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绿色中国】
文/摄 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耿国彪
9月的甘南草原,蓝天高耸,白云低垂,柔顺的微风中带着淡淡的甜意。
位于甘肃省碌曲县尕海湿地旁的草原已经呈现出微微的黄色,牦牛和羊群在草原上舒缓地行走着。公路边的牧场中,一排色彩艳丽的木结构房子格外引人注目。那是尕海镇加仓村扬旗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建设中的游牧定居点。
“我是村支书,要做好带头人。我们合作社的八户情况各不相同,多数都是刚脱贫的牧民,我要带领他们一起增加收入,利用好草场、牦牛。众人拾柴火焰高,绝不能让这些人返贫,日子要越过越红火。”碌曲县尕海镇加仓村扬旗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红尕对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说。
红尕所说的加仓村扬旗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碌曲县尕海镇第一个成立的“十户联产”合作社。入社的八户社员将草场和牦牛集合在一起,夏天参与放牧的合作社成员将牦牛带到夏季牧场放牧,定居点的房子就可以开展牧家乐经营增加合作社收入。到了冬季是旅游的淡季,牧民们则回到冬季牧场定居点过冬。
“在合作社内,放牧有工资,草场有租金,年底能分红,家里富余劳动力还可以出外务工,大家都很开心。”红尕说。
“‘十户联产’合作社不仅增加了牧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联合让能人带动大家致富,让外出务工的人开阔了视野,改变了观念,提升了牧区人口素质。”碌曲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世忠对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说。
“十户联产”合作经营模式是碌曲县2021年提出的一条以高度整合资源为基础,发展各种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而实现转型升级的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之路。这只是碌曲县实施的众多惠民增收措施之一。
碌曲县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甘肃省重要的牧业生产基地,全县共有天然草原628.43万亩,可利用草原595.98万亩。近年来,碌曲县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开拓思路,助农增收,统筹推进现代畜牧业、文化旅游业、藏医药产业、劳务输转业、光伏产业五大支柱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最美干部、最美群众、最美生态、最美县城、最美乡村、最美环境、最美生活”为主的“七美碌曲”,探索出了一条高原牧区兼顾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第一招:全域无垃圾打造最美环境
走进碌曲县城,记者第一印象就是精致、干净、漂亮。这个只有一万多人口的小县城,每一条街道都一尘不染,看不到一个烟头和垃圾。穿城而过的河流清澈温婉,与世无争。
“2015年以来,甘南州在全州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坚定不移地创建全域无垃圾示范区。碌曲县举全县之力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以 ‘七美碌曲’为抓手,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全域无垃圾,并向纵深推进精细化城市管理,提升碌曲居民的宜居度。”碌曲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王盛说。
在碌曲县,乡镇、街道随处可见藏汉双语四分类标识的垃圾收运车、垃圾桶、垃圾箱和垃圾亭。
“我们垃圾四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三个环节已基本打通,为垃圾减量、资源利用等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础。”碌曲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周龙说,最初的环境治理百姓们也不是很理解,我们就进家入户为他们搞卫生,渐渐地居民们感受到了良好环境的益处,便开始自发加入到环境整治过程中。
碌曲县尕秀村是甘南州乡村旅游的代表之一,这里天朗气清,宁静祥和,藏式建筑和丰富的色彩吸引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
但是在村民的记忆里,尕秀村曾经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村里人畜混居、蚊蝇乱飞,大规模的环境整治让这里彻底告别了脏乱差。
2017年3月尕秀村被甘南州确定为“全域旅游无垃圾样板村”,这也吹响了尕秀村环境整治的集结号。
