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通讯网络社交软件的时代(人人离不开网络与手机)(1)

作者:李忠

前几天,家里的宽带突然出了问题。连续两天打电话无人上门修理,全家开始躁动不安。

本人不能浏览新闻看朋友圈,老婆不能聊微信上淘宝,就连外孙因为不能看“奥特曼”也开始又哭又闹。

面对手机、电脑、电视屏幕上出现“网络未能连接”的提示,心中竟然冒出几许被世界“抛弃”的莫名恐慌。

网络和手机什么时候悄然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竟然变得如此重要而须臾不可离之?

曾几何时,我们还不知道互联网和手机为何物。想不到若干年后,正是这两样东西,不仅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而且颠覆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回顾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国人生活中,变化最大、升级换代最快的莫过于通讯工具及通讯方式的日新月异。

想起“前网络时代”曾经让我们热切期待、无比兴奋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通讯方式的变迁,我们是不是有一种“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

没有通讯网络社交软件的时代(人人离不开网络与手机)(2)

记得程控电话“大举”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委实让我们这些寻常百姓激动了一阵子。

为了早日安上电话,当年多少人不惜找关系走后门,花上千元这个费那个费,就是为了实现‘’我家也安上了电话‘’的梦想。

因为之前,电话一直是极少数“达官贵人”家庭的“标志性配备”。

紧接着砖头大小的“大哥大”粉墨登场,一时间成为“暴发户”的专属道具。

那些年,越是人多的地方,挂着金链子,手持“大哥大”的“新兴土豪”们的“业务”越繁忙,南腔北调,大呼小叫,恨不得让地球人都知道。

“大哥大”引领“风骚”没几天,各种普及型的手机就开始“泛滥成灾”,以至于连捡破烂甚至乞丐等所谓“弱势群体”都用上了廉价手机。

从那时起,手机才真正回归到“移动通讯工具”的定位,褪去了持有者“身份标签‘’的虚幻光环。

要说最短命的,是那种能发出和接收电话号码和文字的BP机和服务本地的‘’小灵通‘’。尤其是BP机,似乎在许多人的口袋里还没有揣热乎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逝的无影无踪。

没有通讯网络社交软件的时代(人人离不开网络与手机)(3)

印象中,那时流行见面互送名片。小小名片上除了供职单位、官职、职称、社会兼职等显示身份的头衔,还要印一堆通讯工具和号码,如手机、小灵通、BP机、办公电话、住宅电话、邮政编码等。

那些昙花一现的通讯工具,有的只能在过时的名片上还能找到它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手机短信的出现,让传统的电报书信离我们渐行渐远。

逢年过节铺天盖地的短信(彩信)取代了传统拜年的繁文缛节。

那时的我们,听说未来的手机可以互相看见对方长的啥样,竟然觉得纯属“天方夜谭”。

还有人说,用不了多久,打开手机就能看电影看电视,多少人认为这是遥不可及的“神话传说”。

“忽如一夜春风来”。一觉醒来,我们似乎就穿越到神奇无比的网络时代。

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瞬间使偌大的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仿佛全世界都被装进了手机的方寸之间

没有通讯网络社交软件的时代(人人离不开网络与手机)(4)

透过手机屏幕,终于可以看到诗意中的远方。

如今的网络和手机,似乎已经强大到无处不在和无所不能。特别是微信的横空出世,似乎一夜之间,呈现爆发式流行,失控式漫延,野蛮式生长,进而形成“无机不微信,无人不群友”之泛滥局面。

这种具有颠覆性的通讯方式的革命,不仅让“天涯若比邻”的空间想象变成现实,而且将传统的“一对一”的通讯交流变为“一对N”的交流,它对我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交流方式的影响和改变已经非常明显。

