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请指教》开播了。
看名字我们就能明白,这节目与去年的《演员请就位》同宗同源。
当观众逐渐看腻了演员竞演类真人秀,综艺节目终于将“魔爪”伸向了导演。看上去,《编剧请改稿》和《影评人请收钱》也指日可待。
老实说,节目播出前,我对这档所谓的“导演竞技类”综艺还曾抱有一丝期待。
毕竟,节目海报上赫然写着八个大字:年度导演扶持计划。
我暗自思忖,这节目如果真有扶持新导演的功用,给影坛造一造血,那倒称得上是好事一件。
可惜,初衷是美好的,现实是荒诞的。
节目组一边请来诸多大导感慨新导演在行内现状之艰辛,振臂高呼要给年轻的新人导演更多机会与资源,一边则用诡异的导演阵容狠狠地打了自己的脸。
打眼一看,节目组请来的许多“新导演”,并非是缺机会缺资源的新人。
吴镇宇、韩雪、包贝尔、蔡康永......看到这几个熟悉的名字,我满腹的疑惑。这几位真想拍个戏,都是不愁钱的,至少也是不愁人脉的。
吴镇宇九十年代就做过导演,近几年也陆续拍出过《追影》和《转型团伙》这样的烂片,与其说他是位新导演,不如说他是个不太成功的老导演更贴切些。
包贝尔和蔡康永也不是没导过戏,包贝尔曾以《胖子行动队》荣获金扫帚奖,蔡康永则用《吃吃的爱》证明过自己更适合做主持人。
韩雪的导演履历倒真是白纸一张,或许正是因为新兵上阵,韩雪踌躇满志,参加节目拍摄短片,请来了张艺谋的团队做摄影,让韩红帮忙做配乐。
她这一番话说出来,真不知道那些苦哈哈的新人导演听到时心中会作何感想。
韩雪这浩大的声势,似乎也是在告诉我们,他们这些跨界导演,显然并不需要这个节目提供机会与资源。
相反,他们本就处在食物链的顶端,是资源的占有者。
资源的占有者也不只是跨界做导演的演员和主持人。
导演阵容里不乏影二代和富二代,有张元的千金,也有华谊的公主。这些人难道会缺扶持吗?他们的脸上,早就写上大大的“扶持”二字了。
更离谱的是,参与竞技的导演中还包括了关锦鹏这样的成名大导,他跑来参加节目是几个意思呢?
多半是节目给的实在太多,也就不再自持身份了。
真正意义上的新人导演倒也不是没有,但夹在这些人的中间,他们反倒像是陪衬。
有一位捣演的出现格外引人关注,即拍出过《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的毕志飞先生。
(王语嫣受到了冒犯)
不幸看过那部电影的观众,都该知道这位毕捣作为导演新是够新,烂也是够烂的。
(他认为自己的前作被打低分是因为太实验了)
偌大的中国,我猜比毕志飞更有才华的年轻导演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节目组为什么偏偏选中了他呢?显然只是为了制造噱头。
在综艺节目里,蠢材永远都比人才更具有话题度。
说白了,看到《导演请指教》找来毕志飞,我们就应该明白这节目想要的只是流量,而不是什么给新导演机会与资源。
又当又立的把戏,太容易被看穿。
不过,作为一档以收割流量为目标的综艺,《导演请指教》充分学习了《演员请就位》的经验,把“话题游戏”玩得明明白白。
不管是演员竞演还是导演竞导,节目组都抓住了要点,即想要出圈,架得吵起来。
说白了,要先“哗众”,才能“取宠”。
往《奇葩说》的路子上靠,用一场又一场的争论创造热点,或许是节目组打好的如意算盘。
在《演员请就位》里,小四和大曾这对宿敌的对抗始终吸引着看客的目光,一个胡搅蛮缠,一个不留情面,他们吵得棋逢对手,我们看得兴致盎然。
今年,没有了郭敬明的陪伴,“三如怒汉”李诚儒有些孤单。
尽管形单影只,李诚儒依然努力让自己火力全开,怼起人来,仍有其他人不具备的超强攻击性,一皱起眉头,导演就心底泛寒。
不过,在《导演请指教》里,李诚儒的任务被分担了一些,加入战团的不只是他,还有诸多影评人和导演。
这里我简述下节目的赛制。一共十六位导演,拍出短片后分八组两两“捉对厮杀”,由王晶、方励、郝蕾、陈祉希这四位制片人以及由五十人组成的专业鉴影组和人数达二百人的大众观影组进行投票,胜者进入下一轮。
投票不重要,重要的是评点。
争论从第一个短片播出后就没有停歇过。
曾执导过《少年巴比伦》的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讲师相国强带着自己改编的现代版《哪吒闹海》第一个亮相。
坦白讲,这个短片不像是相国强该有的水准,故事老套无趣,拍法有炫技之嫌审美则无过人之处,能感受到的是,只有两天时间,相国强完成作业的态度有点“应付”。
