因为知晓赵章成不太识字,虽然在1931年入了党,却仍保持着农民朴素的佛教信仰,大家更愿意相信赵章成就是在“拜佛”,后来便以讹传讹,传出他每次发炮前都会念上一句:
“阿弥陀佛,不怨天不怨地,我是奉命射击,冤鬼不要找我。”
为此,厉害的赵章成还成了一些干部口中的笑谈,就连时任红1军团第1师参谋长的耿飚都听信了这一传言,甚至在几十年后在与外国朋友谈起赵章成时,还将“阿弥陀佛”之词改成了“托马克思在天之灵”。
耿飚
那么,赵章成每次发炮前的动作到底是不是在拜佛呢?我们首先了解一下跳眼测距法,这种测距法使用手指和眼睛测定距离的一种方法,是通过估计跳眼所见实地宽度的方法进行估略测量。
为了给火炮射向定位,指挥炮兵时,姿势必须右手臂向前伸展,手肘处要微微弯曲,这个弯曲角度非常讲究,细微偏差都有可能导致定位不准。除此之外,为了指定目标,指挥员的手掌必须并拢,掌心向右拇指还要稍微弯曲。
这种光靠瞄准手指示射击目标,只能估算一个大概距离,误差很大。因此,就需要指挥员精确计算才能达到一击即中的目的,这不仅要求炮兵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天赋显得尤为重要。
后来根据赵章成的儿子所述,赵章成开炮前的动作并非拜佛,而用的正是跳眼测距法,因为很多红军战士并没有见过这种方法,便认为他是在拜佛。
发射炮弹的赵章成
由于红军在抗战期间,多是小米加步枪,迫击炮很少,炮弹也少,打一发就少一发,多数还得靠敌人送来,正如贺绿汀创作的《游击队之歌》所唱: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面对这种艰苦的条件,赵章成只能将技术练得更好,为了射击更加精准,赵章成在行军途中,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练习目测的机会,随时随地都在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沟壑之间的宽度。
正所谓熟能生巧,赵章成如庖丁解牛一般,他的发炮技术练得炉火纯青,说他把迫击炮当成制导导弹使用都不为过,“迫击炮神”的美名也实至名归。
赵章成
赵章成从一名技术兵走到开国少将,与他一生都在和迫击炮打交道有着莫大的关系,虽然早早就成了部队中的名人和神射手,但是他对于技术的精进和探索从未有过丝毫的松懈,为后世走技术路线的人树立了榜样。
从未上过一天学的赵章成,虽然文化知识欠缺,但是他善于思考、不放弃任何机会,后来通过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极强的自学能力,一步步成为了迫击炮方面的专家,而且还有很多发明创造,一些发明创造的成果还在多次的实战中得到证实,成效显著。
这些宝贵的人生经验,为后人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立下了标杆!
文/轩羲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