碌曲县尕海镇党委书记王麟介绍,村里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周五轮流对村内、村落周边及村辖区内国道沿线区域进行清理,全体村民每月中旬进行一次排查式环境卫生整治,并评选了环境卫生监督员3名,逐户签订“门前五包”承诺书。
“把草原当作背景来烘托,把村庄当作风景来打造,把庭院当作盆景来培育。”王麟说,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尕秀村引入了新能源、新设备,完善了巷道硬化、石板路铺设、村史博物馆、文化广场、经幡长廊、雕塑、光纤网络建设、电力改造工程、整村亮化、提升改造,建成旅游公厕、便民桥,并安装房前屋后实木栅栏、智慧牧场高标准围栏等基础设施,牧村面貌焕然一新。
尕秀村干净整洁的环境为秀美的牧区增光添彩,村里旅游业连续实现“井喷式”发展。全村现有牧家乐52户,户均净收入达3万余元。旅游业的发展、从业岗位的增加,让群众从牧场走向市场,从做家务走向做生意,许多群众把牲畜卖掉专门从事旅游服务业,草场得到修养、生态不断改善,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丰收。
如今,全域无垃圾已经成为碌曲县人民发自内心的“生态信仰”和“环保自觉”,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上下联动”的全域治理大格局。碌曲县擦亮了生态底色、催生了高质量发展业态,一些优质绿色企业纷至沓来。
“没有良好的环境,何来日后的发展。正是因为草原环境变美了,外部企业才看上了甘南草原,来这里兴业发展。” 王盛说。
第二招: “十户联产”实现牧民抱团发展
近年来,为解决农牧区的分散经营如何与广阔的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和“三农三牧”资源资产沉睡等严重阻碍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的问题,碌曲县进行了多种探索,最终决定推广“十户联产”模式。
“农牧区的分散经营如何与广阔的市场进行有效对接,一直是农牧业经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李世忠对记者说,“十户联产”模式最初发端基层村组,以牧民自愿为原则,以草畜实现平衡、生产资料入股、产业计划一致、户户参与生产、管理规范有序为前提,引导十户左右的牧民组成产业联合体,形成高效增收的适度规模化经营。
走进海拔3500米的碌曲县拉仁关乡唐科村劳尔都良种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贡保勒知正忙着给牛喂“秘制草料”。看着生产区里标准化的牛舍、育肥间、饲草料储备库、铲车、搅拌机等基础设施以及暖棚里刚刚出生的小牛犊,贡保勒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该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是碌曲县最早的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之一。自2021年全县实施“十户联产”模式以来,该合作社立足实际,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牦牛“提纯改良”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养殖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
据介绍,该合作社所有社员的草场、良种牦牛须全部纳入其中。入社时,草场按照质量划分为三个等级,再根据草场面积,折合为人民币作为入股资金。每户社员入股良种牦牛58头,折合资金49.3万元。
在运营模式方面,良种牦牛繁育以传统放牧和补饲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母牛的合理补饲和受孕,争取母牛一年一产,产后牛犊4月—5月龄集中圈养补饲。这种方式养殖的牛犊存活率高且体质健壮,市场空间大,单价价格高。饲草料加工以青稞、油渣、小豆、小麦、玉米、麦糠为主,合理配料,加工成粉末再压实成颗粒饲料,牛羊食后营养充分吸收无浪费。畜产品加工主要以酥油和曲拉为主,统一收集加工,批量出售。
“合作社同14名长期工签订劳务协议,每人每月按3000元发放工资,全年发放工资50.4万元。根据社员入社时的草场等级和面积,按照每年每亩一级草场24.25元、二级草场22.12元、三级草场20.43元的标准向社员支付草场费。”贡保勒知说,每年收入除去基本工资、草场支出以及购买饲料等支出外,盈利的20%作为合作社集体库存,用于自身发展,剩余80%按户分红。
“过去我们只能依靠自然培育,现在已经能够通过人工授精等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良种培育。下一步,我们计划引进更多专业技术人员。”合作社负责人万千佳说,他们通过贷款等政府扶持政策,扩大了养殖规模,合作社还通过天然放牧和集体养殖双结合的方式,减轻了草原负担,提升了经济效益,合作社成员积极性都非常高。
“‘十户联产’合作社推广以来,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牧民邻里纠纷大量减少。过去由于草场相邻,经常发生牛羊越过围栏吃草的事情,事虽然不大但很可能引发一场纠纷,这种纠纷解决起来非常麻烦。现在合作社成立了,牛羊是大家的,草场是共有的,根本不会发生牛羊越界这样的矛盾纠纷。”王麟笑呵呵地说。
