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早餐第一名(在逸少的老家喝)(1)

早点你都喝点啥?我喝过豆浆,喝过米粥,喝过牛奶,也喝别的一些汤汤水水,但是没有喝过糁。确切讲,在到临沂之前,也不知道还有一种叫做“糁”的早餐食物在这里如此传统,如此特殊,如此受欢迎。

朋友的朋友仙是山东临沂人,热情好客。在临沂短暂停留的多半天时间,他忙碌之余,陪我们吃了三顿饭。“喝糁”就是在前一天晚餐后将分手时他跟我们说的。他说“你们明天走啊?那一定要喝了糁再走,明天早晨我请你们喝糁去。”他语速较快,又是浓重的山东口音,其实我并没有听清他说了什么。我悄悄跟朋友说,已经耽误他 不少时间了,早餐就不用他陪了吧。朋友说,他要带咱们喝糁去,他要带咱们去一家做糁做的很好的店。我说什么?他说,糁,我也没吃过。我问哪个字?才知道是这样一个字。哦,糁,为什么叫糁呢?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物?这时仙见我好奇,就来解释。他说,糁是一种粥羹类的食物。一般会用牛骨熬汤煮成,里面还要加入米和多味中草药,不仅好喝,还有保健功能。可是我还是搞不懂它为什么叫“糁”,不叫牛肉羹呢?他说,这里有故事啊!

柯桥早餐第一名(在逸少的老家喝)(2)

相传乾隆下江南路过临沂的时候,有一天在路上还没到休息的地方就饥饿难忍了,看到路边有一家店,就去这家店找吃的。这家店就端出来一碗这个羹给他喝,他喝完后感觉太美味了,就问店家,这是什么东西?店家没有听清他的话,就问他一声,啥?山东口音就是sa,乾隆以为店家告诉他,这个东西叫做sa,自言自语说,哦,这是sa呀,这个sa还很美味啊!店家一听,也不敢再说别的,将错就错,此后就把这肉羹叫做糁了。“糁”在山东方言里是二声的sa音。

为什么这种肉羹叫糁,还看到一个解释,大书圣王羲之是山东临沂人。说他在临沂时,一对穷困潦倒的外地夫妇逃荒来到临沂,王羲之经常接济他们。有一次,王羲之病了,二人为了报恩,将家中留着下蛋的母鸡杀了做汤,并在汤里加了一些驱寒中草药,本想把鸡煮得烂一些,可看火的丈夫睡着了,汤就煮了一整夜。第二天,鸡汤被煮得黑糊糊,可家里又没有其它东西,只好把煮"糊"的鸡汤送给王羲之。王羲之看着送来的鸡汤,不好意思拂了人家一番好意,就盛上一碗尝了尝,没想到这一喝,顿时神清气爽,病好了大半,一时兴起,随手提笔写下"米参"二字,后人就把它称做糁。

既然这一碗糁有这么多故事,那必须要尝一尝了。

转天早晨,一行人做仙的车在临沂城里转了几个弯,到了一处正在休整道路的街面。走在这条街上时已经能看到隔不远就有一家的糁馆了。仙说,做糁很麻烦,店家要凌晨左右开始熬制糁汤,一直到早晨三四点钟。煮糁的锅有半人高,大师傅站在锅前不停搅拌,观察。以前有讲究的人,早晨四点左右就去糁馆喝糁,为的是喝那头一锅。头一锅糁不加水,味道最醇厚,后面根据需要要加一些水。到了仙带我们来的这家糁馆,远远就看见在窗口排出来的队伍了。

柯桥早餐第一名(在逸少的老家喝)(3)

进到店铺里,几乎座无虚席。我们等到一张空下来的桌子,赶紧坐好。仙已经在排队买糁和其他的吃食了。不一会,每人一碗加肉的糁端到桌上。薄薄的牛肉片和细细的蛋花儿浮在羹汁里,喝上一口,热乎乎的,口感鲜香,有淡淡的中药味,品咋滋味之余,还想再喝第二口,不一会就喝了半碗,直让人有点冒汗了。

到我们吃过早点出你糁馆,门口的队伍还在排着。

柯桥早餐第一名(在逸少的老家喝)(4)

临沂短暂的停留,算上糁,我认识了以前没有见过的三个字。“糁”是第一个,甏肉的“甏“”是第二个字,字音beng。甏肉是说的用甏这种器皿烧制的肉,据说非常好吃。祊河的“祊”是第三个字,字音beng ,是沂河水系的一条河流,从临沂城流过。

在临沂虽只停留了多半天,可还安排时间游览了王羲之故居,在这里的时间虽短,却感觉真不虚此行。

文 /流云

图/l流云

2017年8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