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 | 录取学校——波士顿大学

木子来自国内三四线城市的国际学校,三刷托福和SAT之后考到了现在的成绩,最终在ED2顺利申请到了 Boston University(以下简称BU)。

自认为各方面都很普通:成绩普通,不是1550/115的大牛;活动普通,没实习没大奖,社区活动也就零零碎碎那么几件;背景普通,父母和睦且是普通人,土生土长中国人。

普通的我为什么能受到BU的青睐?接下来我将向你展现一个普通人的申请季。

波士顿大学入学要求(波士顿大学录取心声)(1)

标化

坐标:国内三四线城市国际学校

SAT:1460(拼分 1480)

TOEFL:108(拼分 110)

SAT2 Chem:800

SAT2 Math2:800

SAT2 Physics:770

IB:42/45(预估分也是这个)

从高一升高二的寒假开始准备托福,说起来其实已经有点晚了。在—线城市报了一个托福的暑期培训班,为期一个月,之后一考成绩90 。而后在高二上学期,周末去培训班里重修了口语和写作,二考就考了100 。

2018年的三月,我开始在同一个机构学习SAT(当时很多人已经一考了),五月一考1400 。后面我也基本上是自己一直在刷题,因为我觉得培训班里面该学的技巧我都已经学会了,但是别人的技巧总没有自己的技巧用得顺手。考试,最重要的还是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而总结方法的唯一途径就是刷题。在SAT二考前的两个月,我坚持每天刷两篇SAT的阅读,总结易错的题型,摸索考试的诀窍。

把16年开始的所有题目刷完之后,感觉整个人得到了升华,把每篇的错题控制在了3题以下。二考SAT之前我还顺便去刷了个托福,因为SAT和托福本是同根生(都是美国体系),所以在面对完“四个正确的选项中选一个最正确”的 SAT之后,再来考“三个错的选项和一个正确的选项”的托福,我轻而易举地就考了108分(也因为太轻而易举了,所以反而听力的时候走神最后没上110)。

二考SAT就考了1460,三考的时候阅读提高了,但数学错了两题变成760,所以总体成绩还没二刷的时候高。

波士顿大学入学要求(波士顿大学录取心声)(2)

课外活动

在社区服务方面,我下了许多功夫。从初三开始我就每年都帮本地的义工团体在春节花市上义卖,所得全部捐赠给残障人士。在高二的时候,我也加入了同学的自闭症义工组织,每个月会去本地的自闭症儿童中心帮忙,有时也会带他们去别的地方活动。我还加入了本地义工团体组织的手语班,也与几个听障朋友有了接触。

还参加了很多竞赛,诸如澳大利亚杯数学竞赛、滑铁卢数学竟赛、物理杯竞赛等等。虽然成绩都不是特别好,但我觉得也能展现一下我对于数学和物理的热爱。

除此之外,比较有趣的是自己创建了一个公众号,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来解决一些看似无厘头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的第一个实验,就是多少只香蕉能浮起一只狒狒,灵感来源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里面提到有只狒狒就是依靠香蕉漂洋过海。在我们得出12000只香蕉这个数字后,我们还想出了这个“香蕉船”该是什么形状狒狒坐在上面才不会翻。当把它写进我的文书里时,觉得也是给我这个人设增添了一些有趣的色彩。

波士顿大学入学要求(波士顿大学录取心声)(3)

选校

ED1:Rice

EA:GA Tech、UIUC、UVA

ED2:BU

RD:UC Davis、Irvine、SB、Berkeley、还有英国的五间学校

除了文书,选校可以说是我最纠结的部分。在EA/ED 方面,由于缺乏经验,盲目自信,盲目冲高,最终导致了 EA/ED的惨败。

随后在ED2阶段,我才摆正了自己的态度,决定选择ED录取均分在1450左右的学校。其实当时也在Tufts,BU和NYU之间纠结。

Tuts的录取均分将近1500,但我想着也许ED的要求较低,我可能有希望冲一冲。但后来还是决定放弃,毕竟如果我的ED2也失败了,那么RD再录取top30的几率就很小了。

于是,最终选择了BU。之所以选择BU,是因为我喜欢Boston这个城市的氛围。我生活在三线城市,虽然说也算富裕,但远远没有北上广深等地方的繁华,相对来说比较安静和舒适。曾经去美国探校时我就分别去过纽约和波士顿,由于不是很适应纽约的喧嚣,最终还是选择了BU。除了成绩等硬性指标,也要充分考虑城市以及校园环境等等因素来择校。

文书

我的文书路可谓是跌宕起伏,光是主文书就改了 16次。更别提各个学校的小文书。

一开始,我先写中文,然后再翻译成英文,理由是用中文的思维会更顺畅,当拿着我翻译的英文稿给counselor看时,我被痛骂“狗屁不通”。文书过于中式化思维,前面铺垫一大堆,把小事情的影响过于夸大,等等等等,无疑都会给火眼金睛的招生官造成负面印象。其实一开始我觉得招生官就想看这些东西,但是当我坐下来跟counselor谈的时候,才意识到其实只有我才觉得这是招生官想看的东西:

You are giving what you think the admission officers want to see. But even I can identify that you are faking the truth. They read thousands of personal statements each year, they are definitely better than me on this. What makes you different is you, your true self.

