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昊为什么要造反 李元昊为何老想青史留名(1)

李元昊一门心思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那是因为他家在唐宋两朝的官方记录上实在挺尴尬的。北宋一直用“大盗”“陕西一大盗”称呼李元昊,仿佛李元昊家和李自成真是亲戚一样;在唐朝更是有知根知底的人晓得李元昊家祖上不过是吐蕃军队的仆役出身,啥子鲜卑拓跋那都是他们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李元昊为什么要造反 李元昊为何老想青史留名(2)

公元 868 年秦州防御使、枭雄收藏家高骈开始大规模招降吐蕃军队中的“温末”,875 年高骈升任西川节度使 后财力大增,吐蕃军队中来投靠他的“温末”就更多了,这其中就有 “窃据 宥州 ,称刺 史 ”的拓跋思恭。李元昊家族的姓氏“嵬名”和吴玛 、于 弥、浑末 、温末等通用(家族成员的墓志铭和藏文史书上也把他们家叫做吴玛 、于 弥),都是仆役的意思,所以李元昊家的祖上就是“温末”势力出身。

李元昊为什么要造反 李元昊为何老想青史留名(3)

温末在吐蕃军队中就是地位最低的仆役,或者仆役出身的仆从部落。吐蕃军队最小的单位是四人小组,组长就是吐蕃本族战士阶层充当的“祖 本” (chug—pon),本族出身的仆 役 称 “贞 嗌” ,炊 事 兵 以 下奴仆才叫温末 ,所 谓 “奴号 ”。温末是战场上的杂工,温末也被吐蕃人用部落的姓氏组织起来,这是唐宋史学家早已知晓的历史。“浑末 ,亦 曰温末 。吐蕃 奴部也 。虏 法 ,出师必发豪室,皆以奴从 ,平居散处耕牧。及恐热乱 ,无所归,共相啸合数千人,以温末 自号 ,居甘 、肃 、瓜 、沙 、河 、渭 、岷廓 、迭 、宕间,其 近蕃 牙 者最勇 ,而马尤良 。”

李元昊为什么要造反 李元昊为何老想青史留名(4)

张议潮的归义军中就有大量的汉人温末,“咸通二年收凉州,今不知却废,又杂蕃浑。近传温末隔勒往来,累询状人,皆云不谬。伏以凉州是国家边界,温末百姓本是河西陇右陷没子将(孙),国家弃掷不收,变成部落,昨方解辫(辫),只得抚柔”。这些汉人温末“自轮海已东,神鸟、敦煌、张掖、酒泉,东至于金城、会宁,东南至于上邽、清水,凡五十郡六镇十五军,皆唐人子孙,生为戎奴婢,田牧种作,或丛居城落之间,或散处野泽之中”,他们的生活和文化也被吐蕃同化,“赐部落之名,占行军之额,由是形遵辫发,体美织皮,左衽束身,垂肱跪膝”,归义军内部的文件也大多以吐蕃文为主。而凉州的温末势力就是吐蕃内战的产物,当时吐蕃大将论恐热和尚婢婢撕逼了24年,不少吐蕃部落也和凉州当地的温末各部落结合起来,形成了凉州温末势力,它们一度奉张议潮为盟主,后来形成了六谷部。

李元昊为什么要造反 李元昊为何老想青史留名(5)

在唐末乱世中西北的温末势力击败过回鹘人,和中原王朝、汉人势力之间也进行了复杂的合纵连横。李元昊的祖上拓跋思恭也在乱世中聚集了自己的势力,成了银州等地的温末首领,投靠唐朝后开始了割据一方的奋斗历程。温末势力出身的西夏政权并不在乎首领的民族成分,打仗也很有当年的投机范,是机会主义的鬣狗风格。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