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恰逢国庆长假,瑞安市马屿镇梅底村,112岁的姜碎凤老人家中十分热闹。10月6日,重阳节前一天,子孙后辈们就忙着准备团圆聚餐,邻里街坊也纷纷前来庆贺。

“最幸福就是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以后,你们每个人都会像我一样长命百岁!”坐在家门口,身着深紫色上衣、黑色裤子的老人乐得合不拢嘴,对来往的每个人拱手致意。她告诉记者,过去这110余年的岁月,她历晚清、经民国、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以后,一定还会越过越好!”

盛世出人瑞。记者从省卫健委获悉,目前全省最年长者就是112周岁的姜碎凤,她出生于1907年7月。重阳节前,记者前往瑞安,探访这位历晚清、经民国、见证新中国发展的传奇老人。

福州最老的人是谁(浙江最年长的人是谁)(1)

112岁的姜碎凤老人。

梅底村依山傍水,姜碎凤家的四层洋房,就在满目苍翠的山林间。见到老人时,她正坐着与家人聊天,看起来精神还不错。但因前些年摔过几次,如今腿脚太不方便,由子孙们轮流照顾生活起居。

近看,老人穿着整齐素净,深紫色上衣、黑色裤子,满头银发,幽邃的双眼却不失灵动。"这是哪里的年轻人,是我的重孙吗?"见记者一行人进门,老人一脸兴奋地用方言问道。

"奶奶,他们是来采访的记者,你的重孙女在法国留学,还没放假呢。" 一旁的孙媳妇林北来俯下身提高音量,转身又笑着向记者解释,"奶奶膝下儿孙共有百余人,她年纪大了认不全。"

"嗯,出国啦。" 姜碎凤说着,点了点头。出国留学,对她来说还是个新鲜词。据村里的退休教师回忆,解放前梅底村没有一所学堂,直到解放后才建起小学。但那个年代读书是一种奢侈,姜碎凤与她的一子四女,都不曾上过学,因此也不会说普通话。

如今,姜碎凤有3个女儿还在世,大家族已五世同堂,年纪最小的玄孙仅10个月大,最远的后辈在法国。姜碎凤的一生,饱尝了旧社会的艰辛、也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姜碎凤曾多次与后辈回忆自己对抗旧社会陋习的往事:她没有"三寸金莲",曾短暂缠足而变形的脚趾,成为旧社会刻在她身上的印记。"我小时候裹过一段时间,后来每到裹脚时就逃出去,躲在外面不回家,最后父母也没办法只能算了。"提起过去的日子,老人用一个字总结:苦。

福州最老的人是谁(浙江最年长的人是谁)(2)

姜碎凤老人住的老房子。

"我40岁的时候,丈夫生病去世,那时还没解放,小女儿才1岁。"姜碎凤回忆,一家六口挤在狭窄的百年祖屋里。解放初期,国家不富裕、物资极度匮乏,老百姓生活十分困难。那时,天蒙蒙亮,她就要带着儿子去田里忙农活。白天干不完,借着月光继续做,有时还会上山挖野菜充饥。"饥荒时期,吃不饱、穿不暖。"老人说着,不停用手比划出一个小圆圈——那是一家6口人在生产队食堂领到的一顿饭量。

孩子们长大后,日子慢慢好起来。马屿镇以眼镜销售闻名,改革开放初期,姜碎凤的孙辈们开始北上做眼镜生意,生活逐渐富足。"1992年,我嫁过来时,婚礼是在新盖的2层楼房里办的,我当时带来了当时最时髦的嫁妆:一台彩色电视机和一台电冰箱。"林北来说,那几年村里都盖起了新房,但彩电冰箱还不多,奶奶看了很新奇。

福州最老的人是谁(浙江最年长的人是谁)(3)

老人家的新房。

赶上了好时代,生活中一天一个变化,让姜碎凤应接不暇。近年来,梅底村的面貌日新月异,家家户户盖起小洋房,村庄大道通到家门口,交通出行更加便利。两年前,三个孙子一起花了100多万元盖了这幢4层小洋房,姜碎凤住进来时乐开了花。

采访时,正赶上老人吃午饭。姜碎凤的大孙媳妇黄梅青从厨房端出"特制餐":炒蛏子、烧茄子和豆腐干,加上一大碗白米饭。"都是奶奶爱吃的,温州人么,餐餐都要吃海鲜。"黄梅青说,现在日子好了,政府也很关心她,每个月老人还能领到500元的高龄补贴。问老人的长寿秘诀,黄梅青笑着说,奶奶每天都要吃水果,喜欢喝凉水,"爱吃什就吃什么,儿孙们也孝顺。"

姜碎凤老人正在吃午饭。

"最幸福就是现在啊,不愁吃不愁穿,真好。"姜碎凤说着,饭菜上桌了。老人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吃了起来,不时捡起漏掉的米粒塞进嘴里。这个一生勤劳、俭朴的老人,不舍得放过一丁点粮食。

“真得感谢新中国,以前长命百岁不敢想,现在在我们镇上,百岁老人就有9个。”看着大快朵颐的奶奶,一旁的林北来十分感慨。她说,“政策越来越好,现在奶奶每个月都能领到500元的高龄补贴,我们生活也越来越富裕,老人日子过得很舒心。未来,我们身边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长寿老人,见证祖国的繁荣富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