直到这时我才恍然大悟,以为把自己的成功夸大就能提高录取率,殊不知身经百战的招生官们早已看透了一切。于是我决定改变策略,抛弃那些陈词滥调,塑造出我自己的人设。

那天晚上熬到3点钟,终于把我的主文书和Georgia Tech的小文书全部重写,第二天拿给counselor改了一两次,最后递交。尽管如此,仍可从我的申请结果看出质量不佳,否则也不会被EA/ED校全拒了。

遭遇了全拒德之后,重新审视了我的主文书,发现仓促之下一团糟。于是,在ED1和RD之间的空档期,我花了半个月重新写了一篇主文书。皇家国际教育的规划老师给我提供了一个不错的点子,我就沿着这个idea写了—篇意识流的文章,不再专注于一件事,而是总结了我高中各种经历带给我的改变。

我写到了我的公众号,展现出我对科学的热爱以及对剖析事情本质的兴趣;我写到了我的义工服务,展现出我对我所生活的社区的责任感以及同情心;我写到了我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课余时间来看书,展现出我对物理的热爱以及对更高层次知识的渴望。虽然感觉不是很扣题,但是至少自己算是满意的。估计如果用第一版的文书来申BU,BU也不会录我。

学校的小文书,也下了颇多功夫。除了对于一些奇怪的题目要写出新颖的回答之外,why school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元素。

在EA阶段,我的 why school也仅仅局限于学校官网,在加入留学交流群、知乎、facebook这些平台之后,我的why school才变得多样起来。知乎有时候会有你目标学校相关的问题,运气好的话可以逮到一个在读校友聊聊天;facebook有学校的group,你也可以在里面找到学校的相关信息。你也可以关注一下你所申请的专业的网页,看看有没有你特别心仪的项目。我在BU的physics department的page里面找到一个学校里的physics club,他们组织了许多有趣的活动,令我非常想加入,于是我也把它写到了我的why school essay里面。其实200字不长,问题是如何表达“非常非常了解以及想去”。

波士顿大学入学要求(波士顿大学录取心声)(4)

面试

说起面试,我唯一的心得就是:一定要练!

因为面试的时候会紧张,一紧张就会语无伦次。如果事先没有想好类似问题的答案的话,就算你是native speaker,也一时半会儿说不出来。我们学校有老师当过企业的面试官,我就请她指导我面试的技巧,总共也训练了四五次(一些事情来来回回反反复复说到自己不耐烦了)。

我的第一场面试,对方是一个Rice的毕业生,也是中国人(一般都更倾向于面试自己本国人)。在知道面试官是谁之后,搜索了他个人的facebook页面和 LinkedIn主页,了解他的大概信息,如果他的专业跟我想学的专业一样的话那就完美啦!可以在正式面试结束之后跟他聊聊关于专业的问题,提升好感度。(可惜面试我的是一个学bio专业的,导致我无话可说十分尴尬。)

当时是skype面试,我化了淡妆,衣着整洁,背景无杂物。(令人震惊的是我这么严肃,对方却穿着t恤拖鞋,背景是杂乱的客厅,我瞬间就不紧张了。)

面试最后我问了他对我的感觉怎么样,他说觉得我不错,并反复跟我强调面试占比不大,他面试过一些他觉得特别棒的学生最后都被拒了等等,让我如果收到拒信也不要太难过(然而,收到拒信我还是哭了)。

经历了第一场面试之后,Initial view就显得比较轻松,虽然对方问了几个意料之外的问题,但也被我圆了回来,整体来说也算顺利。面试官的语速相对来说会比较快,但你如果表露出你的疑惑她也会很贴心地换一种方法问问题,。

面试之后是一个20分钟的笔试,题目内容千奇百怪,主要也是考察你的写作能力是不是与你的成绩相符。结束后还送了我一件T恤和一支笔,感觉很nice。

love letter

我只给BU一家写过,不知道招生官有没有看,看了也不知道有没有给我的履历加分。看过一篇公众号文章,写的是哥大的录取故事。

作者提到她在结果出来之前给哥大写了一封love letter,模仿哥大“十件申请要做的事”写的“十大你要录取我的理由”。我看完之后觉得有趣,于是在网上找到了BU的录取通知书,模仿它“恭喜你被录取了”的内容写了一篇“恭喜你成为我的梦校”。不过寄出去之后石沉大海,没有回复。但我想说:写邮件又不花钱,何不花点心思展现出你在文书里没来得及展现的—面呢?

心路历程

整个申请季压力非常大,尤其是九月、十月。EA/ED的文书要写,SAT要考,托福要考,IB论文要写,糊成一团。

期间有几次我的朋友们都顶不住压力在宿舍哭了,我也快哭了。辛苦准备了一个月,每天刷题却得知SAT考得比上一次还烂的时候;EA/ED 校的截止日就在明天你却还没写完essay的时候;各科老师催着你交一稿二稿,又因为一点小错误让你全盘重做的时候;托福怎么考都考不到110的时候,各种压力排山倒海般地向我压来,每天学习到凌晨一点早上又要六点半起床,精神上和身体上双重折磨。但是面对老师和家长的询问,却又要笑着说“我很好”“我没事”,所有压力都只能通过眼泪来发泄。

面对压力,我就用电脑sticker写了个时间表,什么事情的DDL是什么时候,需要多长时间来完成这些事情,一件一件捋清楚,才能稍感心安。如果有人问我太多事情没做怎么办?我只能说不要慌,把事情捋清楚,你能做完。但也可能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一个喜欢在最后一刻才赶工的人,所以面对一个接一个的DDL我也还算是能够应付。

再有一件后悔的事,就是不清楚自己的定位,盲目冲高,花费了大量时间申请很多学校。UC的四篇文书已经写到我想吐,更别说EA/ED/RD林林总总十几篇,害得我没有精力去完成其他的事情。如果让我回到最初,我不会去盲目冲高,宁可把写Essay的时间节省下来刷SAT冲个高分,以求一份更好的offer(虽然我也很喜欢BU啦)。

看完我的申请历程,希望我的经验对你有用,在未来的申请季使你能更顺利些,更轻松拿到梦校的off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