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是治疗,不是锻炼,也不是保健,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康复治疗的最佳方案和用途?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康复治疗的最佳方案和用途
康复治疗是治疗,不是锻炼,也不是保健。
在临床上,有很多病人及其家属重治疗而不注重康复,他们可以在挽救亲人的生命上花费巨资,但是对病后的康复却持保守态度,许多人把康复与休养、理疗等同视之,认为康复可有可无。
本是个成功的手术,为什么还造成那种结果?就是因为对康复知识的认识不足,患者在手术后没有及时尽早进行康复治疗。事实上,很多患者包括部分医护,都对康复治疗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认识。不注重术后或病后的康复治疗。
误区一:外伤治疗主要靠手术
上肢的功能主要表现于手部,它组织结构精细,肌腱、内在外在肌、关节囊、韧带、骨骼等组织位于其间,位置相对人体其他部位表浅、精密,容易损伤。而手术仅能对损伤进行解剖上的相对修复,只有后面再综合运用系统的康复治疗,才达到痊愈效果。
误区二:对综合康复治疗认识不足
有些患者认为康复治疗就是“烤烤灯,电一电”,没有多少作用。事实上,康复治疗有运动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治疗、手支具、中医传统康复治疗等。对于外伤的患者来说,有效恰当的康复治疗方法综合起来应用,才能尽快恢复肢体功能。
误区三:收费不合理
不少患者由于早期求医心切,主动要求做一些对治疗指导意义不大的检查,有些患者并没有骨折,由于术后疼痛,反复要求做X线检查;有的患者出血不多,反复要求输血。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医疗费用的浪费,减少对康复治疗的投入。
误区四:急于求成
急于求进,忽视正确的运动训练方法。
外伤患者的术后运动训练,一定要在康复医师或治疗师的协助监督下,根据患者受伤的不同程度及手术情况,决定不同的运动训练时间及训练强度、频率。有些患者私自过早或过量的进行运动,甚至使用暴力活动患肢,导致修复肌腱或神经再断裂,或其它损伤。
误区五:忽视心理调节
手外伤的发生都很突然,对患者造成严重心理创伤。患者常为不能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及自己的前途担扰焦虑,情绪低沉、自卑甚至轻生。所以心理康复治疗对于手功能康复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只有心理上完全康复,功能康复才可得到应有的效果。
误区六:康复治疗=锻炼身体
“康复治疗就是教人活动活动,锻炼身体,完全没有技术可言。”这样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康复治疗很简单,自己操练就行,不需要技术,更不愿意花钱。
康复训练属于医学范畴,而不等于体育锻炼。康复的服务对象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正常人,其随时都会出现病情变化,不能按照体育训练来对待他们。由没有医学知识的人训练病人,可能对病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正规有效的康复训练应该在康复医师、治疗师等组成的康复团队的专业指导下才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误区七:康复=针灸、推拿、按摩……
由于我国康复医学起步晚,康复医学的科普知识宣传不够,使康复医学的观念仍停留在推拿、按摩、针灸等治疗手段上。
另一方面,理疗,包括利用电、光、超声、磁、力(含运动、压力)热、冷等,历史悠久,范围宽广。很多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前身,即是“理疗科”,有的医院甚至还保留这样的称谓。但理疗不等同于康复治疗,理疗只是康复治疗的组成部分之一。
针灸、推拿、按摩只是康复治疗的一部分内容,称之为中国传统康复治疗。而现代康复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运用现代解剖学、运动学、神经发育理论、功能代偿理论以及运动在学习理论等,是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各种功能恢复训练。
现代康复治疗手段有许多,包括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和理疗)、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生物工程等。现代康复治疗和传统康复治疗应该相互结合、取长补短。
误区八:康复治疗=晚期的事儿
提起康复治疗,许多人都会误认为这人是不是不行了。目前,也确实有不少医务人员在为病人提供治疗的过程中,只看重对疾病的治疗情况,而不关注将来病人能否顺利回归社会。
康复并不等于照顾得好。康复治疗应该与临床治疗同步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致残率,尽快帮助患者重获功能,重返日常生活。
根据相关调查表明,脑血管病人如果能及时进行康复治疗的话,80%可恢复独立行走,40%-50%可恢复原来的工作,但事实上,现在绝大部分脑血管病人由于缺乏康复治疗,生活无法自理。
对于心血管病人,发病后一个月之内是最佳恢复期,4个月之内是黄金恢复期,三级综合医院一定要重视早期康复介入。
误区九:康复治疗=残疾人专属治疗
康复对象除了残疾人,还包括慢性病人、老年病人,同时也包括慢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颅脑外伤、脊髓损伤等疾病引起的偏瘫、截肢、认知障碍等功能障碍。
康复医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治愈患者,而是还要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所以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除了各种伤病患者,还是各临床科室经过一般医学治疗后,仍然有生活自理障碍或就业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的各种功能障碍者。
来源丨康复小南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