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长效机制篇
四川省阿坝州理县
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缘,幅员面积4317.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总人口数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572人。全县有耕地3.4万亩,主要种植特色蔬菜和水果为主,2019年获国家农产品安全县荣誉称号。2019年以来,理县大力开展村庄清洁专项行动,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全民清洁行动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建设美丽新理县,打造洁美新家园,理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居环境乡村村庄清洁行动,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村庄清洁行动领导小组,各乡镇村层层成立乡村清洁行动领导小组,各级均拟定村庄清洁行动工作方案,层层压实责任,事事明确责任人,形成“有人抓、有人督、有人做”的组织结构。二是形成片区包干。为强化党员干部先锋作用,由副县级领导分乡镇包片开展,乡镇干部包村落实,村两委干部、党员带头开展实施,并带动督促所包户群众进行环境整治,形成全民参与、全民整治、全民共建“新理县”。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全域整治氛围
一是确保政策传达到位。积极利用会议、电视、简报等平台,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村庄清洁行动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全县村庄清洁行动开展情况。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以村为单位,通过广播、网络、微信、宣传横幅标语等多种载体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活动氛围,让广大村民认清村庄清洁的重要意义,共组建宣讲队28支,出动13台宣传车进行228次宣传,61处广播、车载音响10处、拉杆音响24个开展宣传,发放宣传资料2.45万余份,张贴宣传标语231幅(条),169处LED显示屏滚动宣传,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支持。三是大力开展群团活动。深入开展“孝善吉祥谷、洁美新理县”活动,通过“党建 妇建 团建”,常态开展志愿服务120余次。全县群众与党委政府一道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当中,用自己的双手美化自家的庭院、绿化居住的村庄,全域村庄环境整治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强化管理创新,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一是明确奖励机制。理县推进以人口为基数的环境整治机制建设,每年安排资金360万元,安排基础整治资金40元/人,建立奖励资金40—100元/人的考核机制,正向激励群众参与村庄清洁。二是加强农村德治手段。村村设立农村道德评判团,发挥乡贤作用,用道德规范群众。村村修改完善村规民约,用民俗约束群众。三是积极构建良风民俗。开展“最美理县人评选”“美丽村庄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用荣誉鼓励群众,激发村民的自主性,做到人人爱干净整洁,家家户户整治家园。一年来,村村设立保洁员,修缮159个垃圾处理池,共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1311.3吨;28个农资店设立农药废弃物回收点,4个片区设立废品回收站,引进垃圾处理公司集中处理,实现生产生活废弃物处理95%以上;清洁村内沟渠,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5座,清理沟渠56公里,建立户用污水处理池935口;拆除店招店牌126处,清除乱搭铁皮棚12座。
整治前
整治后
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
临夏州积石山县是甘肃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将村庄清洁作为脱贫验收的一项重要指标,组织开展“百日大会战”活动,集中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突出问题,逐步消除“视觉贫困”,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脱贫致富信心明显增强。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推进
制定印发《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百日大会战”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百日大会战”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督查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建立“政府主导、乡村主抓、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综合治理、长效管理”的协调推进机制。从2019年3月份开始,集中利用100天时间,按照农村环境“室内整洁、庭院净化、巷道硬化、村庄美化”的标准,分清脏、治乱、抓建、严管、考评5个阶段,逐项列出整治时限、目标要求,逐级分解任务,全力整治全县农村“三烂”“五堆”等问题。
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抓整治
组织乡村干部、帮扶干部、农民群众、乡村保洁员等,以“三清一改”为主要内容,集中清理卫生死角、边缘盲区的“脏乱差”现象,从面源上实现起居净、庭院净、墙面净、路面净、管沟净、环卫设施净。全县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2090吨,清理村内水塘92口、沟渠2110公里、淤泥30028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数量7357.9吨,清理乱搭乱建,依法拆除烂房烂墙烂圈、废弃厂房棚舍2650处。同时,紧密结合各村实际,汇聚群众智慧,充分利用废木头、旧砖瓦、建筑废弃物修建富有乡村特色的景观花园、篱笆围栏,栽植行道树,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特色亮点,确保整治工作各有特色、成效突出。
强化宣传动员,凝聚各方力量
采取电视、微信公众号、标语、倡议书等多种渠道和正面典型引领与反面案例曝光等多种形式,进村入户宣传教育1610场次14903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66378份,张贴宣传标语2783条,宣传村庄清洁和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百日大会战”行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组织开展“看房子、查孩子、摸底子、验单子、拧管子、整院子、美庄子”七子活动,举行“村民知情大会”“两户见面会”“三说三抓”等活动,采取科级干部盯村、一般干部盯社、村干部盯户的方式,充分发挥乡村社干部和在家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每个村组织农民参与达到1000多人(次),群众爱护环境卫生意识显著增强。
