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转型升级(探寻金华转型升级的)(1)

金华地处浙江之“心”,市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6万人,是浙江省重点打造的三大城市群、四大都市区之一,也是长三角城市群着力培育的沪杭金发展带重要节点城市。金华市场体系发达,义乌是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东阳是影视旅游之都和中国建筑之乡,永康是国际五金名城,拥有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74个、超百亿元市场5个,与22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被评为中国“一带一路”最具活力城市。

9月4日至8日,2018全国报社社长总编“走转改”金华行暨中国报业重大主题宣传峰会在金华举行。期间,记者有幸与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140多家报社的社长总编、新闻采编负责人和业内专家一起走进金华开发区、永康、义乌、东阳等地参观采访,近距离感受改革开放以来金华城乡发展的巨大变化,深入了解金华现代化都市区建设的生动实践,探寻金华转型升级的“密码”,为滨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的“典型经验”。

无中生有——义乌从“鸡毛换糖”到“小商品之都”

义乌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传奇,从“鸡毛换糖”起步创造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是一座“无奇不有”的“世界超市”,180多万种小商品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义乌小商品背后,有大市场、大改革、大开放、大诚信。早在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就对义乌的发展作出了“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经典点评,并亲自推动总结推广“义乌经验”。同志到中央工作后,多次在国际外交场合介绍义乌。2015年12月,主席在出席中非领导人活动时把义乌定位为世界“小商品之都”。

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个集贸易、运输、服务于一体的全球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已矗立在义乌这方热土上。新光集团、华鼎锦纶、浪莎袜业等义乌知名企业如今都成了国内同行中的领头羊。

“贸工联动的方式奠定了义乌的产业基础,正是这批活跃的生产企业,让义乌市场呈爆发式增长。”义乌市商务局副局长黄仕林说,得益于“义乌制造”与“义乌市场”齐头并进,义乌小商品市场多年来持续繁荣,年成交额连续20多年居全国专业市场榜首,2017年小商品城成交额为1226亿元。目前,义乌常驻外商有1.3万多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市场设立进口商品馆,经营8万余种进口商品,“买全球货,卖全球货”的国际化格局初步形成。

2014年11月18日,“义新欧”中欧班列在义乌首发。该班列全程13052公里,终点为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是世界上线路最长、途经国家最多的国际班列。

数据显示,自“义新欧”中欧班列开行以来(截至今年7月31日),“义新欧”中欧班列累计往返运行463列,运送了39090个标箱货物。

经过5年多的快速发展,义乌已累计开行“义乌—中亚五国”“义乌—马德里”“义乌—德黑兰”“义乌—俄罗斯”“义乌—阿富汗”“义乌—明斯克”“义乌—里加”“义乌—伦敦”“义乌—布拉格”等9条线路,是我国开行国际货运班列线路最多的城市。

2011年,国务院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这是我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也是浙江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除了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义乌还承担着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金融专项改革试点、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统计试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创建示范城市等15项“国字头”改革试点任务和28项省级改革试点,已有14项重要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全国推广。

借改革之力,义乌的贸易发展平台越来越宽广:义乌机场成为国际机场,义乌铁路口岸是全国唯一的县级市铁路口岸,设立县级唯一的国际邮件互换局,设立保税物流中心,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如今的义乌,正以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名义,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创业者。

有中生新——永康从“小五金”到“大五金”

在永康国际会展中心有一个永康名品精品展示馆,365天不间断开放,被誉为“永不闭幕的五金博览会”。在这里,从家用的拖把、鞋套机、迷你淋浴器、晾衣架、各色大门,到日常生活中的保温杯、电动工具、剃须刀,出行用的电动车、摩托车、老年代步车,休闲运动滑板车、自行车、沙滩车,各色中高档家用轿车、新能源汽车、大型农机装备,还有用于军(警)事领域的高科技产品,应有尽有。这个展馆,不仅浓缩着永康五金发展史,更是奏响了永康五金从“制造”迈向“智造”、打造“品质制造”品牌的协奏曲。

时光回溯到1992年。那一年,有两件事在永康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一是永康撤县建市,二是中国科技五金城开业。

进入21世纪,中国科技五金城走过了第一个辉煌的十年。市场占地扩大到66公顷,店铺发展至2390家,全年市场成交额始终位于全国同类市场榜首。从1993年的3亿元到2017年的458亿元。

