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1)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2)

文|凌硕

编辑|吟雨君

听说听着音乐和文章一起看更配哦!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3)

前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社会的动荡和矛盾不断加剧,伴随着旧王朝统治的瓦解,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深层次表达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浪漫主义晚期音乐开始崛起。西贝柳斯作为芬兰著名音乐家和北欧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经历了多次政治变革和两次世界大战,他的创作始终紧密联系着母国芬兰的命运。

西贝柳斯一生致力于为芬兰音乐创作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通过音乐赞颂了芬兰民众反抗压迫的国家独立运动,歌颂了芬兰民族觉醒的自觉运动。他不仅被视为芬兰人民的重要的"精神领袖",也是芬兰民族音乐的核心灵魂。他的作品反映了芬兰民族的精神,既是芬兰音乐史上重要的篇章,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为世界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4)

西贝柳斯的音乐作品承载着芬兰民族的情感和历史,展现了芬兰民族的坚韧和自豪。他的创作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观,表达了芬兰人民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以及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力,通过丰富的和声、激情澎湃的旋律和富有个性的节奏,打动着人们的心灵,引起共鸣。西贝柳斯的音乐不仅在芬兰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赞赏。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5)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6)

创作背景

19世纪是西方浪漫主义音乐兴起的时期,而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则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脱颖而出。

生长在北欧芬兰的他亲眼目睹了祖国遭受压迫的悲惨命运,这深深地烙印在他的灵魂之中,成为他作品的灵感来源和创作动力。作为优秀的民族乐派代表,他以赋予音乐民族性的方式成为芬兰音乐民族英雄的典范。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7)

西贝柳斯从小就在姨母的影响下学习钢琴,并在赫尔辛基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和音乐理论。他接受了韦格柳斯院长的亲自指导,通过专业训练积累了丰富的乐理知识。毕业后,他前往柏林和维也纳深造,并在归国后担任赫尔辛基音乐学院的讲师。

西贝柳斯一生创作了众多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丰富多样,充满生机和梦幻色彩。他的音乐作品不仅生动描绘了北欧的自然风光,还展现了芬兰人民坚韧的民族气质和浓厚的爱国情怀。其中,《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他最为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8)

1903年,受到友人布梅斯特的影响,西贝柳斯创作了《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然而由于小提琴演奏难度较高等问题,首演反响并不热烈。直到1905年在柏林成功演出后,《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成为备受喜爱的小提琴曲目,也成为小提琴演奏家常常演奏的作品之一。

通过对该作品的分析,可以发现西贝柳斯在其中融入了许多小提琴的炫技技巧,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内较为杰出的小提琴音乐作品。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9)

芬兰地处北欧,拥有漫长的冬季。然而,芬兰人民并没有因恶劣的环境而丧失生活的信心,他们始终怀揣火热的内心追求幸福的生活。这种强烈的温差对比和人们的坚韧精神为西贝柳斯的音乐创作注入了顽强的生机。

从小时候开始,西贝柳斯就对小提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经常在自然环境中演奏。他将对祖国的热爱融入到音乐之中,而《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正是一个充满民族精神的作品。该作品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融合了精湛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同时表达了西贝柳斯对芬兰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10)

西贝柳斯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情感表达而闻名,他通过音乐向世人展示了芬兰人民的韧性和坚持。他的作品不仅在芬兰音乐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也在世界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西贝柳斯以其作品成为芬兰人民的精神领袖,也成为芬兰民族音乐的核心灵魂。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11)

演奏技巧

作品以弦乐队轻柔的颤音音型作为背景,巧妙地开启了乐曲的序曲,为听众带来身临其境的听觉享受。在第三小节结束后,小提琴独奏以其优美的琴声,展现出抒情的音乐主题,这就是第一乐章呈示部的第一主题。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12)

通过朴实的小提琴独奏旋律,生动地描绘了北欧优美的自然风光。这一主题对演奏者的音色要求很高,需要演奏者平稳地使用弓、放弓和换弓技巧,并以左手清晰而准确的抬落来呈现干净的音色。

当连接部结束后,副部的调性由小调转为降大调,音乐充满了情感表达,为听众带来舒缓而广阔的听觉体验。在小提琴独奏的渲染下,副部的主题更加凝重而感情丰富。相较于其他协奏曲中抒情而浪漫的副部,西贝柳斯在这首协奏曲中更加强调伤感的音乐情绪。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13)

此时,芬兰祖国正饱受战乱之苦,同胞们在长期的压迫剥削中艰难求生,西贝柳斯的内心也因此沉重而压抑,并将这份沉重即将爆发的情感融入了音乐之中。这一部分不仅是全曲中最具吸引力的片段,也是音乐表情最为多样的部分。

在副部主题轻柔流淌之际,音乐旋律充满了强烈的吸引力,令听众为之陶醉,难以忘怀。而双音的出现预示着西贝柳斯对内心压抑情绪的不断释放。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14)