加强督促检查,巩固整治成效
建立农村人居环境“两线四级”(即县级干部严督导、乡镇负责人严管理、村社干部严整治的干部管理线;环卫公司总经理总负责的公司运转线,分片经理包乡镇,管理员包村包片区,保洁员包社包户)网格管理责任制。全县145行政村均有1名以上保洁员,购置投放垃圾桶6016个、垃圾斗190个、机械设备68辆,在石塬乡、中咀岭乡各建设1个小型垃圾焚烧处理厂,对区域范围内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各乡镇建立环境卫生“户评户比户促”机制,采取张贴环境卫生“优、良、差、脏”标识牌,创建“环境卫生文明户积分超市”,定期曝光“脏乱差”问题,实现环境卫生由阶段性集中整治向自发性长期保洁转变。县里多次组织开展评比活动,互促互学、取长补短,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局面。
积石山县郭干乡酸梨树村广场改造前旧貌
积石山县郭干乡酸梨树村广场改造后新貌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地处关中平原腹地,辖12镇(办)、164个行政村,面积507平方公里,人口62万人。2019年,该市按照“八清一改”要求,把村庄清洁行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行动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多次专题研究部署,不定期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全市总动员,镇村齐参战,村庄清洁实行全域治理、长效治理、终端治理、深度治理,“一路一风景,一村一幅画”已成为兴平新农村的真实写照。
全域治理,不落一村
该市对所有镇(办)、行政村,按照“一镇一策、一村一策”要求,对标“八清一改”任务,坚持“八不八保”标准,不落一村定方案,镇村书记一线抓,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一通到底”。全市每个镇办、村组坚持久久为功,充分利用春季、夏忙后、秋忙后和春节前,因地制宜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集中“大会战”,每个街道、每条主次干道对标整治,逐村进行“过关”式达标检查验收,逐村对卫生死角和重点部位开展排查,销号整治。
广泛动员,群众参与
该市把村庄清洁行动作为一场“人民战争”来打,先后出动宣传车 1300辆次、媒体报道300多条,微信宣传上万条,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组织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会80多次、开展各类评比活动30多次,让农民群众切身体会,使村庄清洁行动在农村真正“热”起来。全市出动机械3000多台次、人力5.7万多人次,清洁垃圾、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12万吨;创建示范村40个,创建村69个,示范街130条,净美庭院户7925户。
强化设施,闭环治理
垃圾彻底治理是保持村庄干净整洁不反复的关键。全市又拿出4000多万元,建成覆盖12个镇办的8个垃圾压缩中转站,采取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行,坚持及时清、快速转、不遗漏,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闭环式处置,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长效治理,天天环卫
推进长效治理机制,建立1347人的“兴农”环卫体系,标准化镇街环卫站,严格的保洁制度。建立兴平市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直通车等3个微信群平台,实行量化积分、通报评比、考核激励工作机制,调动激发各镇村和广大群众热情;加大财政投入,年投入专项资金1800万元,专款专户、专户专管,做到有机构、有机制、有保障、有行动。村庄清洁从村容村貌提升向村民生活习惯改变深化。该市发挥农村基础组织、党员干部和乡贤能人“一约四会”带头作用,多措并举,带动乡亲邻里提升文明卫生意识和习惯,改陋习、树新风,使村庄清洁行动水平和效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得到质的提升,农民的文明生活习惯逐步养成。
兴平市店张街道办事处东西张村整治前
兴平市店张街道办事处东西张村整治后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下辖19个行政村,农村常住户23142户,2019年,西夏区坚持“突出重点、梯次推进、全面提升”的思路,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区村庄清洁行动呈现多点突破、点线面结合、多方联动的良好态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镇北堡镇、昊苑村、镇北堡村、同阳新村、十里铺村被评为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村),昊苑村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镇北堡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团结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强化组织领导,凝聚村庄清洁行动强大合力
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党政“一把手”担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亲自安排、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要求,区委农办和各牵头责任部门配合衔接,与各镇街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区级协调、镇街实施、村民参与”的三级工作网络体系。制定出台了《西夏区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西夏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及具体分工。
强化制度建设,完善村庄清洁行动长效机制
完善村规民约、督察考核等制度,保障长效运行。把门前“三包”、公共场所轮流清理等制度纳入到村规民约中,进一步规范农民群众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文明意识。建立“一天一督查、一周一通报”制度,每月对各镇街、村社区人居环境整治进行评比打分。组建专项督查组,分片包干对镇街、村社区进行不间断巡回督查暗访,及时督促问题整改。
强化资金保障,落实落细村庄清洁行动重点任务
