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古人是怎么知道天倾东南(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1)

汉高祖刘邦的亲孙子、淮南王刘安,心怀异志,招揽天下宾客数千人,撰写了《淮南子》二十一卷,传诸于世。

其《天文训》曰:“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这个说法流传至广,影响至深,多传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云云。

何以至此?

古人是怎么知道天倾东南(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2)

《天文训》在前面已经讲了原因——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这不是西汉才有的传说。

被记于屈原名下,但实际上很可能属于公元前600年前后的《天文》中问道——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康回冯(凭)怒,地何故以东南倾?

古人认为,“天”,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地”,有数根绳子拽着,所以天不会塌,地不会陷。

古人是怎么知道天倾东南(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3)

《天问》所说的“康回”,古人认为就是“共工”。

“共工”,有很多传说。最具代表性的,是说他其实与大禹的父亲“鯀”为一人——“鯀”是“共工”的连读。

所谓“共工”与“颛顼”争为帝,不一定是争主宰大地之帝,而是争当“天帝”,结果搞出了个“大乱子”——把支撑天的柱子弄折了,维系大地的绳子也整断了,结果就出现了“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结果。

不过,千万别把古人的上述认知仅看作是神话。其中,有传说和猜测的成分,但更主要的,反映了远古上古先民对“天文”和“地理”的认知。

古人是怎么知道天倾东南(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4)

战国之前的古人,对“天文” “地理”的主要认知,就是“天圆地方”。

《淮南子·天文训》之所以叫“天文训”,即是对西汉之前古人关于“天文”认知的总结概括。

《天文训》在讲了“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之后接着说——

天道曰员(圆),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员(圆)者主明。

这是说,天穹是圆形的,大地是方形的;方形大地的属性是“幽暗”也就是“阴”,圆形天穹主掌“光明”也就是“阳”。

古人是怎么知道天倾东南(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5)

关于“天圆地方”,记录先秦天文和相关数学成就的《周髀算经》说得更明确:“天员(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天空,像一个张开的“伞盖”;大地,则像四方的棋盘。

但是,远古上古先民,大多是于黄河流域的纬度地区从事观测天象的实践活动。一个很现实的观测结果是,极星和北斗所在的“天极”区域,处于天空的西北方,并不在人们头顶的正中。就是说,如伞的“天盖”,并不是端端正正地盖在大地之上,而是像人歪戴着一顶帽子,这顶“帽子”歪向了西北。

古人是怎么知道天倾东南(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6)

“天极”是什么,就是古人认为的如伞般“天盖”的“尖顶”。“天盖”中的其他星辰都围绕这个看似不动的“尖顶”之“天极”旋转。

《吕氏春秋·有始》:“极星与天俱游而天极不移。”

“天极”,古人发现,其实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圆形区域,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璇玑”。

《周髀算经》:“正北极,璇玑之中,正北天之中,正极之所游。”

可是,这里说的“璇玑”,不是在“正北”吗,怎么又会偏向西北?

古人是怎么知道天倾东南(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7)

这就与中国古人在观测天象中确立的的“坐标体系”有关了。

古代埃及、巴比伦包括古希腊,在天文观测中都建立了完善的“黄道”体系,并以此标示日月、行星的运行。

但是中国古人,大约在公元前四千纪,就更关注对“天球赤道”的观测——就是说,中国的远古上古先民,建立了天球“赤道”和“黄道”两个观测体系,对“赤道”的关注很可能还早于对“黄道”的关注。

天球“赤道”,是地球赤道平面映射到天球的结果。而天球“北极”,就是“天极”。

这样来说,“天极”相对“天赤道”来说,处于正北方。

古人是怎么知道天倾东南(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8)

然而,用现在的话说,地球自转是“斜”的,“黄道”和“赤道”不在一个平面,且之间斜交成23.5度左右夹角。这个夹角,就使“北极”在人们的视野中,或者说,相对于日月星辰运行的“黄道”来讲,就不处于“正头顶”和“正北方”了,而是偏向了天球的西北。

关于这一现象,中国古人最早的宇宙理论“天圆地方说”显然是无法解释的。

第二种宇宙理论“浑天说”则有很精准的解说。

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浑天仪注》中说,天之大圆分为365又1/4度,其中的一半182又5/8度在地的上面,另一半在地下。他说,这是每一时刻只能看到“二十八宿”之中一半星宿的原因。

古人是怎么知道天倾东南(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9)

他接着说,天之两端有南北两极,北极在地上36度,南极在地下36度,所以天球相对于“地球”是倾斜的。以北极为中心的直径72度圆周内的恒星,永远可以看到。而围绕在南极的同样范围内的恒星,则是永远看不到的。天球绕着两极的轴线运转,永不停息。

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受“天圆地方说”影响的更早的古人,还未参透这个道理。大约只是观测到了“天极”处于天球西北,且日月都是东升西落;大部分恒星也自东向西运行。于是想象,这可能是因为西方的天空比较低,日月星辰才如此运行吧。

古人是怎么知道天倾东南(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10)

进一步说,由于距今1万年前后,中国古人开始进入了“农耕时代”,这不仅使此时之后的古人,对“观象授时”十分重视,而且,对江河的流向及枯竭充盈也格外关注。人们不难发现,所见大地上的水系,大多流向东南,所以也猜测“地不满东南”了。

“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共工可以不背这口“锅”。这样的认知,大约产生于距今七八千年之前,那个时候,还没共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