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如何看待这类新综艺节目(导演试错演员拒选)(1)

关锦鹏和毕志飞算得上导演的两个极端:前者有多个奖项和口碑作品加身;后者则因一部豆瓣2.2分的电影被称为“烂片之王”。他们同时作为选手出现在了影视导演竞技真人秀《导演请指教》上面。

作者|赵雅静

编辑|丁宇

11月6日晚上,拍出过豆瓣评分2.2分电影的导演毕志飞重出江湖,打败了二手玫瑰乐队的主唱梁龙。看似没什么关系的两个人,现在有了相同的身份——导演,他们在综艺《导演请指教》中相遇了。

更多熟悉的名字出现在参赛导演当中:包贝尔、蔡康永、关锦鹏、韩雪、吴镇宇……

自《演员请就位》之后,腾讯视频对准了导演这一群体,试图将常年隐于监视器之后的角色推到幕前。

16位嘉宾无论此前是否做导演,在这里都将以导演的身份拍摄短片作品进行比拼。参与节目的导演均面临着诸多课题:与演员沟通、为作品辩护、短时间作业、艺术与商业的权衡......这些直观课题的呈现,为在场评委和场外观众留足了讨论空间,也成为了节目冲突感的来源。

11月5日,这档影视导演竞技类真人秀在腾讯视频首播。两期过后,包贝尔、相国强、毕志飞、梁龙的四部作品已经与观众见面,由此带来的争议和讨论也开始让人期待起节目的后续走向。

我们应如何看待这类新综艺节目(导演试错演员拒选)(2)

他们来了

开播之后,#导演请指教第一期观后感##导演请指教是吐槽大会吧#等话题登上热搜,#毕志飞哭了#冲进微博热搜前位,是最有争议的人物和话题之一。

实际上,在节目发布先导片时,毕志飞就已经引发了关注,他的镜头出现时,弹幕上一行行地出现“他来了,他来了”。

关于参加节目的人选,《导演请指教》制片人徐扬称其为“导演图鉴”。纵观16位参赛导演,有从演员转型的,比如包贝尔、韩雪、吴镇宇、吴中天等;有从其他领域取得成就跨界当导演,像梁龙和蔡康永;也有作品已经获得业内认可的新人导演,诸如曾赠、王一淳、德格娜等;以及口碑的两个极端——关锦鹏和毕志飞。

除此之外,还可以划分出更多维度,但无论哪个维度,制片人徐扬希望的结果是:“每个导演各具风格,通过差异化的呈现,让观众感受到市场的多样化。”

若是对这个阵容加以分析,除关锦鹏之外的15个导演,都属于需要进一步被观众认知和市场接受的导演。从这个角度看,参加《导演请指教》节目,恰恰可以快速地接触到平台、演员和制作等多种资源。

我们应如何看待这类新综艺节目(导演试错演员拒选)(3)

毕志飞在节目前采

在节目开播前的发布会上,已经在业内获得关注的导演曾赠表示:“短片是一个快速试错的机会,一试到错就会被淘汰,是这个节目可贵的意义。”导演钱宁黄此前做动画出身,希望在这个舞台上展现更多的风格和可能性。他想到了吴中天的观点:“金马奖短片就几千人看到,而这个节目里的短片能让几百万人看到,还有人投钱。”

毕志飞则毫不忌讳地说:“我已经是烂片之王了。”他希望通过这个节目,让大家看到进步,并坦言自己“是很需要扶持的一个导演”。他明白争议的存在:“如果说我对于节目有什么价值的话,首先我给这个节目带来了一些关注度吧。”

第二期节目上线后,毕志飞上了三个热搜。在第一轮经典IP的改编赛中,他大胆选择了“百年百大电影之首”的《小城之春》,但效果并没有让人对他刮目相看。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孟中质疑他对原作的理解并不到位,李诚儒评价他是“读书读傻了”。

我们应如何看待这类新综艺节目(导演试错演员拒选)(4)

