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我国农业领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玉米不仅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大量资源,而且还为人民的生活提供充足食物,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对我国农业种植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传统玉米种植手段较为落后,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的发展。所以,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玉米种植栽培管理技术,不断提升玉米产量。

玉米栽培技术及管理(玉米种植过程的栽培管理技术)(1)

一、耕地管理 

耕地作为玉米生长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玉米的生长情况,所以,在玉米种植之前,首先要选择合理的耕地。玉米作为我国最为常见的农作物,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地,如平地、洼地、山地等,对环境要求较低,但想要确保玉米更好地生长,也需要对土壤的酸碱性存在一定要求,不论是酸性较强,还是碱性较强,都会降低玉米的产量。同时,若在以往几年当中,已经种植了多茬玉米,会将土壤中有利于玉米生长的物质吸收,不利于玉米的生长,因而不能再次种植玉米,可以种植一茬或数茬大豆等其他作物,以改善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为玉米的生长打下良好基础。此外,确定出土壤之后,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反正,以使土壤更加松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且翻地还可以将地表腐败的植物埋到地下,增加土壤的肥力,为玉米的生长奠定良好基础。通常来说,深度在18~22cm范围内,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  

玉米栽培技术及管理(玉米种植过程的栽培管理技术)(2)

二、选种播种

对耕地处理之后,应针对气候、自然等因素,选择良好的种子类型,并采购适当数量的种子,之后对种子筛选,清除瘪种,并将剩余的种子晾晒4~6d,最后,按照标准,配置出相应的农药,并将其与种子搅拌到一起,以防止病虫害。当然,为了省时省力,农户也可直接购买已经处理过的种子,直接将其种植。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经常会出现一些由于种子质量较差,引发的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的事件,这是因为一些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未按照标准对种植处理,使得种植质量较差,因而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管理。播种时,应针对当地的自然条件,确定出合理的播种时间,在温度方面,不能低于10℃;在时间上,北方地区或者是山区,一般在4月底~5月初进行,南方地区,一般种植两茬,首茬在3月末~4月初种植,第二茬在7~8月份种植。若应用地膜栽培技术,可提前一段时间。在苗量上,一亩地控制在4000株左右,行距为35cm,每株相距30cm,每一坑内,撒入3颗种子。此外,播种之前,还应撒入适当底肥,为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养料。

玉米栽培技术及管理(玉米种植过程的栽培管理技术)(3)

三、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在耕地内,存在一些秸秆,会对土壤造成一定危害,为了减少其对土壤的危害,应在播种的3d后,利用有机磷农药配置出相应的试剂,并将其喷洒到土壤表面。通常来说,可以选择含量为50%的乙草胺,或者是含量为90%的玉郎净。长出玉米幼苗时,应对仔细观察出苗量,若苗量不足,应及时补苗,以将幼苗补全。补苗时,应遵循下述原则:缺苗量较少,在4片以下,可补种种子;若缺苗量较多,在5片以上,应通过补栽的手段补苗。另外,为了使玉米更好地发育,还应追施尿素或复合肥,以尿素为例,若高肥力地块,尿素用量为15~17kg/亩;中等肥力地块,尿素用量为18~20kg/亩;低肥力地块,尿素用量为21~23kg/亩。同时,因密度和栽培方式不同,追肥量也不相同。种植密度大应加大追肥量;玉米大垄双行或双株紧靠的更应增加施肥量,每亩地追尿素35~40kg。如底肥、口肥未施钾肥,可在首次追施氮肥一起,亩施氯化钾3~4kg或硫酸钾4~5kg。追肥后,还需要用亩用23%莠去津90~100g加2.5%氯氟氰菊酯25~30mL喷雾防治玉米粘虫。

玉米栽培技术及管理(玉米种植过程的栽培管理技术)(4)

2.穗期管理

作为玉米生长最为关键的时期,穗期直接关系到玉米的产量,确保该时期玉米植株快速生长,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而对于这一时期来说,玉米植株生长速度非常快,需要诸多养分与水分,因而对其管理时,主要是向植株补充充足的养分与水分,即施肥与灌溉,以确保玉米植株能够更好地生长。这一阶段管理时,应注意下述几点:首先,在田间,不仅会生长出一些杂草,而且由于坑内撒入3个种子,会长出不同状况的幼苗,这些幼苗都会吸收土壤内的养分。所以,为了使肥料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应将杂草以及较差的幼苗拔除。

玉米栽培技术及管理(玉米种植过程的栽培管理技术)(5)

其次,一般来说,从抽雄前10d到抽雄后25~30d,是夏玉米一生中吸肥量最多的阶段,氮素占总吸肥量的70%~75%,磷占60%~70%和大约65%的钾,因而在这一时期,应再次施肥,同时,若自然干旱,缺少自然雨水,应及时向农田灌溉。此外,在穗期,谜语还会出现大斑病、玉米螟等病虫害,因而还应喷洒适当农药,如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A、吡唑醚菌酯等。  3.花粒期管理  花粒期直接关系到玉米粒的结实度,因而也需要进行有效管理。

玉米栽培技术及管理(玉米种植过程的栽培管理技术)(6)

首先,在玉米雄穗抽丝前后,施撒一定氮肥,增加土壤肥力,为玉米粒的生长提供充足养分。与此同时,还应灌溉适当水分。虽然,这一时期,需要多次灌溉,但从整体角度来说,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形成期,另一个是乳熟期。灌溉时,需要主语水量,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玉米生长。若雨水较多,需要进行排涝工作,及时将过多的水分排出,确保土壤内的水分控制在最佳状态。此外,这一时期,也应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一般采用敌敌畏乳油、辛硫磷等农药。

玉米栽培技术及管理(玉米种植过程的栽培管理技术)(7)

四、总结 

综上所述,玉米作为我国主要农业作物,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可以为提升玉米产量奠定良好基础。所有,在玉米种植时,农户应做好耕地处理、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等管理工作,以生产出更多的玉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