“买五金、卖五金,要到中国科技五金城。”时至今日,中国科技五金城已是一个集群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开放型五金交易市场,汇集五金产品与生产资料交易、信息发布、五金展会、五金指数、网上市场于一体。目前建有金城市场、金都市场两个实体市场群、“尚五金”电商平台和17万平方米的国际会展中心。市场设有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及机电设备、金属材料、装饰建材等经营区块,市场交易品种19大类上万种,辐射全国各地及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实体市场成交额458亿元(不包括博览会),市场成交额及增长幅度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类市场之首。

在众泰汽车的基地广场,一排排外观新颖的新款汽车夺人眼球,社长总编们忙着试驾感受永康制造的魔力。随后,全国媒体大咖们走进生产车间,近距离观摩汽车生产流水线。

众泰汽车从起步到壮大只用了5年时间:2005年6月第一辆整车下线;2009年首发全国第一款经国家工信部认证,获得生产销售许可的纯电动乘用车;2010年实现了从SUV到家轿领域的跨越,新能源汽车逐渐从区域走向全国。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众泰分别销售汽车11.27万辆、18.08万辆和28.66万辆,已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围绕众泰汽车,永康市形成了以整车生产、汽车配套零配件的千亿产业链。

可以说,众泰汽车的发展史,浓缩着永康工业坚守实业的毅力和韧劲,引领着永康从“小五金”到“大五金”转型发展。众泰重组上市后,永康市委、市政府与众泰汽车一起谋划了今后五年发展规划,市里明确将从财政扶持、要素保障、项目建设、基础配套、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支持众泰汽车做大做强,加快打造众泰汽车小镇,形成传统汽车、新能源车和零部件“三足鼎立”的产业布局,努力将众泰打造成“千亿级”的巨型企业集团。

敢想敢干——东阳从荒山野地崛起“中国好莱坞”

83岁的徐文荣站在圆明新园大门口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报业老总和专家。这位横店集团的创始人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大家下车后迅速向他围拢过去,对他进行了采访。

横店圆明新园,是复原自皇家御园的时代杰作。圆明新园按1∶1的比例,恢复了北京圆明园盛时95%的建筑群,占地7000多亩,总投资300亿元。横店圆明新园有春苑、夏苑、秋苑、冬

苑、欢乐夜福海、实景电影演出《火烧圆明园》、动物乐园、冰雪乐园八大园区,其中,春苑是面积最大的一个景区。

据介绍,很多年以前,有剧组向影视城提议建圆明园拍摄基地,徐文荣就跑去北京看圆明园遗址,断壁残垣,破败不堪,看得他很悲痛。当时他就暗下决心,时机成熟时,一定要重建圆明园,重现它被烧前的辉煌。

徐文荣说,圆明园为什么被烧?因为清朝腐败、军力落后、国力衰弱,活生生的反面教材。所以我在旁边同时复建了圆明园遗址,供大家在辉煌和破败之间作对比。圆明新园现在是挂牌的廉政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民融合基地。我们提供了很大一个场馆,给解放军展示最先进的国防科技,跟爱国主义教育是相通的。

横店的影视之路,从历史巨片《鸦片战争》起步。徐文荣专为该电影建造的广州街成了横店影视城的发源地。如今,经过20多年持之以恒的创新努力,横店影视城以骄人的业绩和稳健的发展态势位居国内影视与旅游两大行业的前列。CCTV201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向全球独家发布横店影视城品牌价值为42.59亿元。至2017年底,横店影视城累计接待中外游客达到1.3亿多人次,累计接待中外剧组拍摄影视作品2100多部,48000多部集,被誉为“中国的好莱坞”。浙江省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已吸引华谊兄弟、唐德影视、印记传媒、新丽传媒、长城影视等900余家影视企业,占浙江省影视文化企业的一半左右。20多年来,横店影视城实现了从影视拍摄基地(观光游),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影视旅游主题游),向影视旅游主题公园群(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的华丽转身。