李诚儒评价毕志飞

他在节目中的作品也带来了新的争议:当导演对人物内心和时代情绪的把握能力欠佳时,技术是否真的能够补足?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相国强身上。在对“哪吒”进行的改编中,他因“花哨的技巧掩盖了情感的表达”,最终败给了同题竞争的包贝尔。

在成为导演之前,相国强在多部影片中担任调色师和摄影师。他在北电摄影系获得电影学硕士学位,认为摄影是“电影制作的一个窍门”,“你把摄影学好的话,就打开了电影的一个窗户。如果没有摄影系的学生,很难有现在的中国电影的现状。”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在《哪吒闹海》中,其调色和运镜更为强势。

上海电影学院导演系主任柴健认为导演应该具备“道”和“术”。前者为表达,“这个在电影学院是学不来的,得靠你自己去悟”;后者为实操,“是需要在片场、在摄制组里面长期去做,才能真正掌握的”。

在对导演的评判上,节目组有着自己的要求。徐扬表示:“首先是要有能力用作品来表达自己,其次是表达的层次和深度,能够有价值传达给观众。”

然而从理论来到实操层面,结果与预想或有偏差。但差异化的风格带来了不同的价值传递,同样是对于中国传统故事的改编,相国强将命题聚焦于“地头蛇如何与自我和解”,包贝尔直接颠覆了哪吒与父权的抗争,选择以母子关系进行呈现。

“有人在探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人在表达对于亲情、爱情的美好向往,我们觉得都是有价值可以传达给观众的,这是非常好的。”徐扬说。

选择与被选择

带着不同的身份与过往,导演们在最初便面临着不同的困难。

在节目设置中,每位导演需要介绍自己、阐释改编作品的主题,同时和在场的演员进行互选。在“被拒绝”的常态下,导演众生相开始凸显。

几个回合后,毕志飞还是“轮空”了。这是一个极具戏剧化的场景,起初他想要一个男一号,朱志鑫、荣梓杉纷纷躲开了眼神,喻恩泰、牛骏峰、潘斌龙以已有人选为由选择婉拒。

后来,毕志飞将标准更改为“25岁以上的女演员”,当主持人柯蓝将目光看向张雪迎,后者慌忙拿起话筒:“我今年24岁。”即使是暖心解围的温峥嵘,也在听罢剧本后选择放弃。

我们应如何看待这类新综艺节目(导演试错演员拒选)(5)

毕志飞与演员互选轮空

发布会上,毕志飞回应了这一处境:“因为我之前的标签特别鲜明,所以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演员对我的不信任。”

钱宁黄和曾赠的困境是一致的,都是“被推到幕前”。前者称自己会有“恐惧”,“我脑子转得比较慢,说话很慢,要面对很多影评人的狂轰乱炸,很锻炼说话的能力。”在与演员互选环节时,他充分展现了自己“社恐”的一面。

曾赠是第一个被轮空的导演。她形容参加节目就是“站在综艺的放大镜上”,“接受大家的审视,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但她同时也并不掩饰自己的野心——“有朋友打电话问我为什么要参加这个节目,是不是想红?对,就是想红,想让大家知道我是一个可以被发现的导演。”

演员是导演最直接面对的工种,而在节目中却成为导演们需要解决的第一个课题。对于二者的磨合,节目组也给出了一定的呈现。包贝尔一遍一遍地打磨朱志鑫的状态,通过讲述自身经历的方式,帮助朱志鑫克服了吊威亚时的恐高;毕志飞在片场一度想要“走戏”,饰演女一号的吕星辰则反复强调:“导演,我觉得这样没有意义。”

关于导演和演员的关系,不同的导演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曾赠形容“导演就像是演员的一面镜子”,相国强则认为“先有导演再有演员,演员的表演是辅助”,钱宁黄觉得“导演和演员是一个互相倾听的关系”,导演要充分倾听了解大家的想法,选择最终的方向。