李世忠认为,“十户联产”经营模式进一步发挥了“能人”作用,学习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养殖技术,促使合作社向规范化、科学化道路迈进,十分有利于牧区未来的发展。
人草畜矛盾长期束缚着碌曲县畜牧业发展。“解决这个矛盾核心在于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关键是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提升组织化程度,推动规模经营。”王盛介绍,碌曲县在推广“十户联产”经营模式后,拆除了大量围栏,有助于草原生态修复和野生动物的保护。
为更好地推广“十户联产”经营模式,碌曲县制定了技术方案,成立了技术支撑办公室,并建立了技术服务站。特别印发了《碌曲县金融支持“十户联产”及首位产业发展试点方案的通知》,通过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撬动银行贷款,逐步破解当前碌曲县发展首位产业的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据了解,贴息贷款以“十户联产”及首位产业发展合作组织为单元,以户贷、社用、户还为原则,贷款额度户均原则上不超过10万元,每个“十户联产”合作组织总体信贷额度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借款人要统一将贴息贷款交由所在合作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王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碌曲县有意愿参与“十户联产”抱团发展的共有105个单元,涉及农牧户1128户,经营范围涉及种植、养殖、旅游和畜产品加工销售等,其中依托原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27家265户。
第三招:引进龙头企业示范带动
九月的李恰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高原秘境景如画,静谧的大草原上微风和煦,错落有致的标准化棚圈和一头头体形健硕的良种牦牛构成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美丽画卷。
李恰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位于碌曲县尕海镇,是甘南州尕秀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碌曲县委县政府联合打造的一个高原生态示范基地。
近年来,碌曲县一直在寻找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加快转型的路径和突破口。引进外部龙头企业,以高质量的管理、科技和市场经营带动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就是他们苦思冥想后找到的一条切实可行的具体路径。
“我们落地碌曲后,一直在探索如何从生态保护中寻求经济发展,如何依托绿色低碳产业实现群众共同富裕的道路。”甘南州尕秀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沅峰对记者表示,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和接触,他们认为碌曲县不仅营商环境很好,而且适合开展规模化养殖,于是便租下了2万亩草场,开始建设李恰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李沅峰介绍说,该基地于2021年8月开始建设,总投资金额 5300 万,一期建设规模容纳牦牛 2000头,于 2022 年投产,预计牦牛年出栏量 4000 头。基地为甘南地区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是典型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示范牧场,是聚集甘南牧区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领头羊。
“我们基地以科学的高原‘三结合顺势养殖法’取代传统放牧方式,在减少草原荷载,保证品种繁育保护的前提下,大幅缩短牦牛出栏周期,降低病死率,提升牦牛产品口感,实现草蓄平衡。” 李沅峰说。
“三结合顺势养殖法”是甘南州尕秀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碌曲主推的先进养殖生产方式。李沅峰介绍,青藏高原地区多采用“传统自然放牧”和“全天圈养舍饲”的模式。“三结合顺势养殖法”将放牧、圈养、补饲相结合。
以牦牛为例,“三结合顺势养殖法”能让碌曲牦牛从“季节限定”变成“一年多栏”,打破了传统的“夏饱、秋肥、冬瘦”的恶性循环。李沅峰说,这种先进的养殖方法减轻了草场压力,提高了周转次数和经济效益。
“另外,我们还注册了‘李恰如’商标,下力气打造这一牦牛品牌,进一步提升碌曲县养殖业的品牌化水平,使更多牧民受益。” 李沅峰说,“三结合顺势养殖法”可以在合作社、村集体及个体养殖户中全面推行,他们将通过质检,凡是达到养殖标准出品的牦牛,都可以认证为碌曲“李恰如”牦牛肉,纳入他们的销售渠道。