现如今,漫说有头有脸的成功人士,就是灰头土脸的一介草民,手机里如果没有几个正而八经上得了台面的微信群,都不好意思在大庭广众之下开机刷屏。

微信的出现虽然没几年,但其先天俱有的神奇魔力,己经让不少人寝食难安,欲罢不能,有的甚至患上日益严重的精神倚赖症。

其非典型症状是:有的入群伊始,即刻幻化出重新找到“组织”的强烈存在感;有的加入了若干群,竟然滋生出几许莫名的成就感; 有的殚精竭虑不舍昼夜密切关注着群里的风吹草动,确保在第一时间做到快速反馈,暗自惊喜似乎找到了久违的充实感。

没有通讯网络社交软件的时代(人人离不开网络与手机)(5)

想想现在绝大多数人,每天早上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和晚上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都在干什么?是不是都在看手机刷微信。

有人甚至预言,往后余生,陪伴我们最久的,既不是亲人也不是爱人,而是网络和群友。

也有人开始质疑,我们生命中大部分光阴都将交给网络和手机,这究竟是科技的完胜,还是人类的悲哀?

有人不无忧虑地认为,现代社会,人们无时无刻不是活在网络里,大多数人已经沦为手机的‘’囚徒‘’、网络的‘’人质‘’。

现在出门吃个早点,也要微信支付。骑共享单车须手机扫码。乘公交地铁也开始实行手机“扫一扫”。开车外出没有手机导航几乎寸步难行。

另外,诸如购物、订餐、预定车票机票、预定酒店、预约看病挂号交费统统都离不开手机和网络,就连到寺庙道观“捐功德”都可以直接微信扫码。

如今的年轻人最怕的事情是“丢手机”和“无网络”。

中老年人出门不可忘带的东西,手机列入首位。再看看公交、地铁以及餐桌上,许多人都不约而同地加入了五十六个民族大融合的所谓“低头一族”,人们无不沉浸在浩瀚虚幻的网络世界而视他人为无物。

没有通讯网络社交软件的时代(人人离不开网络与手机)(6)

更有甚者,开车、走路只顾看手机而酿成悲剧。人们已经陷入了手机和互联网构成的“汪洋大海”,而且不知道这个“汪洋大海”究竟有多么深邃多么广阔无垠。

手机和网络的强大功能,使人们沉迷其中变得越来越懒惰,并产生严重依赖。

比如各种版本的文字输入软件使人们常常提笔忘字。

随时随地可答疑解惑的“度娘”,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束之高阁。

实用的手机视频及语音通话功能让街头电话亭、邮筒等沦为摆设。

便捷的导航系统使问路都变得不好意思。

手机的强大功能,让人们曾经熟悉和热衷的挂历、照相机、随身听、明信片、影集、光盘、地图等已经从我们的视线里快速消失。

甚至职业媒婆都被‘’网上红娘‘’所取代。网络支付的普及让职业扒手欲哭无泪。

无所不能的网络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深度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人脸识别以及精准的定位追踪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一举一动尽在网络的掌控之中。

有人说,无处不在的大数据推送,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认知和思维能力。也有人认为,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思维不仅不会更加开阔,反而会愈加狭隘。因为大数据只会推荐你想看的东西,于是你的认知偏差就只会越来越大,而你自己却一点儿感觉不到。

没有通讯网络社交软件的时代(人人离不开网络与手机)(7)

面对肆虐的新冠疫情,手机和网络再次一展身手,显示出其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其强大的无接触的虚拟空间,不仅避免和减少了人们面对面的感染风险,而且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健康码行程码没有核酸检测结果,人们将寸步难行 。

由此可见,手机和互联网“绑架”了我们的生活,绝非危言耸听。

总之,手机和互联网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便捷和惊喜,是不是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吓或迷惘,我们不得而知。

随着网络应用进一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或许还有更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会突然冒出来,让我们或目不暇接或不知所措。

你准备好了吗?

没有通讯网络社交软件的时代(人人离不开网络与手机)(8)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使用不当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