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登基后 登基后连国号都懒得起的皇帝(1)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人们相信一个好的名字会给人以及事物带来无边的气运,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们对于给新生的事物命名一事,可谓是谨慎万分。

而按照当时的姓名等级制度来看,最低级的是百姓的名字,最高级的则是国家与朝代的名字。彼时的百姓起名,但凡是有点家底的人家,都要出资请专业的人士来测算一二,经过层层筛选以后确定最终的答案。封建帝王对于国家名字的选定,更是经过了重重考虑。

被登基后 登基后连国号都懒得起的皇帝(2)

但是有一位皇帝仿佛是其中的“一股清流”,他在登基以后快刀斩乱麻地拍板决定——自己的国号就用自己的姓!而他的姓氏也逐渐地在往后的岁月里发展成了大姓。这位皇帝究竟是谁?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王朝名字的由来

这位皇帝就是魏晋时期的陈武帝——陈霸先,而他创建的国家就叫陈朝。为啥说这位开国皇帝给新朝起名如此草率呢?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先来捋一捋中国古代历史上其他帝国国号的来源。

被登基后 登基后连国号都懒得起的皇帝(3)

《国语·周天下》记载了关于夏朝祖先大禹的事迹: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这段文字的意思是说:因为大禹为人族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当时的首领舜要嘉奖于大禹。于是舜给大禹赐姓为姒,氏为有夏。故而大禹又可以称之为有夏氏,在他继位以后,他所在的部落也被叫做有夏氏部落。

大禹的儿子启正是夏朝的开国君主,启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大禹,同时也为了表明自己的王朝是人族的正统王朝,于是把新朝的名字命名为夏。夏之后的商朝,开国皇帝成汤在命名时与夏启的想法是一样的。

被登基后 登基后连国号都懒得起的皇帝(4)

商朝始祖的存在也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商始祖于上古时期被分封到商丘,而后也以此为政治经济中心发展。成汤为了纪念先祖,同时为了表示自己这一支历史悠久,所以将王朝命名为商。商之后的周朝之名,也是因为周朝始祖的发家之地周原。

到了大一统王朝的秦,此王朝名字的来历源于周朝给秦朝先祖的封国。周天子分封嬴政

先祖时,将给他们的封国封做秦。而汉、隋、唐的国号都出自于同一种途径,那就是开国皇帝之前的封号。汉高祖刘邦最初被项羽封为汉王,而隋高祖杨坚的封号是隋国公,唐高宗李渊的封号是唐国公。

被登基后 登基后连国号都懒得起的皇帝(5)

至于“开局一个碗”的洪武大帝朱元璋,他给帝国命名为明的原因,则是因为他在之前起义的时候加入了白莲教,而白莲教当初宣扬的是此教内有天上神仙明王转世。而清朝的命名则是因为“清”与他们祖先的“金”政权的名字读音相似,清字本来也有政通人和、世事清明之意。

所以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绝大多数王朝的名字都颇有来历。而我们的霸先陛下大手一挥,直接就用姓氏作为了国号,相比而言实在是过于轻率。有人可能会觉得如此一个轻率之人怎么能成为一国之君呢?待我们一起梳理完陈霸先的一生,诸位大概就会明白此人能成为开国皇帝绝非偶然。

被登基后 登基后连国号都懒得起的皇帝(6)

草根的崛起之路

陈霸先,字兴国,颍川人士。梁武帝时期陈霸先出生于一富户家庭,其祖上是晋朝的大官,而后逐渐没落至此。虽然当时的陈家只有能勉强让孩子吃饱饭的财富,但是由于传承良好的家风,陈霸先还是被教育的文武双全。

长大后出色的陈霸先被梁国的侯爷萧映看上,萧映把他带在身边,作为自己的亲卫。由萧映是一位有着军职的实权宗室子弟,所以陈霸先得以借主子的光,成功地从基层领导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就伴随着刀光剑影,直至他登临帝位。

