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郎聊历史”的第六个系列:

每周一天,跟着小二郎一起,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

在解答各位的疑惑之前,先听小二郎给大家讲个故事……

1

从前,有一个云游天下的僧人,一次,他来到一个地方,听说有一户人家,从来不许人借宿,他却决定要去借宿一夜。

天黑后,这个游僧扮成“聋子”走进了这户人家,在互相致意后,主人招待他吃了饭,然后打手势对他说:“师傅,吃了饭早点动身吧,我们家是不能过夜的!”游僧佯装不懂,只是瞪大眼睛看着。

主人又用手指指门,再次请他出去。“好,好。”游僧好像懂了,一边说着,一边大步走到门外,把包裹拖了进来,放在西北角的柜子前。主人又作了一个背上包裹快走的手势,游僧立即跳了起来,举起包裹放在柜子上面,嘴上说:“这倒也是,里面可全是经书,确实要保管好!”

就这样,人家说东,他说西,弄得主人哭笑不得,最后没法,只得留他过了一夜

三衣 | 少林寺官网

三衣与一钵是出家僧众所有物当中最为重要者。钵是出家人的食器,又名“应量器”,出家人托钵乞食,堪受人天供养,故代表“福田”。

三衣和钵具是受戒时不可少的僧物,顺治皇帝赞僧诗云:“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无论是三衣或钵,都代表清净的僧团,象征修道者的人格。禅宗所谓传法就是传其衣钵给弟子,称为“传衣钵”,因此又引申为师者将佛法大意传授予后继者。

除三衣一钵外,“头陀十八物”还包括:齿木、澡豆、水瓶、坐具、锡杖、香炉、滤水囊、手巾、刀子、火燧、镊子、绳床、经卷、戒律、佛像、菩萨像等,除此别无他物。

在这“十八件”中比较有趣的要数“齿木”,它是用来刷牙的。唐朝僧人义净编撰的《南海寄归内法传》有对僧人用齿木刷牙的步骤:先取出齿木一段,把其中一头搁嘴里细嚼,嚼碎以后,用来反复摩擦牙缝和牙龈,另一半刮舌头。刮完了舌头,再把齿木顶端咬出来一个尖儿,用这尖儿剔牙。最后把齿木扔掉,用清水漱口。

古代游僧的证件叫什么?古代僧人云游的包裹里装了些什么(1)

齿木 | 少林寺官网

其他几件物品大家应该相对比较熟悉,其中澡豆类似香皂,用来洗脸;水瓶用来盛水;坐具是一种长方形的布,能躺能卧;锡杖是顶端带环的棍子,用来驱赶毒蛇和猛兽,化缘的时候摇动起来;香炉当然是焚香用的,僧人们走路走累了,就放下香炉,焚上香,挨个从炉子上跨过去,把汗味儿熏跑;滤水囊用来滤掉水里的小虫,以免喝进肚子,犯杀生的罪名;毛巾用来擦手;小刀用来剃头、裁衣、剪指甲;火燧用来打火;镊子用来拔鼻毛;绳床用来休息,必要时还可以当担架;经卷就是佛所说的经典;戒律即戒本;佛像和菩萨像是为了供养而随身携带的。

古代游僧的证件叫什么?古代僧人云游的包裹里装了些什么(2)

绳床 | 少林寺官网

正所谓“衣单两斤半,随身十八物”,出家人生活简朴,不受物役,不为物累,方能行云流水一样云游四海,处处为家,何其潇洒,何其快哉!

撰稿:小二郎 | 专栏作者,相信历史会说话的一枚萌妹子

编辑:小二郎

封面来源:张望摄影作品·天外 | 少林寺官网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

凤凰佛教

少林寺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