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已解了诗经《墓门》陈国背后的故事,今天继续通过诗经了解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的城门。

《墓门》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夫也不良,国人知之。

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墓门有梅,有鸮萃止。

夫也不良,歌以讯之。

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这篇中的“墓门”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解释说,墓门,就是墓道之门;还有解释说,墓门 就是临近陈国墓地之门;也有解释说,墓门,就是指陈国的一个外城门。那么谁对谁错呢?据史料记载陈国都城宛丘,考证就是位于今河南淮阳,城墙高大,有护城河守护。淮阳县志有:“平粮冢高二丈,大一倾,有四门,三重,林木郁然,在城东八里”

诗经中有哪些小镇(读诗经墓门了解陈国城门)(1)

诗经陈风十篇中有五篇都提到了陈国的城门,这已经在上篇中解读了,这五篇中涉及了三个城门:东门,衡门和墓门;还有一个城门在《左传•宣公十一年》中有记载“楚为陈夏氏乱政,故伐陈…遂于陈杀夏徵舒,轘诸栗门。”这里提到夏徵舒在陈国的栗门被五马分尸。由此我们可推测陈国的这四座外城门分别是:东门,位于城的东面,这里百姓经常在这里聚集,所以诗经有《东门之枌》,《东门之杨》,《东门之池》三篇之多,应属一活动中心。

诗经中有哪些小镇(读诗经墓门了解陈国城门)(2)

淮阳考古图

衡门,应位于外城的南面,因“衡”有代表东西走向的意思,也是统治者向南而治,权衡,制衡的意思。

栗门,应位于外城的西面,“栗”也有木西之意,同时西面也属白虎,有肃杀之意。

墓门,应位于外城的北面,因为“墓门”可能是春秋时期,对北门的特指。《左传•襄公三十年》记载“癸丑,晨,自墓门之渎入,因马师颉介于襄库,以伐旧北门”这里郑国也有一个墓门,应该是特指北门,同时也有太阳入墓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