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诗的第N种解法(3)

上一期讲了关于宋朝灭亡的诗句,本期我们继续秉承着对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独家解读一下邵雍的《梅花诗》第三首诗。

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

风雪本无意梅花自多情的含义(天地相乘数一原)(1)

天地相乘数一原,“天地相乘”网络上的解法大多一笔带过,或直接跳过。仔细分析这一句不难发现端倪,古时若是说天地,一般都会想到《易经》,天地即为乾坤,乾坤也作“乾川”,用以指代江山社稷。天地若要与数字建立联系,通常以“天地之数”计之,根据《易经·系辞》第九章所载,“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也就是说天地之数为55。“乘”在这里并不是算术中的乘法运算的意思,而是取其本意“升”的意思。

55如何理解呢?其实就是55年,与元朝的前身也就是大蒙古国有关,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公元1259年,蒙哥汗率军攻打南宋,在围攻四川合川钓鱼城时,伤重不治去世,引发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夺汗位,致使大蒙古国分裂。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并建元“中统”,定都“开平府”(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闪电河)。1206年到1260年,刚好经历了55年。“数一原”指成吉思汗称帝和忽必烈称帝都是大蒙古国的可汗。

风雪本无意梅花自多情的含义(天地相乘数一原)(2)

忽逢甲子又兴元,“忽逢甲子”,“ 忽”指忽必烈。“逢”是遇到的意思。“甲子”指按干支纪年的甲子年,也就是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甲子鼠年(南宋景定五年),这一年忽必烈启用新的年号“至元”。“ 又兴元”说的就是忽必烈启用全新的年号,为什么要用“又”字呢?那是因为“至元”是忽必烈的第二个年号,第一个年号就是公元1260年启用的 “中统”,“中统”是从《春秋》、《易经》等经典中选出,意为“中华开统”。那为什么要强调甲子年和第二个年号“至元”呢?因为“至元”的年号,来自《易经》坤卦,取《彖传》中“至哉坤元”之意,共使用了31年,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正月二十二日忽必烈驾崩才停止使用。因此,后世也尊其为“至元大帝”。

年华二八乾坤改,“年华二八”,“年华”指时间,2加8等于10,指的是10年的时间。“乾坤改”指公元1260年忽必烈称帝后10年,也就是公元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 公元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市)。“大元”来自《易经》乾卦,取《彖传》中“大哉乾元”之意。

看尽残花总不言,“看尽”自然是眼见消亡,说的正是“元朝”中原统治的结束。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在中原的统治被终结,元朝皇室逃往漠北。“残花”指退居漠北的元朝游牧政权。此后,改国号“大元”为“蒙古”,“ 大元”成为历史。从忽必烈定国号“大元”开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仅仅维持了98年,不免让人有些唏嘘无语。下一期我们讲一讲“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皇畿,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

风雪本无意梅花自多情的含义(天地相乘数一原)(3)

【梅花诗的第N种解法】连载中,欢迎大家点赞,评论,收藏,您的支持是我们继续的动力,谢谢大家!

本文出自“梅花诗的第N种解法”由头条号“昇斗闲人”原创,发布于头条号平台,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