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故事每日分享

(HJZ0026)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岁寒三友解释(千字文故事专栏系列第26讲)(1)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应。

〔注释〕1斯:那样。2馨:香气。3盛:茂盛。4澄:指水清澈。5取映:可以照出人的样子。

〔译文〕这种美好的品德就像兰草那样清香,像松柏那样茂盛;这种美好的品德就像河水一样滔滔不绝,像碧潭里的水一样清澈照人。

【故事】“岁寒三友”是指哪三友

古时候,人们欣赏坚强不屈、清雅脱俗、自强不息的高尚品德。古人看到松、竹经历冬天也不凋零,梅花耐寒开放,就把松、竹、梅合称为“岁寒三友”。

这三友中,竹子是高雅、有气节的象征;梅花在严寒中怒放,不畏强权的象征;而松树四季长青,在萧瑟的冬天,依然郁郁葱葱,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因此用“岁寒三友”来称赞松、竹、梅,是再合适不过的。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岁寒三友解释(千字文故事专栏系列第26讲)(2)

花中四君子

拓展资料: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遭权臣迫害,被捕入狱。经王安石等人营救,始得从轻定罪,安置黄州管制。黄州即今湖北黄冈。作为“罪人”的苏轼初到此地时,心情很苦闷。

稍后,家眷来依,朋友来访,苏轼的心绪慢慢好转,但生活上又发生了困难,便向黄州府讨来了数十亩荒地开垦种植,借以改善生活。这块地,当地人唤作“东坡”,苏轼便自取别号为“东坡居士”。

苏轼在东坡栽了稻、麦等到农作物,又筑园围墙,造起房屋来。房子取名“雪堂”,并在四壁都画上雪花;园子里,则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

一年春天,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打趣道:“你这房间起居睡卧,环顾侧看处处是雪。当真天寒飘雪时,人迹难至,不觉得太冷清吗?”苏轼手指院内花木,爽朗大笑:“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意为风声和泉声就是可解寂寞的两部乐章,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开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

徐君猷闻言,对苏轼以“三友”自励,保持凌寒留香的高尚情操,肃然起敬,从此更留意对他的照顾了。以后,合成松、竹、梅的“岁寒三友”图案,一般都用在器皿、衣料和建筑上。

仁人志士对它的理解,是借此体现傲霜斗雪、铁骨冰心的高尚品格,老百姓则看重其长青不老、终冬不凋,引申为生命力的旺盛,所以也成为吉祥的象征。

//

每日箴言

//

给孩子立规矩可以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

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积极健康的心理。

父母不必因规矩太约束孩子,

影响孩子自由而犹豫不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