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巨人鲁迅在《呐喊·自序》中直白的说:"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在其杂文和小说中,对中医荒谬之处的多次嘲讽,成为某些人攻去中医的把柄。

鲁迅抨击什么(鲁迅何怒斥34)(1)

鲁迅对国粹为什么会是如此偏激的态度?这要从鲁迅的少年说起。

年少尝尽求医艰辛

鲁迅抨击什么(鲁迅何怒斥34)(2)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在绍兴府,书香门第,家境殷实。祖父周福清,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内阁中书等职。父亲周凤仪,字伯宜,秀才。母亲鲁瑞温良娴雅。1893年,周福清卷入科场舞弊案,身陷八年牢狱之灾,出狱不久后去世。周伯宜也受到牵连,被革去功名。周家从此衰落。祖父入狱后,父亲就病了。这一年,鲁迅虚岁仅13。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呐喊·自序》)

以上是鲁迅父亲生病的背景。当时,周伯宜仅三十出头,家人对治疗抱有很大期望。从鲁迅《父亲的病》和周作人《知堂回想录》中,可以看到详细而奇葩的治疗,以及鲁家由富而贫,由贫而窘的煎熬。少年鲁迅对所谓"名医"由衷地失望。

鲁迅抨击什么(鲁迅何怒斥34)(3)

周家当时还是名门望族,先后请的三位大夫,应该都不是泛泛之辈。

第一位,冯大夫

在《知堂回想录》中,周作人写道:父亲不停吐血,疑似肺痈(肺结核),名医要求喝墨汁,理由是"以红压黑″。每当冯医生到来,周伯宜总会亲自迎接。开完方后,有时邀请他共进晚餐。期间,还小酌几杯。说明周伯宜的病并不是很重。但治疗后发展为全身水肿,难以下床。

鲁迅抨击什么(鲁迅何怒斥34)(4)

(鲁迅故居)

周作人后来还突然和父亲一样吐血,冯先生开了药后再不登门。但周作人后来自愈,周伯宜的身体却每况愈下。

第二位,姚芝仙

姚大夫是绍兴名医,身价不菲。据鲁迅记载,"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当时用的都是银元,对于小康之家,相当于巨资。医药费,加上周福清的案子,周家开销越来越大。不得已,周家变卖了祖上留下的四五十亩水田。

鲁迅抨击什么(鲁迅何怒斥34)(5)

姚大天所开药方中有许多稀奇古怪的“药引”。普通医师一般用的"生姜N片"或者"红枣N颗"。姚医生所用的药引,最简单的便是"鲜芦根一尺",或是"经霜三年的甘蔗"与"几年陈的陈仓米"。搜求起来煞费苦心。但周氏兄弟还是一一做到了。

鲁迅当时正在三味书屋求学,为寻找药引迟到了一次,受到老夫子的批评。书桌刻"″字的故事便发生于此时。了解原委后,老夫子曾热心地帮助鲁迅寻找药引。

鲁迅抨击什么(鲁迅何怒斥34)(6)

经过数月治疗,姚大夫自知"江郎才尽″,便推荐了名气更大的何大夫。

第三位,何廉臣

鲁迅抨击什么(鲁迅何怒斥34)(7)

头条百科显示,何大夫的段位应该是"国医"。一生著述颇丰。先后出版了《医药丛书》、《国医百家》等经典著作。此外,还校订刊刻古医书110种。

何大夫使用的药引又有所不同,有“蟋蟀一对”, 旁边注着小字:“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还有“平地木十株。”光找这药引,周氏兄弟费了很大的功夫。还有一种叫“败鼓皮丸”,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的。周伯宜的水肿病,中医称为"鼓胀″,服败鼓皮丸,似乎颇有道理。前后共吃了一百多天。

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中写道:

