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庞涓常年征讨外国,树敌众多,身死马陵之后,魏惠王厚葬庞涓,其陵墓却被盗掘损毁,暴尸荒野;孙膑在淄川留仙湖另立碑文以怀同窗之情,至今保存在山东淄博境内。

孙膑天资聪颖,能融会贯通且悟性极高,而同为鬼谷子弟子的庞涓虽然也是一个聪明人,但对于鬼谷子传授的兵法却经常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这也是庞涓在日后与孙膑对垒中总是处于下风的原因。

庞涓出仕魏国,效力于魏惠王,是魏国的大将,因为心中忌惮孙膑的才能,于是将身在齐国的孙膑请到魏国,欲将其陷害。

庞涓和孙膑为什么反目成仇(同为鬼谷子的弟子)(1)

魏惠王自然很赏识孙膑,更何况还是魏国大将庞涓推荐的人物,于是厚待孙膑,将其封为副将。可是背后庞涓却在魏惠王面前说孙膑怀有二心,认为其身在魏国心在齐国,并且设下圈套让全无察觉的孙膑误入其中,最后被施以膑刑,剐其膝盖骨又在脸上刺字,将他打入牢中,想让孙膑与世隔绝,彻底掩盖他的才能,为自己今后的仕途铺平道路。

庞涓和孙膑为什么反目成仇(同为鬼谷子的弟子)(2)

自此,孙膑从受刑到被重用,人生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逆转,而庞涓除了学艺不精,心术不正之外,在战场中也过于轻敌和冒进。

桂陵之战,孙膑用计佯装攻打魏国的平陵,庞涓将齐军打了个打败,认为齐军军力微弱不足为敌;为救赵国于水火之中,孙膑又派军攻打魏国大梁,庞涓经过平陵一役认为齐军不是魏军的对手,竟丢弃辎重,轻装简行连夜赶往魏都大梁,却在去大梁的必经之地桂陵遇到了孙膑设下的埋伏,最后被齐军擒获。

庞涓和孙膑为什么反目成仇(同为鬼谷子的弟子)(3)

在后来的马陵之战中,庞涓不改往日轻敌的作风,加之欲将孙膑这个心头大患除之而后快,在追击齐军的路途中发现设灶的数量逐渐减少,认为齐军逃兵过半,便乘“胜”追击,在马陵的险隘处遇到刻着“庞涓死于此处”的大树,果然四周万箭齐发,魏军大败,庞涓临死前说道“遂成竖子之名!”便拔剑刎颈自尽。

庞涓和孙膑为什么反目成仇(同为鬼谷子的弟子)(4)

钱德苍说“庞涓暴虐早身亡,孙子忍之无恙”

孙膑能够长期压制庞涓不仅在于他能忍,更在于他非同一般的军事才能,为何同受鬼谷子的秘诀却有如此巨大的区别,自然是庞涓心术不正和冒进轻敌的作风决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