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照夜玉狮子马”被曾家五虎抢去,且史文恭及五虎发话要扫荡梁山泊,剿除晁盖上东京。晁盖听闻,心中大怒:“这畜生怎敢如此无礼!我须亲自走一遭,不捉此辈,誓不回山!”宋江苦谏不听,晁盖点起五千兵马,二十头领,下山扫平曾家寨。

梁山五虎vs史文恭(二次对战梁山好汉)(1)

此时的曾家寨,打造得铜墙铁壁,五七千人马更显兵强马壮。史文恭及曾家五虎皆全身披挂。史文恭弯弓插箭,坐下千里玉狮子马,手里使一枝方天画戟,指挥若定,信心满满对战梁山好汉。

首战四虎曾魁战林冲二十回合不败,二十回合后,曾魁自料斗不过,掣枪回马,便往柳林中走,林冲勒马不追。次日双方在曾头市旷野上大战一场,两边各折了不少人马。第四日夜里,晁盖引引众将欲偷袭曾家寨,反而被围。晁盖黑暗中脸上被射一箭,倒撞下马来。却得呼延灼、燕顺两将死命救出。两军混战,直杀到天明。林冲回来点军时,带去二千五百人马,只剩一千二三百人。是夜二更时分,史文恭曾家五虎率四五路兵马杀将过去,林冲不敢抵抗,率众将急退,退了五六十里,方才得脱。计点人数,又折了五七百人。大败亏输,急取旧路,望梁山泊回来。

梁山五虎vs史文恭(二次对战梁山好汉)(2)

此时的史文恭,已至人生巅峰。战场上大败梁山泊众好汉,曾家寨打造成铁桶一般劳不可破。手下五个徒弟武艺高强,个个如龙似虎。史文恭不但武功超凡,谋略也颇高深,引晁盖进埋伏便是一例。把曾家寨打造成坚固的铁寨,史文恭是首功。难怪曾家长老对他言出必听,曾家五虎更是唯他是命,指那打那。在这次对攻中,更多的是集团作战,两将对战,只有林冲战曾魁。曾魁武艺差林冲太多,只可以撑二十个回合。曾家五虎大虎曾涂最为勇猛,如果他战林冲的话,至少可以撑四十回合吧。因为第二回战梁山好汉时,曾涂双战吕方郭盛三十回合,吕方郭盛已抵挡不住要败了。曾涂真英勇无比。

梁山五虎vs史文恭(二次对战梁山好汉)(3)

最为难得的是,梁山伯只来了二十头领,除林冲呼延灼外,武功实力都不甚强,正是史文恭大发神威,大出威名的时刻。可措史文恭没有抓住一次机会。以史文恭超凡的神功,四十合必击败林冲,二十回合击败呼延灼,十回合击败徐宁,余下的将领十回合以下。

当然,施耐庵不会给史文恭机会的。他不是主角,他再神勇无敌也是配角。他的出现只能是给卢俊义当配角,史文恭不能超过卢俊义。如果史文恭接连击败林冲呼延灼,岂不是比卢俊义更加英雄了。

梁山五虎vs史文恭(二次对战梁山好汉)(4)

但这时史文恭信心十足,有信心有能力对抗梁山泊,有信心活捉晁盖宋江。真的,他的自信心大高了,他哪里知道梁山泊远比他想象的强大。

第二次梁山伯攻打曾家寨,宋公明亲率五路大军杀来。五路大军共计三万二千五百名,梁山有名的好汉都到位,外加卢俊义和秦明。

刚开始史文恭还自信十足,自以为可以和梁山泊一战。但首战曾涂死于非命后,史文恭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已有些怕事了。壮士曾昇,全身披挂,绰刀上马,直奔前寨。史文恭劝道:“小将军不可轻敌,宋江军中智勇猛将极多。只宜坚守,等待援军,援军一到,与汝兄弟一同追杀,必获大功。”曾昇不听,上阵而去。

梁山五虎vs史文恭(二次对战梁山好汉)(5)

次日,史文恭还是主张不要对阵,怎禁得曾昇催并道:“要报兄仇。”史文恭无奈,只得披挂上阵。并奋起神勇二十回合杀败秦明,并把秦明一枪刺下马,如不是梁山众好汉死命救出,秦明必死于非命。

看水浒看到这里,非常不解。史文恭即无奈上阵,没必要非二十回合杀败秦明,并差点要了他的命。他完全可以演戏给宋江看,来回表演个百八十回。但史文恭是盖世英雄好汉,前番战梁山泊即没表现,这一次抓住了机会一上阵便望了害怕,奋起神勇,二十回合杀败秦明。

梁山五虎vs史文恭(二次对战梁山好汉)(6)

其实史文恭无论怎样表现,宋江都要杀了他。史文恭不知晁盖已死,晁盖到底是不是史文恭所射,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宋江一定要史文恭死,他不死,替罪羊找谁。所以,史文恭是否投降都得死。

史文恭知道他投降无望后,已有八分惧怯,惊忧非常,已知难逃活命。

且说史文恭得这千里马,行得快,杀出西门,落荒而走。此时黑雾遮天,不分南北。约行二十余里,不知何处。只听得树林背后,一齐锣响,撞出四五百军来。当先一将,手提杆棒,望马脚便打。那匹马是千里龙驹,见棒来时,从头上跳过去了。史文恭正走之间,只见阴云冉冉,冷气飕飕,黑雾漫漫,狂风飒飒,虚空中一人挡住去路。史文恭疑是神兵,勒马便回,东南西北,四边都是晁盖阴魂缠住。史文恭再回旧路,却撞着浪子燕青,又转过卢俊义又来,喝一声:“强贼,待走那里去!”腿股上只一朴刀,搠下马来,便把绳索绑了,解投曾头市来。

这一仗,史文恭败得窝囊,他完全就是给吓败的。即然已没生机,完全可以奋起神勇和卢俊义大战二百回合。即使胜不了,也可以奋勇一搏为自自赢下光辉的形象。或者家栾廷玉样,打扮成小厮于混乱中偷偷溜出曾家寨,虽不英雄,但好丑留得性命在,他日辉煌也未可知吧。

梁山五虎vs史文恭(二次对战梁山好汉)(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