在目前呈现的作品中,演员基本上起到了加分作用。朱志鑫年纪虽小,但饰演的“哪吒”吸引了制片人方励,他表示自己几乎是一口气吊着看完的,朱志鑫的演绎是真的把自己感染了。喻恩泰则认为他的眼神运用充满能量。

我们应如何看待这类新综艺节目(导演试错演员拒选)(6)

饰演“哪吒”的朱志鑫

牛骏峰用一天时间学习了重庆话,在相国强导演的《哪吒闹海》中完成了大篇幅的台词呈现。李诚儒犀利地指出:“你(相国强)真应该好好谢谢他(牛骏峰)。”

但相国强认为真正的挑战并不在演员的表现,而是如何面对审视自己的人。“因为是不同的维度、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背景的人,你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接受或者选择不接受这种声音,是最大的挑战。”

谁来评价?

节目播出至第二期,梁龙改编的《疯狂的外星人》因观众投票数低被中途叫停。那是一个以黑白默片为主要形式来呈现的实验性短片,口碑在专业影评人和大众观影组之间发生了两极分化。

为了让导演作品能够得到多方反馈,节目组除了邀请了王晶、方励、陈祉希、郝蕾四位业内知名制片人与实力演员之外,还设置了200位大众观影组和50位专业鉴影组,其中包括曾专门出八期视频吐槽包贝尔的影评人和《欢乐颂》的编剧袁子弹,他们试图从观影经验、理论和实操上进行全方位的覆盖。

我们应如何看待这类新综艺节目(导演试错演员拒选)(7)

发了八期短视频吐槽包贝尔的影评人远叔叔

徐扬说:“因为大家的立场不一样,但是谁想说话,我们就会把话筒递给它。节目希望能够形成一个包容性的空间,让大家有想表达的东西就直说,但是面对优秀的作品的时候,大家的观点又是高度一致的。”

李诚儒在《演员请就位》之后,继续在《导演请指教》中发挥着其“毒舌”的角色。在该节目快问快答的环节中说:“演员是很被动的职业,但导演是主动的,应该有更高的门槛标准来要求导演,行业才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节目中,他不仅怼了毕志飞、相国强,也对梁龙的作品并不认可。

但陈祉希认为,制片人的工作是讲究平衡,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她希望梁龙改编的作品可以存在。

2020年底,《导演请指教》开始了项目研发工作。徐扬看到了一份调研报告,被当中的数据所触动——有33%左右的新人导演在启动自己处女作时,主要的经济来源是自己以及亲人的存款。她以此想要创作这样一档节目,为优秀的导演提供面对市场的机会,并将其称之为“年度导演扶持计划”。

“整个计划整合了包括制片人、演员、制作,也包括客户在内的联合支持。我们希望能够以综艺的形态,为导演搭建一个平台,展示这个行业当中导演这个角色的价值,也为更多的导演优秀作品的诞生制造一个可能性。”

我们应如何看待这类新综艺节目(导演试错演员拒选)(8)

《导演请指教》综艺制片人徐扬

柴健认为《导演》是“口碑和市场的结合测评”。“通过做这些短片,大致可以评估出现在的结合度的成熟度是多少,所以也给制片人一个很好的参照,让他们更加放心地给新人导演一些投资。”

通常情况下,一个导演参加电影节的创投,需要论证许多,拿到资金后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导演》加速了这一切的实现,提供了“容错和试错的平台”。

接受市场的检验,是每一个参加节目的导演都需要面临的课题。曾赠觉得这是个“很美妙的感受”,“我认为电影是导演跟世界沟通的方式,市场就是更多的人在接受这个讯息,至于这个讯息是好的感受还是不好的,这不是我能控制的,但是有更多的人接收到这个讯息,对于我和作品来说,也是很好的。”

目前,有12位导演的短片作品尚未呈现。像每一档节目一样,争议如灰尘,从刚被吹起,到尘埃落定,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无论形式是怎么样的,好的作品、好的导演,早晚会被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