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成果展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观赏。其中“遂古之初——中华创世神话人物图像展”的主要内容是基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实施的中华创世神话学术研究工程之人物图像系列研究成果。该工程作为“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理编纂中华创世神话资料,研究梳理中华创世神话脉络和体系,极大地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实施期间,上海市社联牵头在学术领域共完成5个系列39种52册近2330万字的“中华创世神话研究工程系列丛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毕派第三代传人是谁(毕旭玲首度梳理)(1)

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一个个耳熟能详的中华创世神话,串联起中华创世神话的“英雄宇宙”。这其中,国内首度梳理的“中华创世英雄谱系图”引人瞩目。

“谱系图通过展现十一位主神与其他创世神的关系,勾勒了中华民族从萌芽到壮大发展的重要过程。”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研究室主任、中华创世神话学术研究工程专家毕旭玲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直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在见证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历史时刻的同时,也在接受着历代祖先神的凝视。我们不能在自称炎黄子孙的同时却不了解炎黄的谱系。”

勾勒中华民族从萌芽到壮大发展的重要过程

毕派第三代传人是谁(毕旭玲首度梳理)(2)

展出的这张谱系图,呈现了以三皇五帝为主线的中华创世神话主要人物。主轴上,依次排列了十一位主神,分别是:开天辟地的盘古、掌疠主瘟的西王母、造人补天的女娲、制卦创姻的伏羲、稼穑辨药的炎帝、融合部族的黄帝、绝地天通的颛顼、制定历法的帝喾、选贤与能的帝尧、大孝克谐的帝舜、治水定国的大禹。

此外,谱系图主线还呈现了这十一位创世主神的相互关系,比如女娲与伏羲的夫妻关系,黄帝与颛顼的祖孙关系,帝喾与帝尧的父子关系等。在主线之外,谱系图还对三皇五帝的不同看法进行了呈现,对五帝观念影响下形成的五行与五方天帝认知进行了呈现。

毕旭玲介绍:“炎帝与黄帝通过阪泉之战结合为炎黄联盟,蚩尤部族通过涿鹿之战融入炎黄联盟,刑天、共工等部族也先后通过战争融入联盟。这些部族共同构成了华夏的主体,也是日后中华民族的主体。”

谱系图显示,炎帝、黄帝、蚩尤、刑天、共工等由此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始祖。在中华民族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华夷同源”“华夷一体”的认知也逐渐深入人心,产生了诸如帝喾与犬戎始祖盘瓠为翁婿、匈奴始祖淳维为大禹后代的神话叙事。

作为“中华创世英雄谱序图”的梳理专家,毕旭玲更愿意将之称为“中华创世神话主要人物谱系”,“其中涉及的人物都是创世神,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祖先,又是英雄。可以说,将祖先神视为最重要的神灵是中华创世神话区别于其他民族创世神话的最重要特征。比如炎、黄部族的联合形成了华夏族的前身,炎帝与黄帝因此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同时炎帝和黄帝还是许多技术和器物的发明者。如炎帝发明了陶器,首创了‘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易规则,黄帝发明了服饰、舟车、医药等。也就是说,黄帝和炎帝同样也是文化英雄。所以,把中华创世神话人物仅仅当作‘英雄’,并不确切。”

毕派第三代传人是谁(毕旭玲首度梳理)(3)

纠正中华创世神话没有谱系的错误认知

“中华创世英雄谱序图”的梳理是毕旭玲在撰写《文明起源的建构——中华创世神话时间谱系》的过程中完成的。该书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领导的中华创世神话学术研究工程的成果之一,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22年6月出版。此书从时间谱系的角度首次对中华创世神话进行了梳理。

毕派第三代传人是谁(毕旭玲首度梳理)(4)

由于首次梳理,毕旭玲在谱系梳理时主要面对的难点在于三方面。“第一,需要努力克服传统神话研究中过度关注文献考证,轻视全局建构和全面梳理的缺陷。第二,需要厘清创世神话与历史的关系。创世神话不是历史,但与历史密切相关,因为创世神话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符合历史逻辑的建构。第三,需要研究纠正中华创世神话没有谱系的错误认知。”