播完后,质疑声不断。
方励说相国强的片子没有情感,相国强连忙用一套许知远式的话语解释一通,又是“威权”又是“压制”,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学院派背景。
王晶则问他“看没看过香港的DVD”,说他的作品“香港起码拍过五六十部”。李诚儒同意王晶的看法,也说这个短片“毫无新意”。
而专业鉴影组里有位名叫王旭东的独立制作人对此并不认同,向相国强表达了力挺之意,认为他拍出了亲情。
如果到此为止,倒还算得上是理性讨论的范畴。但说着说着,王旭东就拉来了意大利炮,先是对方励开火,说他“专业度要提升”,再是看到王晶支持方励后他直接撂了句“王晶不做王家卫”,气得王晶在后采时说话都有些结巴了。
三言两语,火药味就出现了。
与相国强的片子被狠批相比,包贝尔的同题短片则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表扬,制片人们不吝溢美之词,也有影评人当场粉转黑,直呼自己和包贝尔是真爱。
包贝尔的短片戏剧冲突比相国强的短片要强烈一些,叙事更流畅,但真就好到了足以得到如此盛赞吗?倒也未必吧。
夸包贝尔的同时,大家还不约而同地像拿了剧本一样称赞起片中演员朱志鑫的表演,倒是李诚儒一如既往地“特立独行”,说朱志鑫眼睛无神,喻恩泰坐在一旁,则搭茬说朱志鑫好就好在“无神”。
一来一往,就又有了点冲突的端倪。
不喜欢包贝尔影片的也有,北电文学系的孟中老师坐在专业鉴影组中,一边说包贝尔的片子缺乏逻辑,一边说相国强是北电学生,技术上不会有问题。
包贝尔的短片里确实有多处情节的设计都如孟中所言有欠推敲,但孟中说“相国强是北影学生就没技术问题”这句话的逻辑,也不能说没有问题。
很明显,在大家对包贝尔的评点中,虽然也不乏理性探讨和真情实感,但更多的是预先做好的安排和出于人情世故的站台,几分真几分假,观众作为旁观者,倒是不难分辨。
第一组的片子播完,第二组竞技的两位导演是二手玫瑰乐队的主唱梁龙和身上贴着巨大标签的毕志飞。
这两位能拍出什么样的片子,谁心里都没有底。
但结果还算出乎意料。
梁龙虽然是歌手跨界,但拍起片来有模有样,倒是有几分电影节短片的味道,怪诞的气质,和他本人还挺相符。
然而,梁龙的短片玩得太飞,十分钟里并没有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很多现场观众看得一头雾水,于是投了反对票导致停演,这一停演倒是让好几位影评人愤怒了起来,和观众展开了互怼:
一方认为梁龙的片子很有意思很高级,另一方则觉得这个短片缺乏叙事,不符合这个竞技类节目的宗旨。
谁对谁错?要我说,都有道理。这不是和稀泥,评价电影本来就是很主观的事情,一部电影有人喜欢有人讨厌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可不必为此争吵。
节目中影评人和观众的核心冲突,其实是包容度的问题,影评人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认为观众们不懂电影,表示自己应该“引导你们”看电影;
观众则确实是太没有耐心,如果能给梁龙多点包容度让他把短片放完,或许剑拔弩张的场面就不会出现了(这更多是赛制的问题)。
毕志飞的选题是《小城之春》,他拍出的短片倒是和《逐梦演艺圈》的气质完全不同,确实不烂。
但从节目给出的现场拍摄录像来看,说他不够专业倒真不假,在片场毕志飞饱受演员质疑,而他确实连剧本都搞不清楚,现场走戏,也多半是摄影老师主导。他是如何完成的短片,不禁令人深思。
看完短片后,现场很多人表达了称赞。
陈祉希在夸完毕志飞之后,问了他关于费穆导演原版《小城之春》的问题,毕志飞回答起来显得有些不知所云。
于是,几位专业人士追打穷寇,展开了“毕业答辩”式的追问,让毕志飞陷入了难堪。
李诚儒则说他是在“画红模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这个短片不算是毕志飞的作品。
本来围绕着毕志飞眼看就要上演一场“差生逆袭”的戏码,但他却因为多话又出了丑,再一次成为了被群嘲的那个人。
看了整整一期节目,我看到了人情世故,看到了自以为是,看到了阴阳怪气,看到了盛气凌人,看到了敷衍和应付,也看到了无知与颟顸。
但遗憾的是,我没怎么看到新导演的才华,挺悲哀的,电影在节目中成了收割流量的工具,而非电影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