演奏者在演奏时,可以按照三拍子的感觉来把握作品的节奏,创造出拉长和拉宽节奏的音乐效果,为每个音符赋予一定的表现力,带来更具张力的旋律声音。在如此浪漫优美的音乐氛围下,听众能够深刻体会到副部主题优美和声旋律的进行。

演奏者在处理这段乐曲时,左手需要在确保八度和六度双音音准的基础上进行表达,以实现和谐而稳定的音准效果。为了自如地演绎出接下来的四弦低音,演奏者需要通过大量的慢速练习来不断提升演奏技巧。只有准确捕捉到转调后的音调听觉,才能自如地呈现出理想的声音效果。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15)

当演奏八度时,演奏者需要保持1指和4指的放松状态,并以1指为基准固定好1指和4指的换把手型。1指和4指的支点是影响这段演奏音准的关键。在这段副部主题的演绎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配合好伴奏和小提琴的演奏,特别是如何演奏好副部的起始部分。随着这个主题逐渐接近尾声,小提琴会转到四弦上进行演奏,并在第二句时将副部推向尾声。

作为全曲的亮点,华彩乐段在音乐节奏的把握上更加自由。观察可以发现,《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华彩段落相对较长,音色尖锐有力,并且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这是西贝柳斯内心情感宣泄的节点。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16)

在两个有力的16分音符中,华彩乐段缓缓展开,演奏者需要以清晰而有力的演奏突出华彩乐段的开始。这对演奏声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演奏者以短促有力的音色进行强调,并控制好旋律的演奏速度。

为了演奏出清晰的音色,演奏者需要在右手保持放松的同时控制演奏的力度,避免速度过快影响演奏效果。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还可以将这两个音的弓子分开,以分段拉弓的方式提高音色的清晰度。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17)

为了更好地展现作品华彩的第二小节,演奏者在演奏附符点节奏型时需要在左手柔弦的同时搭配短促的节奏来衬托,并在后续的正拍部分中突出出来,这样才能在四弦上沉着而有力地呈现这几个小节的音色。在演奏华彩片段时,演奏者需要注意其中仍存在许多技术难点。

首先,对于左手而言,要注意保持八度和六度双音的准确性。练习时可以利用音阶和双音练习来加强手指间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此外,转调后的音准也需要精确捕捉,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借助指板标记来帮助记忆。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18)

在右手方面,演奏者需要控制好弓的力度和速度,以实现清晰有力的演奏效果。在强调华彩乐段的开始时,可以使用短促的弓弧,并注意保持弓与弦的接触点稳定。在演奏附符点节奏型时,需要在左手柔弦的同时以短促的节奏来衬托,保持节奏的准确性。

第二乐章是整个协奏曲中较短的柔板乐章,但它在表达丰富的音乐情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段乐章中蕴含着深沉的音乐主题,不仅是一首浪漫抒情的旋律,更是揭示了芬兰民族时代背景的音乐。小提琴的四弦奏出开头,通过忧郁而富有情感的旋律,描绘了芬兰遭受压迫的不幸遭遇。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19)

在演奏中,演奏者需要以沉着而厚实的声音进行表达。小提琴独奏的优美旋律需要通过乐队的拨弦来衬托出来。在此过程中,演奏者不仅要掌握好弓子的速度,还要注意演奏发音点的变化。与其他乐章相比,第二乐章对声音的要求更加细腻,连贯的声音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演奏者需要营造出弓子始终粘在弦上的感觉,让每一个音符在相互的配合下缠绵前进。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20)

在乐句中,有一些低音上带有重音记号。在这些地方,演奏者可以提高弓速来配合左手的柔弦,以增加乐句的层次感和高潮。为了表达出乐章乐句的连贯性,演奏者需要将每个音保持到时值的最后一刻,就好像不得不换音时才不舍地离开这个音。整个弓子应该像粘了蜂蜜一样,每一根弓毛都紧紧地粘在琴弦上,这样才能奏出连贯的长乐句。

在演奏特定的乐句时,例如以第9小节为开头的乐句,演奏者除了保持弓子的连贯性外,还需要配合左手的揉弦技巧。每个音都需要进行揉弦处理,因此在换音时,演奏者仍需保持揉弦的动作,并以相同的速度和幅度来确保乐句的连续性。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21)

当音乐行至第15小节时,旋律的音色突然变暗,营造出更加暗淡温暖的音乐氛围,但演奏者的左手仍需保持按弦的状态。在演奏21小节的一串32分音符时,演奏者需要在靠近指板的位置上运弓,并确保不压弓的情况下,让弓充分地流动起来。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22)

在演奏第22小节时,作为前一个小节的回声,演奏者需要使用较短的弓,并通过逐渐放慢的速度来表达出忧郁低沉的音色效果。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23)