在毕旭玲看来,中华创世神话的时间,不是真实世界流逝过的时间,而是叙事时间。“中华创世神话的叙事时间是被建构出来的,正如顾颉刚先生所总结的那样:‘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以后有盘古等。’这种发现恰好揭示了神话叙事时间的建构不是随意的,而是符合历史逻辑的历史建构。”

也就是说,神话的叙事时间是在历史事实与历史叙事的基础上对历史秩序的构建,其结果就是形成了早期历史的谱系。也正因为中华创世神话的叙事时间符合历史逻辑,所以神话才成为历史学者建构上古史的重要材料。

而对于需要研究纠正中华创世神话没有谱系的错误认知,毕旭玲坦言:“很多人只知道希腊神话谱系,甚至能讲述以宙斯为首的众神故事,却不了解中华创世神话的谱系,不知道创世神的名称,不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至晚在西周时期,中华创世神话谱系的雏形就已经出现。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是对五帝神话谱系的继承和整理。三国至西晋时期的江南人徐整,希望通过从源头上梳理中华文化史而重塑社会规范与道德秩序,写出了最早的创世神话专著——《三五历纪》。

她指出,到了近现代,中国独特的创世神话叙事形式——神话与历史同构的散文神话,因为与西方创世神话的主要叙事形式——诗体神话,差别过大而遭到了强烈质疑,不少外国学者,甚至也有一些中国学者,提出了中华创世神话没有谱系,甚至中国没有创世神话的错误看法。“比如日本学者伊藤清司在《中国神话研究之动向》中称:‘中国原本就是神话的不毛之国。……汉族是与神话无缘的民族。’美国学者杰克•波德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说:‘特别应该强调的是(如果把盘古神话除外)中国可能是主要的古代文明社会中唯一没有真正的创世神话的国家。’”

“中华创世神话谱系”是一个开放性的命题

在梳理研究工作中,毕旭玲在山东嘉祥武氏祠出土的一块汉画像石发现,这块汉画像石的内容,就以图像形式表达了东汉人心目中的中华创世神话谱系。“画像石的正上方端坐着西王母,下方依次排列着从女娲伏羲到大禹的一系列中华始祖神,其中第三位和第四位就是炎帝与黄帝。随着中华创世神话学术研究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文字、图像材料被揭示出来,我们再也不能故意蒙着眼睛说中华创世神话没有谱系了。”

毕旭玲认为,创世神话是以神话叙事的方式建构的文明源头,对其谱系的梳理,对于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如何估量都不为过。“创世神话是最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哲学和世界观,铸就了一个民族的基本文化格局,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统一性、社会的整合性、思维的系统性、伦理的规范性,具有文明奠基的意义。”

毕派第三代传人是谁(毕旭玲首度梳理)(5)

在她看来,一方面,谱系的梳理表明中华创世神话具有多元一体的大格局,可以成为当代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和精神资源。另一方面,中华创世神话的谱系梳理也是与西方文明进行平等对话的努力。“近现代西方学者曾基于殖民目的提出‘中华文明西来说’,该学说强调西方文明优于中华文明,这种错误思想直到当代依然有不少拥趸。梳理中华创世神话谱系不仅能够完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比如很多人仅了解希腊神话谱系),也是与西方平等地进行文明起源对话,打破西方文明中心论的努力。”

如今首度梳理的“中华创世英雄谱系图”引发不少关注,也填补了之前的相关学术空白。毕旭玲强调,中华创世神话谱系是一个开放性的命题。“我仅仅是在时间谱系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存在不少不完善的地方,需要继续研究。另外,中华创世神话的空间谱系、功能谱系等还有待开拓。”

她建议,不仅应该正视中华创世神话谱系的存在,还要结合国家建设的需要重构谱系,并以谱系的方式对外讲述和传播中华创世神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以谱系形式重塑中华创世神话的形象,就是重塑中国的文化形象。以谱系形式传播中华创世神话的形象,就是传播中国的文化形象。

毕派第三代传人是谁(毕旭玲首度梳理)(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