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山菌 故乡的菌子(1)

一夜大雨过后,屋舍附近那些竹林里、树林中,尤其是在村子后面那座小山上,各种各样的野生菌子,就成群结队地从地下钻出来。有洁白如石灰的石灰菌,有一碰到便出浆汁的奶浆菌,有像个小刷把状的刷把菌,有头顶青灰色小帽的青头菌等等,还有许多是叫不出名字的。

家乡的山菌 故乡的菌子(2)

那时山上植被好,草木繁茂,儿时的我经常到后山放牛、拾柴或割猪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便能常常拾到各种好吃的菌子。天然生长的菌子极香,有时走过草地,穿过丛林,忽然闻到菌子香味,便循味而寻,找到后如获至宝,用“闻香识菌”来形容也一点不夸张。拾回家中,将菌子洗净煮成汤,味道香甜可口,好喝极了,给我们农家晚饭平添不少喜气。在所有菌子中有一种非常美味的山珍,堪称菌中之王,叫“鸡枞菌”,其味道鲜甜香脆,酷似鸡肉,形如鸡腿,故此得名。清代湖南诗人余厚墉在盘州写下的《咏鸡枞菌》一诗中“鸡形垂羽唯高脚,蚁穴抽芽独伞头”的句子对鸡枞菌的外貌写得很是生动形象。

家乡的山菌 故乡的菌子(3)

故乡谣谚云:“五月端午,鸡枞拱土”。端午过后,在雨水的呼唤中,在阳光的催促下,山里的鸡枞菌从草丛中、枯叶下悄悄探出头来,雪白的长径,草皮色的菌帽,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时,拾到鸡枞菌的幸运者便无比兴奋,像过年一样。回家后,把鸡枞菌切成丝或条,用青辣椒、花椒、姜蒜等佐料煮成汤,味道鲜美可口,回味无穷,给村里人家带来的乐趣毫不逊于一只鸡。当然,还可用香油,配上辣椒、草果、花椒之类香料炸成油,香味十足,保存持久,早起煮面条或吃粉时加点鸡枞油,怎一个爽字了得。

家乡的山菌 故乡的菌子(4)

那时的我们,总觉得山林是个神奇的地方,无论什么季节,都能听到不同的鸟鸣声,嗅到沁人肺腑的花香味,还有泥土、青草、树林揉杂而散发出的阵阵莫名的清香。尤其在适宜长菌子的季节,还能拾到各种山中珍品,给人带来无限的乐趣。

家乡的山菌 故乡的菌子(5)

儿时的我们经常在后山树林里转悠。时间一久,我们嗅觉异常灵敏,在没有见到菌子前往往就能嗅到菌子的香味,在雨后天晴的良辰吉日里,时常能够拾到些娇嫩的菌子,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拾到鸡枞菌。我时常在想,故乡的山林是不会欺骗人的,我们每次入山往往都能收获颇丰。

家乡的山菌 故乡的菌子(6)

光阴荏苒,如今,菌类已多在室内培植了。即便从不进山林的人,也能四时都在集市上买到各种新鲜的菌子,可我却怎么也吃不出那些年在山中拾到的菌子的味道了。于是我坚信,越是经典的东西,越是不可复制的,也越显其珍贵,就像故乡山野的菌子,特别是山林里的鸡枞菌更是世间极品。

家乡的山菌 故乡的菌子(7)

(王 华,贵州盘州人,现居六盘水市钟山区,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钟山区文联委员等。现为钟山文学沙龙秘书长、六盘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文字散见于《贵州日报》《贵州民族报》《贵州作家》等报纸杂志,有诗文被选入《六盘水市2018年度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曾被评为六盘水市钟山区文艺界第一届“十佳文艺工作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