被登基后 登基后连国号都懒得起的皇帝(7)

现在的网络上总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用来迷惑对历史认知不够的人,那就是:魏晋南北朝,荒唐且美好。这样的句子引起了很多人对南北朝时代的向往,但是事实上,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南北朝时期,诸族混战、群雄并立,中华大地上每天都有无数的无辜百姓因为受到战乱的波及而痛苦死去。

并且此时政权更迭的速度极快,为了让军队有更强的武器和战斗力,当权者加重对百姓征收赋税,陈霸先的家里还属于富户,也只能勉强不饿。所以南北朝没有美好,只有无尽的荒唐与战争。陈霸先正是在一场场战争中亲身体验,并且总结出了属于自己的作为当权者的道路。

被登基后 登基后连国号都懒得起的皇帝(8)

自从他奉萧映命令进入军中以后,他就基本没怎么闲着,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而真正让他一步登天,进入权利中枢的战役则是平叛广州。在陈霸先去评判之前,他的主子已经头疼了此次叛乱很长的时间,但是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这位侯爷甚至在思维混乱的时候下令砍了原本在广州供职的忠心的官员,加剧了叛乱形式的恶化。

眼看着形势一天天变差,萧映抱着死马当活医的态度派出了陈霸先。让他没想到的是,陈霸先一路上屡战屡胜,直接剿灭了叛军。此一役后,陈霸先的名字被皇帝所熟知。皇帝下旨要让他回都城述职,到时候给他加官晋爵。

被登基后 登基后连国号都懒得起的皇帝(9)

然而就在陈霸先行进在回都城的路上时,梁国朝臣侯景在都城中发动了叛乱,皇帝萧衍直接就变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天子。并且丧心病狂的侯景竟然不给皇帝饭吃,以至于萧衍最后是被活活饿死的。

陈霸先听闻此事以后,为人忠直的他选择扶保皇室,几经波折以后他终于打败了侯景。就在他在宗室子弟中选出新皇之时,梁国隔壁的魏国,趁着梁国内乱打了进来。

梁国国力衰微且内斗不止,所以魏国趁势占领了梁国的很多城池。为了安抚人心,魏国还立梁国元帝的侄子为帝。陈霸先等人眼看着打不过敌人,只能放弃了原有的土地,重新定都,再立皇帝。但是这次他也没能一帆风地扶着皇帝坐上宝座。

被登基后 登基后连国号都懒得起的皇帝(10)

就在皇帝即位前夕,北齐国突然提出他们要插手梁国的内政,想换个皇帝。北齐国有此心思,自然是因为他们提供的人选上位以后,北齐国能获得更多的利益。朝中一些大臣畏惧强敌,表示同意此举。

于是陈霸先再次挥起屠刀,顶着北齐国的压力下平定了这些大臣发动的叛乱。最终宗室子弟萧方治被他一路带着,登基即位。而后萧方治又将皇位禅让于陈霸先,陈朝由此诞生。

陈朝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新朝取名,陈霸先觉得自己的祖先没什么丰功伟绩可以纪念,自己家族也没什么家族历史,思来想去他干脆就用自己的姓氏——陈,来给新朝命名。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陈姓已经发展成了较大的姓氏之一,但是当年如日中天的陈朝却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

被登基后 登基后连国号都懒得起的皇帝(11)

小结

陈霸先可以看作是一个弱化版的朱元璋,两人的登基经历类似。只不过陈霸先没有朱元璋那么穷,打得仗也没有朱元璋多。并且陈霸先在继位以后,体恤百姓疾苦、减轻赋税、勤俭节约、知人善用。

他在位期间,陈国的百姓得以在战争中获得生存的喘息之机。曾经出身乡野的陈霸先终于让大部分的乡野之人有家可归,虽然陈朝已经被人们遗忘,但是史书上会永远记载着陈霸先的明君之举。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