在演奏第32小节时,作品出现了一个罕见的节奏,同时需要小提琴独奏者演奏出两个声部。这对演奏者来说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演奏者需要将注意力分散到两个声部上,确保两个声部的清晰度和准确性。这可能需要更多的练习和专注力,以达到良好的表演效果。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24)

在下面声部的创作中,西贝柳斯采取了与上方声部不同的创新方式,将整个小节划分为两个部分,并且每个部分都是一组三连音。从运弓的角度来看,演奏者需要将弓毛同时靠近两根弦,以避免频繁换弦引起右臂动作过大的问题。这样的技巧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控制声音的连贯性和平衡性。

在音乐中,37小节至41小节是这段声部的最高点。因此,演奏者在演奏41小节时需要表现出更宽广和雄壮的氛围,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25)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26)

在49至52小节中,木管声部和小提琴独奏交替出现,长笛通过断奏的方式推动旋律,而小提琴则以连贯的声音带来甜美的乐句。这种明显的对比给听众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享受。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27)

需要注意的是,演奏者在这里的换弦动作应该小而迅速,不要用过长的弓,同时在换弦时避免甩动手腕,以保持连贯统一的优美声音。

随着旋律的推进,作品的音乐情绪变得更加激动,快速奔跑的音符在演奏者的指尖上跳跃。突然间,一切又平静下来,旋律再次回到开头的意境中,犹如夕阳下的我们,在回顾往事之后,重新回到傍晚的宁静中。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28)

第三乐章的开篇具有鲜明的特色,带有强烈的匈牙利舞曲风格。在演奏连续的附点节奏时,演奏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节奏敏感度来表达音乐。首先,要演奏出作品中短音符的长度,保持连续附点音符的快速演奏,避免节奏上的松懈,以免影响旋律的节奏感,导致音乐脱节。其次,需要正确地运弓。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29)

演奏者要将弓段保持在连续附点音符之间,从上半弓逐渐过渡到下半弓。特别是在演奏最后一组附点音符的长音符时,要避免拉得过长,可以利用长音符之后的间隙,迅速将弓回到靠近弓根的位置,然后立即演奏下一个乐句。在整个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弓动作要短促,切勿拖泥带水。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30)

第一次主题在四弦上展开,音乐通过顿弓和重音的演奏方式不断推进,铿锵有力的旋律中蕴含着强烈的民族气息。演奏者在这里也面临着更高的声音要求。大部分小节的4分音符上都标有重音记号,因此演奏者还需要通过加快弓速来确保声音尖锐而有力。

随后,音乐气势在音乐主题的过渡下变得更加强烈和鲜明。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小节的4分音符上也标注有重音记号,演奏者需要拉出同样尖锐而有力的声音。当这两个八度重复不再进行时,接下来的音阶音型为旋律增添了欢快的舞蹈色彩,并散发着浓厚的北欧民间舞曲的韵味。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31)

这个片段在演奏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连顿弓技巧,并配合左手演奏流畅的三度音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演奏者可以通过缓慢的练习来加强左右手的协调,并不断巩固清晰度和速度性,以确保每个音符的准确演奏。

第二主题作为整个作品的演奏技术难点,在节奏变化的处理上具有浓郁的民族韵味,伴奏声部则像华尔兹舞曲一样优美而华贵。演奏者在演奏这一段时,需要掌握好发音点和弓速的变化,以展现出这个旋律特有的风格。随后,一个以双音为主的旋律出现,其鲜明的音乐节奏中蕴含着浓厚的芬兰民族音乐特色,具备北欧音乐情调。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32)

经过连续的16分音符三连音节奏后,旋律再次回到第一主题,调性与主题材料完全相同,仍然是大调。为了突出旋律主题,再现的第一主题会在四弦奏完后,再次过渡到一弦上。随后在副部基础上展开了一段连续的16分音符音乐片段,逐步推进旋律并始终洋溢着高涨的音乐情绪。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33)

作者观点

西贝柳斯是19世纪末杰出的北欧民族乐派作曲家,他对浪漫主义音乐晚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民族主义音乐领域有着深远影响。他打破了传统创作形式的束缚,以独特的创作理念投身于音乐创作,他的作品在现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现代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34)

在本文中,我们对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对演奏技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深入剖析了西贝柳斯在音乐创作中独特的风格。这部作品不仅能够提升演奏者的专业素养,还能以强大的音乐感染力吸引听众,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小提琴演奏的独特魅力。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35)

参考文献

1.李晓慧. (2010).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与音乐特点探析. 音乐研究, (4), 88-91.

2.姜丽华. (2013).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演奏技巧分析. 音乐理论与教育, (3), 82-85.

3.王思文. (2015).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与解读. 音乐创作与研究, (3), 110-112.

4.陈敏华. (2017).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与表现手法研究. 乐理研究, (2), 102-105.

5.李玉芳. (2020).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演奏技巧探析. 音乐时代, (6), 56-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