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金双

刘海戏金蟾介绍(刘海戏金蟾开创狐仙剧新类型)(1)

在唐宋志怪小说和明清小说中,对神话志怪和鬼神问题的讨论比较多元化,在诸多仙神讨论中,狐精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割舍的部分。

细细历数,活跃在荧屏上的狐精文化,大可分为两种,一是传统剧,二是改良剧。前者多出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后者以《天天有喜》系列剧和《刘海戏金蟾》为典型代表。如果我们称《聊斋志异》系列剧是传统志怪类型剧的话,《刘海戏金蟾》大抵可以称之为东方新魔幻剧。相比其他剧种,这种类型剧中更多中西文化的混搭、古典文化和现代思维的融合。

也正因之,在中国民间,但凡提及狐精,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灾国殃民的狐狸精妲己这一邪恶的形象。但在《刘海戏金蟾》中对此进行全新的文化颠覆,胡秀英这个小狐精身上更多“真善美”的一面。所以,平民刘海和狐仙胡秀英突如其来的爱情,亦象征着古典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融或者说异域爱情的味道。

这样的爱情,不同于罗密欧与朱丽叶,不同于梁山伯与祝英台,没有过多的甜言蜜话和生离死别,更多几分浪漫唯美的味道。特别是穆婷婷扮演的胡秀英,身上既无妲己身上的狐媚,也没有朱茵身上的妖冶,反倒多了几分很萌很可爱纯纯的味道,甚至,胡秀英和刘海二人的爱情充满孩子般的单纯和童趣。相比之下,穆婷婷饰演的萌狐仙堪称“萌妹子”版的小狐狸和现代女汉子式的专情大义,而这亦是《刘海戏金蟾》中狐狸精的标新立异之处。

众所周知,在中国狐精(狐仙)文化中,向来有两个极端,要么大善,要么大恶,同样,中国神话谱系中的狐精文化主要分为上古文化和民间野史。譬如,《山海经》中的九尾狐源于上古文化,蒲松龄的清小说和东北民间的狐仙崇拜更多源于民间传说。相比两者,拉风娱乐出品的神剧《刘海戏金蟾》由源于《山海经》等上古文化和“刘海戏金蟾”这则源远流长的民间传说,而剧中生活在古代的人神妖不乏现代气息。因此,我们姑且称《刘海戏金蟾》为东方新魔幻类型中的“新狐仙剧”亦不为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