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学22日,是杨振宁的100岁生日在他的生日会上,杨振宁谈到了邓稼先,说道两个人的情意,以及1971年回国访问与邓稼先的关于中国原子弹研制是否有外国人参与的问题,还谈及对方当年在信件中对他的寄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邓稼先为何被冤枉?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邓稼先为何被冤枉(邓稼先和杨振宁)

邓稼先为何被冤枉

9学22日,是杨振宁的100岁生日。在他的生日会上,杨振宁谈到了邓稼先,说道两个人的情意,以及1971年回国访问与邓稼先的关于中国原子弹研制是否有外国人参与的问题,还谈及对方当年在信件中对他的寄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邓稼先是国家的脊梁,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尊敬和崇拜的璀璨明星。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自青少年时期开始,他的爱国情就一直贯穿着他人生的每一步路。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邓稼先认识到“建设国家需要人才”,所以他一边当这助教一边勤奋学习,着手准备去美国留学的考试,他于1947年参加考试并顺利通过。他很坚定地知道自己要加紧步伐学成回国,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948年,邓稼先与杨振宁的弟弟杨振平一起从上海乘船漂洋过海去美国。

留美期间,这给杨振宁和邓稼先友情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在美国,邓稼先得到杨振宁的很多帮助。因为杨振宁在美国的成绩很好,能省下钱,不仅能担负弟弟的费用,还帮助邓稼先的费用。

在学习生活上,邓稼先和杨振宁两人则经常一起研究物理,一起背诵中国的古典文学,情意也日益深厚。

与此同时,邓稼先一直有个坚定地信念,他要快点学成。所以,在学业上,他在许多稍微看书就能通过的课程上尽量节省精力和时间,把挤出来的时间,全部用到专研物理学发展的新成果方面。

于是,他仅用一年零十一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普渡大学的博士学位。

在获得学位后,邓稼先就准备立刻回国。而当时物理系的教授有意带他去英国继续深造,这对于他个人的学术学习是一个极大的吸引力,可邓稼先毫不犹豫地婉拒了教授的美意。

如果继续深造,以邓稼先的学习力和能力,获得诺贝尔奖也不是大问题。不过,他个人的志向不在此。

他心心念念的是祖国建设。

邓稼先在1950年回国,而杨振宁则一直留美继续他的学习。

一个在国内,一个在美国,两人各自从事自己的工作,不过彼此的情意并没有被时间和空间给阻断。

回国后,邓稼先是在1958年才开始被选为原子弹研制工作的领头人,专心研制中国的原子弹。

至此,他就必须隐姓埋名,不能发表学术论文,不能公开做报告,不能出国,不能和某些朋友交往,不能说自己在什么地方,更不能说自己在干什么。

而另一边,杨振宁的物理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巨大的成果。他于1957年和李政道一起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地位不断提升。

而邓稼先这边,在他和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之后又投入氢弹的研制并1967年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成功。

即便如此,邓稼先等立过大功的科学家也免不了在文革时期蒙冤被整,他们被集中去青海221基地遭受批斗。正在此时,杨振宁首次回大陆探亲访问,他开列了在北京要见的人员名单,第一人就是邓稼先。因此,周总理批示要邓稼先回京会见,救出了邓稼先,也解救了其他的科学家,221基地暗无天日的情形自此结束。

在就是在这一次的会见之后,邓稼先给杨振宁写了对杨振宁有重要意义的一封信。

我想,杨振宁在学术上以及生活上都给过邓稼先帮助,所以邓稼先对杨振宁是感激的,对他的能力是佩服的,在尊重好友选择的同时也寄望于好友。

而邓稼先的深入骨髓的爱国情,高度奉献的无私精神同时在深深影响着杨振宁,带动着杨振宁。也才有了杨振宁对郑稼先的回答,他的后50年是符合其希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