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钟繇钟繇三国时期魏国重臣,今河南省长葛市人, 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其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笔法清劲、古雅质朴、疏瘦圆浑,字形扁阔带有隶意 钟繇的书迹已无真迹传世刻帖中著名的有《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等,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王羲之小楷集字作品?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王羲之小楷集字作品(古代书法家简介)

王羲之小楷集字作品

1.钟繇

钟繇三国时期魏国重臣,今河南省长葛市人, 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其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笔法清劲、古雅质朴、疏瘦圆浑,字形扁阔带有隶意。 钟繇的书迹已无真迹传世。刻帖中著名的有《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等。

2.张芝

张芝是东汉末年著名的书法家, 今甘肃省瓜州县人 , 擅隶、行、草、飞白书,学崔瑗、杜度之法,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传世作品有《八月帖》《冠军帖》等。

3.索靖

索靖(239一303年)西晋将领,今甘肃省敦煌市人, 著名书法家。博通经史,敦煌五龙之一。是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的姊孙,书法上无疑受张芝的影响很深。他以善写草书知名于当时,尤精章草。其书法特点,浓浅得度,内涵朴拙,气势雄厚。古朴如汉隶,转折似今草,历来被书法家称为上乘。

传世作品有《月仪帖》《出师颂》《索子》、《草书势》等。

4.卫铄

卫铄(272~349年)今山西省夏县人, 是晋代女书法家,世称“卫夫人”。其书法学习钟繇,擅长隶书、楷书,唐人称其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犹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海浮霞。她是王羲之少年时代的书法老师,传说《笔阵图》为其所写,是钟繇笔法向王羲之传承的重要桥梁。代表作《笔阵图》《名姬帖》《卫氏和南帖》

5.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别名王右军,东晋大臣、书法家,早年从卫夫人(姨母)学书。用“内撅”笔法。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被世人尊称为“书圣”

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主要特点,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魂,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传世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兰亭序》《二谢帖》等。

6.王献之

王献之(344年-386年),今山东省临沂人,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王羲之第七子、精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在楷书和隶书上有深厚功底。在书法史上与王羲之并称“二王”,有“小圣”之称。又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

其书法特点,丹穴凤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代表作有,《中秋帖》《鸭头丸》《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7.王珣

王珣(349年-400年),王羲之的侄子,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

王珣的《伯远帖》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 》合称为《三希宝帖》,此帖书迹俊逸流畅,劲健灵动,其结字缜密,而又大小参差,疏密有致,正是信手写来,更显风流之美。

8.智永

智永,今浙江绍兴人,南朝、隋朝和尚,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第五子王徽之后代,号“永禅师”。

智永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他创“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所临《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广为分发,影响远及日本。即使现在,依然是书法学习的经典教材。

智永《真草千字文》用笔秀润圆劲,清俊妍美;结体平正和雅,风神朗发,犹如豪门英俊少年之气质。

“初唐四家”是指哪四位书家?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9.欧阳询

欧阳询,今湖南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

楷书特点,用笔凝练而含蓄,刚劲而清俊;结构内紧外松,左敛右放,方整而端庄,于平正中见险绝,古朴中寓润雅,是兼取南北书法精华的杰出典范。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楷书传世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虞恭公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