经过了两位“名医”一年多的治疗,父亲的病一点不见轻减,而且日见沉重,结果终于在丙申年(一八九六)九月初六日去世了。

所谓"名医″,出诊费一般家庭就难以承受,开方和药费之巨不难想象。但是三位“名医”,治疗四年,周家最终还是人财两失。留给鲁迅的伤害远不止此。

1898年,鲁迅欲去南京求学时,周家已拿不出足额的学费,只带了母亲东拼西凑来的8元钱就上路了。求学期间,因为吃不饱,穿不暖,鲁迅养成了吃辣椒驱寒的习惯。可见经济的困窘。

鲁迅抨击什么(鲁迅何怒斥34)(8)

少年的不幸要用一生治疗

为父求医的经历对鲁迅刺激很大,影响了鲁迅对中医态度。这是他后来去日本学习西医的重要原因。

1925年,鲁迅在《从胡须说到牙齿》一文中,毫不客气地指出:"到现在,即使有人说中医怎样可靠,单方怎样灵我还都不信。自然,其中是因为他们耽误了我的父亲的病的缘故罢,但怕也很挟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

鲁迅抨击什么(鲁迅何怒斥34)(9)

1926年,他又在《马上日记》中说:"中医,虽然有人说玄妙无穷,内科尤为独步我可总是不相信的。″在写《父亲的病》一文时,鲁迅甚至不愿提及绍兴之名,以S城代替。绍兴虽是故乡,也是鲁迅不堪回首之处。

鲁迅抨击什么(鲁迅何怒斥34)(10)

然而,生老病死凡人难以避免,既便伟大如鲁迅。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55岁。送殡队伍绵延十几公里,给鲁迅抬棺的16人都是响当当的名人,包括蔡元培和宋庆龄。生死攸关之时,鲁迅没有选择中医。而是不顾周建人的劝阻,坚持请一个名叫须腾五百三的日本医生治疗。(和内山书店主人内山完造一样,须腾也是鲁迅的故友,但该治疗疑点很多。)

鲁迅抨击什么(鲁迅何怒斥34)(11)

推崇中医古籍和中药,无意介入中西医之争

鲁迅虽然嘲讽中医,同时也购买了大量中医古籍。据《鲁迅日记》记载,从1914年9月起,鲁迅购买了《备急灸方附针灸择日》,《毛诗稽古编》,景宋王叔和《脉经》,《本草衍义》,《巢氏诸病源候论》,《六醴斋医书》等,几乎囊括了中医诊断学、针灸学、方药学的全套著作。

1933年,鲁迅在《经验》一文,对《本草纲目》极为推崇,称"里面却含有丰富的宝藏…″。

鲁迅抨击什么(鲁迅何怒斥34)(12)

鲁迅日记中,也有用中药治病的记录。早在1912年,鲁迅"饮姜汁以治胃痛,竟小愈;1916年"晚因肩痛而饮五加皮酒"。1930年,鲁迅四次为儿子周海婴往仁济堂买药。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中也谈到鲁迅用"安福消炎膏"及芥末糊热敷背部,治疗周海婴的哮喘病,"效颇佳″。

许广平在《追忆萧红》一文中记载,1932年,她用乌鸡白凤丸治好自己患了几个月的带下病。鲁迅得知后,积极向朋友推荐

鲁迅抨击什么(鲁迅何怒斥34)(13)

以上史料说明,鲁迅对中医学和中药并不排斥。不信任中医,的确只是因为"私怨″,即个人私事,并不涉及"中西医之争"。所以,否定中西医的一方,不必拿鲁迅作例证。

但是鲁迅作为文化巨人,直言"中医是骗子″的影响太大。并且,鲁迅从不向中医医家求医,也从未修改过自己的观点。不免令人遗憾。

鲁迅抨击什么(鲁迅何怒斥34)(14)

“中西医之争”由来已久,流传甚广。国民党统治时期,1929年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废止中医案”。建国后,中医曾被某些人认为是“封建迷信”,受到伟人的严厉批评。甚至于,抗疫期间仍是争议不断。

大家赞同鲁迅的观点吗?对中医有何认识?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