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为那些渴望成为欧洲人或自视为欧洲人的邻国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在维也纳市长迈克尔·路德维希和俄罗斯驻奥地利大使德米特里·柳宾斯基的见证下,在苏联战俘埋葬地上树立起一座纪念碑。路德维希和柳宾斯基一起为这座纪念碑揭幕。

维也纳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为那些渴望或自视欧洲人的邻国树立了一个好榜样(1)

维也纳市长和俄罗斯驻奥地利大使驻足在纪念碑前,图片来源:yandex

维也纳市长迈克尔·路德维希和俄罗斯驻奥地利大使德米特里·柳宾斯基向纪念碑敬献了花圈,纪念碑上刻着170名受害者的名字。

根据文献资料和目击者的口述,1980年,在维也纳中央公墓10号大门附近发现了一座乱葬坑,不久后被证实这座乱葬坑里埋葬的遗骸是二战中被纳粹处死的苏联战俘的。2017年,在俄罗斯军事历史学会的倡议下,此地树立起了一座方尖碑,当时方尖碑上并没有刻上牺牲者的名字。确认和核实受害者的名字,寻找他们的亲属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截至目前这项工作仍在进行中。

维也纳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为那些渴望或自视欧洲人的邻国树立了一个好榜样(2)

在俄罗斯军事历史学会的倡议下,维也纳树立起一座纪念苏联战俘遇难者的方尖碑

正如俄罗斯驻奥地利大使德米特里·柳宾斯基指出的那样,已定居奥地利的俄罗斯同胞尤里·恩格尔和亚历山大·科尔布为此做了大量且艰苦的工作,他们还为此建立了一个“纪念”研究中心和同名网站。

经过他们多方努力,170名苏联红军战士的名字被找到和核准,直到不久前他们仍然在二战失踪名单上,现在他们的档案已经更新为牺牲烈士。

大使说,到今天为止,他们已经与几名遇难者的家属建立了联系。起初,他想在解放维也纳75周年(2020年4月13日)之际邀请他们参加揭幕仪式。但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和实施的隔离制度,因此决定将此类公开活动推迟到今年秋季。

维也纳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为那些渴望或自视欧洲人的邻国树立了一个好榜样(3)

尤里·邦达列夫(左),图片来源:yandex

亲历过战争年代,经典苏联电影《解放》的编剧尤里·邦达列夫(1924年3月15日——2020年3月29日)曾这样写道:“在写《解放》时,我没有失言,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奥地利始终站在纳粹德国一边,红军冲入奥地利首都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最高统帅通令嘉奖了1945年4月13日攻克维也纳的各部队官兵,并在随后为他们颁发了攻克维也纳奖章,就像此前一样——颁发攻克布达佩斯奖章、攻克柯尼斯堡奖章,以及随后颁发的攻克柏林奖章。”

最重要的一点不容忘却:随着法西斯政权的垮台,奥地利得以恢复被希特勒践踏的主权。1955年7月,通过战胜国的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承诺,保证了奥地利作为主权国家的独立性。同年10月19日,最后一名苏联士兵离开奥地利,10月25日,四国共管占领军的最后一名士兵——英国人撤出奥地利,次日,奥地利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

(2020年4月15日,作者:彼得堡的肥天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