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36岁,是个注重养生的人,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经常锻炼,偶尔还泡泡脚。
但王女士有个困扰多年的毛病,就是时常胃胀,感觉胃隐隐作痛,为此王女士经常往医院跑,做了很多次胃镜和腹部超声检查,但是结果显示都没有器质性病变。
后来在老中医处才找到了病根,这位王女士什么都好的,就是爱生闷气,尤其跟爱人吵架以后,自己能一个人气好几天,所以久而久之“坏情绪”就影响到了胃。
原来人真的会气到胃痛!
为什么一生气,胃就痛?
这要从神秘的“脑-肠轴”开始说起。[1]
胃接受来自食管的食物,并进行初步消化。为了能将食物分解,胃会分泌胃酸、胃蛋白酶等多种化学物质,同时还会规律性地蠕动,将食物混合、磨碎,从幽门排出,进入十二指肠进行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的蠕动、泌酸都与“脑-肠轴”密切相关。脑-肠轴是由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因子介导的,受心理社会因素调整的胃肠道和脑之间是一个双相整合系统,肠道菌群也可通过肠-脑轴影响脑和行为。
大脑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对肠道系统进行调节,而肠道又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等途径将信息上传于大脑,二者相互为用,彼此存在紧密的联系,共同构成人体脑肠轴的两极,在人体生理病理机制中均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第一、压抑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恐惧等,常导致胃肠道动力低下,人会出现食欲不振、嗳气、打嗝、早饱、饱胀等不适。
第二、亢奋性情绪,如愤怒、生气、厌恶则可以导致胃肠高动力反应,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加,造成胃食管反流、胃炎,甚至消化性溃疡。“气得胃痛”就是这个道理。
胃肠,对情绪最敏感的器官
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病症中,心理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科学家将胃肠称作“腹脑”,是最容易受情绪影响的器官之一。
研究显示,胃病的发生与情绪也有很大关系,因为一个人如果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愤怒、疲劳等高压情况下,容易引起胃肠道功能失调,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过多,而保护胃黏膜的黏液层分泌减少,过多分泌的胃酸会使胃黏膜受到损伤,导致胃痛,长期以往还会形成胃溃疡。[2]
除此之外,精神压力大的人更容易抽烟或借酒浇愁,而吸烟和喝酒是引发胃病的高危因素。
保护好你“娇气”的胃肠
01.
调节情绪,少!生!气!
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下,人体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胃部剧烈收缩、胃酸分泌及胃部蠕动减少,对胃都会带来不好影响。
如果你已经处在发怒的边缘,不妨试试美国心理学家欧廉·尤里斯的平心静气三法则:首先降低声音,继而放慢语速,最后胸部挺直。
降低声音、放慢语速可以缓解向上的爆发力,给大脑时间让情绪缓和;而胸部挺直,不仅可以淡化紧张的气氛,拉大和别人的距离,肺部也会吸入更多的氧气来帮助大脑工作。
基于同样的原理,愤怒时先做深呼吸,把嘴巴闭上一会儿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02.
戒烟戒酒
如果酒精饮品中的酒精度数在20°以上,每小时喝超过100mL,就会对胃黏膜产生损伤。接着可能会导致胃黏膜充血糜烂,甚至引发溃疡。
吸烟不但会直接损伤胃黏膜,还会对胃的微血管造成损害,使胃黏膜长期处于一种缺氧状态。
03.
避免长期服用抑酸药
近年来抑酸药有滥用的现象,一些临床医生,只要病人胃部有不适,就常规使用抑酸药,抑酸药可引起高胃泌素血症,而且胃酸减少可导致胃液内亚硝酸盐增加,容易引起胃癌。
04.
常食益生菌,强化肠道菌群
益生菌可以产生一些特有的酶类,帮助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并能抑制有害菌生长,维护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强免疫力。
研究证实服用益生菌可以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活动来调节血清中皮质醇和肾上腺素两种激素的水平,从而改善宿主的应激反应并且降低焦虑与抑郁水平。
05.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如果经常感觉胃不舒服,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比如查个胃镜),如果发现得了胃炎或其他胃病,一定不要拖,及时在消化内科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关药物系统治疗。
最后祝大家都能有个好胃,天天开心、吃嘛嘛香!
参考文献:
[1] 李波,侍荣华,李宗杰.肠道菌群-肠-脑轴与心身疾病的相互关系[J].生理科学进展,2018,49(3):221-226.DOI:10.3969/j.issn.0559-7765.2018.03.013.
[2] 冯德月,刘丽萍,林志芳,李明.焦虑和抑郁情绪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9):1179-1181.DOI:10.3760/cma.j.issn.1008-6706.2005.09.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