“通过甘南州尕秀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示范作用,周围牧民看到了现代养殖方法的效益,认识到传统放牧到用钱时才出售观念的落后,开始逐渐采用‘三结合顺势养殖法’并提升牦牛的出栏时间。牧民算的是经济账,我们政府看重的是牧民思想的变化,只有观念变了才能拥有未来的提升空间。”李世忠表示。
26岁的藏族小伙子才让加,刚刚拿到碌曲县博纳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他笑着对记者说,之所以选择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碌曲县有尕秀农业这样的拥有先进管理理念和科技优势的优质企业。
才让加在尕秀农业学到了“三结合顺势养殖法”饲养牦牛、黑羽鸡,也学到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我要利用好自己学到的本领,带领公司发展林下经济,让高原黑羽鸡能够打出品牌,让参与的牧民受益。” 才让加表示。
而这也是甘南州尕秀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碌曲县培养高级畜牧业人才的开始。
李沅峰介绍说,像才让加这种社企合作就是将散户、零散合作社的畜类统一出栏,通过尕秀农业稳定的销售渠道,以预订、定制等模式销售,达到效益最大化。而才让加这样的人主要负责养殖技术提供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在甘南州尕秀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规划里这样写着:实现“一类一策”,“全面激发”,让村集体、个体保留自身优势、特色,降低参与难度,实现“低门槛入围、多样化参与”,统一养殖标准,从牧草种植到牦牛养殖,从屠宰精细加工到品牌运营与销售打造全产业链可溯源模式,培育“李恰如”绿色生态品牌,将好的东西卖出好的价格,进而实现“政府、企业、群众” 三方共同受益,实现政府增税、牧民增收、企业盈利。
“我们未来的设想是将合作延申到每一个行政村里,通过立体养殖和系列产品促进牧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李沅峰表示。
此外,为补足县域畜牧业产业链条上交易市场空白,打通甘青川活畜交易买卖关卡,碌曲县还投资2000万元,在牧业发展基础好、出栏牲畜集中的郎木寺镇建设甘青川贡巴活畜交易市场。
“这可以彻底解决我县牲畜质优价不优、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目前,活畜交易市场已开工建设,年内可建成使用。”王盛说,虽然一批像甘南州尕秀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样的优秀企业进入到碌曲县,但作为政府也必须将后续服务做好,建设甘青川贡巴活畜交易市场和大型牲畜屠宰企业就是补短板、促服务的具体举措,只有所有环节齐发力,才能真正实现“农牧村美、农牧民富、农牧业强”。
记者手记:
草原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民族地区和谐稳定,解决好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民生产生活的问题,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在碌曲县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通过实现全域无垃圾,推进精细化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居民的宜居度,碌曲县的确下足了功夫,这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至关重要。“十户联产”这一抱团发展的生产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天然放牧的做法,还推动了当地牧业改革,为农牧民增加了收入,不失为一条破解高寒草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引进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依靠科技和品牌的力量打造全产业链可溯源模式,将好东西卖出好价格,进而实现“政府、企业、群众” 三方共同受益,实现政府增税、牧民增收、企业盈利,同样是一条在高原牧区可推广可复制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有一个一心为民、想干事、能干事的党委政府班子。碌曲县委、县政府无疑就是这样一个班子,他们立足特色、精准规划,以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建设“七美碌曲”为主线,以“百社带千户”和“百名专家联百社”行动为载体,以“千名干部入百村大抓产业”行动和“牧业改革”为抓手,激活了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为高原牧区百姓带来了美好的生活。
为碌曲点赞!
本文来自【绿色中国】,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