建立了群众自筹一点、政府扶持一点、银行贷款一点、社会帮扶一点的资金筹措机制,筹措资金10156万元,用于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2019年新建垃圾收集点43个、中转站5座,镇街配备垃圾治理员13人,行政村配备农村保洁员281人,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行政村全覆盖,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8万吨,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4.9%;全区44个规模养殖场全部完成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任务,新建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站1座,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1.3万吨,清理村内沟渠852公里,整治巷道452条,新栽经果林1.2万棵,防风林4万棵。
强化工作创新,激发群众村庄清洁行动自觉力
村庄清洁行动重在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西夏区坚持县处级干部包片,部门单位包镇街,镇街干部包村、村社区“两委”包组、村民组长和网格长包户制度,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利用滚动电子屏、大喇叭广播、文化墙,通过悬挂标语、发放材料、入户讲解等方式广泛宣传,让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到村庄清洁行动中。围绕环境整治7大核心62个方面,在各村建设16个“积分超市”,90%以上的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村庄清洁行动,争评“最美家庭”“干净家庭”,在“赚”与“兑”中实现群众提升家风、民风、村风,营造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环境,助推乡村振兴。
昊苑村道路整治前
昊苑村道路整治后
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
2019年,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深入贯彻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落实中央关于从点向面推开的要求,着眼全局和长远,突出鄯善特点,坚持分类指导,持续开展“四清一绿一改”工作,深入推进村庄清洁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强化组织领导,高位推动落实
鄯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和县长多次在会议强调村庄清洁整治工作。建立各牵头部门负责、行业督导,乡(镇、场)具体实施的工作推进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调度各种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强化各项举措,部署、督导村庄清洁整治行动工作。各乡(镇、场)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乡村两级书记担任村庄“清洁指挥长”,乡、村、组干部、保洁员、广大群众争当“主力军”,共同推进村庄清洁行动。
强化宣传引导,倡导文明新风
坚持集中力量从面上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充分发挥工、青、妇群团组织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利用“农牧民夜校”“周一升国旗”“入户住户”“视频大宣讲”等平台,在全县广泛开展村庄清洁整治行动的宣传和教育活动6000余场次,提高各族群众的认同感,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指导乡镇、村(社区)建立通俗易懂、务实管用的文明村规民约,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引导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源头减少垃圾乱丢乱扔、污水乱泼乱倒、墙壁乱涂乱画、“小广告”乱贴乱写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加强互观互学效应,召开全县观摩推进会9次,乡镇举办观摩活动20余次,总结推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镇村负责、群众主体共建”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一村一策”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
强化重点任务,狠抓集中整治
把“村容整洁”作为村庄整治的重点,切实抓好村容村貌的整治。围绕做好院内院外“六件事”,重点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和村容村貌改善等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站15座、畜禽粪污处理设施38座,7280户实现三区分离。聚焦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以村为单元,广泛发动群众,持续开展“四清一绿一改”专项活动,集中清理柴草堆、粪土堆、垃圾堆等900余处, 清理内沟渠1942.6公里,清理内淤泥2055.5吨。通过集中整治,全民参与,创建市级美丽庭院10307户,加大房前屋后、院内院外绿化建设力度,完成村庄绿化和庭院绿化1400亩,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选派37名乡村干部赴杭州学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助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强化典型示范,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推动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制定《鄯善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每季度开展环境卫生“十佳十差”评比,促进城乡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结合主题教育,建立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长效机制,在各乡镇实施“日清扫、周清运、月检查、季评比、年考核”工作制度,每周利用周一升国旗、周五爱国卫生日,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分片分块组织开展村庄清洁活动。加大居民庭院内外的环境卫生整治,清除农户庭院内外、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规整院内堆放物品,动员群众自觉遵守村庄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减少污染。常态化开展督查工作,实行“红黑榜”“流动红旗”奖惩机制,严格“门前三包”制度,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自觉性主动性,持续开展各项整治工作,确保村庄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
整治前
整治后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