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血液太粘稠“成了容易形成血栓的代名词。为此,许多中老年朋友担心自己得心梗、脑梗,还特意跑到医院要求医生开阿司匹林,甚至还有直接要求挂水、疏通血管的。但你见过有哪个医生因为你”血液太粘稠“而给你用药的吗?
医院里确实有检测血液粘稠的项目,我们称为”血液流变学检测”,也就是血粘度的检测。
我们平时所说的“血稠”指的就是这个血粘度,包括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指的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的粘滞程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血液内流动所受到的阻力,但实际上对疾病的诊断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按照常人的思维,”血液太粘稠“的确容易让人联想到血管堵塞,进而导致心梗、脑梗的发生。但从目前的医学来看,”血液粘稠“与心梗、脑梗等心血管疾病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所以血粘度的检查也没有作为常规的检查手段,相信也没有哪个医生会优先给你开这个检查吧。
为什么血粘度不能作为评估心梗、脑梗的指标呢?
很多人都认为血粘度高就是血脂升高,但其实血脂只是影响血粘度的一个很小的指标而已。但影响血粘度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血液中任何成分的变化都可能会影响血粘度的变化,比如血细胞红细胞的形态或功能、血浆蛋白的含量、炎症因子、血脂情况及血液的容量等等。
所以,任何可能影响血液成分变化的疾病都可以使血粘度发生变化,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烧伤、肿瘤、类风湿关节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而且,不同饮食状况、运动量、饮水量等因素也会影响血粘度的变化。单纯以血粘度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有发生心梗、脑梗的可能显然是非常不合理的。
虽然有一些研究表明血粘度可能与心梗、脑梗等心血管疾病有相关性,但尚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更没有据此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梗、脑梗等心血管疾病的用药经验。
阿司匹林的确是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但并不是依靠血粘度的高低来判断的。而且血粘度的升高目前并不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吸烟、肥胖、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及年龄等。
为了减少心梗、脑梗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重点。而且阿司匹林也不是人人都能吃的,需要经过医生评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以及出血风险后,再决定是否使用阿司匹林。
那么,检查发现血粘度升高了该怎么办呢?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需要使用药物来降低血粘度,也没有什么药物可以降低血粘度,任何以降低血粘度为目的的药物或保健品都是想要从你身上骗到钱。如果发现血粘度升高不必过于紧张,在控制血压、血脂等指标在合理范围内以及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不必再额外加用别的什么药物,只需要在平时生活中多注意适当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多运动以及规律的生活作息等就可以了。
我是医师杨浩,专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了解更多医学知识,欢迎关注“医师杨浩”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
1.陈文彬. 诊断学-第8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013.
2.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6)[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1):10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