转型升级——金华开发区从传统产业园到新能源汽车特色小镇

走进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汽车小镇,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玻璃体墙面科技感十足的建筑。这是新能源汽车小镇展示中心,一座集文化展示、知识科普、会展销售、商务洽谈等功能为一体的小镇标志性建筑。新能源汽车展示体验中心共两层,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布展面积约4700平方米,主要包括序厅、小镇印象、主题概念区、规划与产业发展区、未来探索区、企业展示区等。

据介绍,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是浙江省惟一的新能源汽车特色小镇。从腾笼换鸟到筑巢引凤,这个脱胎于传统产业园的特色小镇,以新能源汽车为主攻方向,坚持高质量发展路径,不断推动产业、资本、人才等要素汇集,成为金华开发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全新载体。

移步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内,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现场比比皆是。零跑科技项目工地上,连片厂房拔地而起;另一头福特众泰的工地,数台挖掘机挥舞着巨臂……每一个项目都是业界前沿。这里为什么如此吸引业界大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里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投产”的汽车项目建设的“华科奇迹”。

华科汽车的母公司是一家以汽车整车及发动机、模具、钣金件、变速器等汽车关键零部件为核心业务的民营企业,也是国内发展最快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之一。其生产的众泰系列车型走俏全国,在国产自主品牌汽车中影响力持续提升。

如何让重大项目带动整个产业,金华开发区精准招商,通过持之以恒密集谈判,紧盯项目不放。2015年2月16日项目正式签约后,开发区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下设7个专项服务团队,对项目落地提供保姆式的全方位服务,全程服务项目建设。经过努力,从项目签约,到首款车下线,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华科汽车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目标,刷新市区重点项目建设速度,被誉为“华科奇迹”。

正是这样的营商环境,吸引了衡远动力电池、零跑科技、宏驰科技和国家机动车机械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一批优质项目纷纷入驻。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小镇实现产值19亿元,同比增长72.9%,新能源汽车小镇完成投资3.886亿元,其中产业投资完成3.831亿元。

青山绿水——金华从“黑臭河”到绿色发展的“优等生”

冒着细雨,记者漫步在婺江岸边,清澈的江水缓缓西去。一泓江水,反映城市的变化。金华是“江南水乡”,全市共有365条支流、1万多条沟渠。然而,在2012年,这些支流、沟渠中有80%沦为“黑臭河”“垃圾河”“七彩河”,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金华市委市政府提出“一年灭黑臭、两年提水质、三年可游泳”的目标,即到2014年底基本消除黑臭支流,流域水质明显改善;2015年底全流域基本消除劣Ⅴ类,整体水质明显提升;2016年底流域交接断面水质基本达到Ⅲ类标准,流域生态实现良性循环。远期目标是实现全流域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打造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这个目标经由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向全市人民公开承诺。

在全省,金华率先打响“五水共治”第一枪,率先成立治水办,率先创建“一表六图”作战指挥模式,率先抽调人员集中办公,率先全市层层发动……无数的率先突破,无数的不眠之夜,体现了金华在治水工作上的责任担当。5年来,金华以清“源”、截“污”、抓“管”为重点,治出了清流潺潺,治出了碧波荡漾。

水治理好了,不仅金华百姓受益,也是对下游人民的交代。实践证明,金华兑现了治水之初的承诺。监测数据显示,目前金华全市11个国家考核断面、17个省控断面、10个市界出境断面、20个县市交接断面、43个地表水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实现全流域Ⅲ类以上水质。

与治水相似,治气过程同样艰辛。工业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一大根源。金华做好治污减排,加大工业重点源治理。全面完成火电行业、水泥行业和20蒸吨以上锅炉的脱硫脱硝治理和第二轮清洁排放改造。治气难在减排挥发性有机物(VOCs)。金华实行协同治理、全面“狙击”。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化工医药、五金涂装、包装印刷等10个行业322家企业整治,推动20家化工企业实施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进一步减少无组织排放。

为进一步加快生态建设,金华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以“美丽城防工程”建设为抓手,推进金华江流域全域治理,通过水系联通、水岸环境整治及基础设施配套,打造贯通金华全境的生态河流、防洪堤坝、健身绿道、彩色林带,把沿线的特色村镇、休闲农园、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有机串联起来,着力构筑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绿色产业于一体的浙中生态廊道。

行走在金华生态建设新路上,河流清清、绿意盎然、产业合理、百姓获益。生态金华,是水乡金华的寻常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