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打开眼界##读书笔记分享#,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内容?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内容
#创作挑战赛##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打开眼界##读书笔记分享#
我是快乐的春风Xj,今天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到第29讲:需求第二定律。上一讲的需求第一定律是其他情况不变时,价格提高,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这一讲的需求第二定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会增加。概念很短,但是被称为刻画出了基本人性。
划重点,这里出现了名词解释“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就是价格每变化百分之一,需求变化百分之几。此处出现公式,“弹性”=|需求量的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用了绝对值,得数大于1,表示价格发生一定幅度变化,需求量就会发生更大幅度变化,指的是香水、名表这样的涨价后要么大卖要么没人买的奢侈品;得数小于1,表示价格发生一定幅度变化,需求量就会发生更小幅度变化,指的是大米、小麦这样的涨价多少和降多少,需求量都不会变化很大的必需品。
需求对价格的弹性有个前缀“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个后缀“会增加”,字面意思:这个商品被发现或发明或使用的时间越长,弹性越是比1大。看看薛老师举得例子:老师上班碰上外面下雨,只有一辆出租车,司机说要涨价3倍。老师打车了,因为上课不能迟到。如果接下来好多天,天天下雨,天天就一辆3倍的车。老师就会去想替代方案,可能会在学校附近找一家酒店住下来,也可能跟排课的老师商量,把上课的时间调整一下。这样,随着时间推移,替代品越来越多,应变的空间越来越大。
说实话,我没明白这个例子是如何说明需求第二定律的。我认为这个例子说明的是,随着时间推移,价格再高,需求也不会长,因为有替代方案,但是和定律弹性增加并不相符。
我们试算一下:假设无雨时,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为1。有雨时,已知出租车价格百分比增加为3(300%),打车需求开始从4人到1人,需求百分比下降3,弹性保持1;老师去酒店了,打车需求0,弹性0。请问:我一定要把人数预设为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超过3,和公式相符才可以吗?
反倒是后面买卖房子,房地产交易税是由水承担这个例子,让我很容易理解。薛老师不但画了向下的需求曲线,还画了向上的供应曲线,用征税对两条曲线平衡点影响的阴影来表示供需双方承担的税负。结论就是税务是双方共同承担的,承担的多与少取决于需求者和供应者的相对弹性,弹性大小决定承担税负分摊比例。需求却乏弹性,买房人承担税多;供应缺乏弹性,卖房人承担税多。我的函数一向学的不好,这一讲我居然看了两天,才勉强搞清楚这个需求第二理论里面的实际转承关系。
但是,这一将薛老师有一句话说“我们会发现政府征收房地产交易税,结果是买房人多付了钱,卖房人少赚了钱,他们的损失之和等于政府的税收收入。所以有人说房价太高了,建议政府通过收取很高的房产交易税来压低房价,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重税只会增加房屋买卖双方的负担。”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太好了!
课后思考题是:举个例子说明税负分摊的规律。
薛老师这是要看我们是否掌握了需求曲线和供应曲线的函数运用。对我们打工人来说,大部分人每月都交的税就是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月收入达到5000元征收标准,就要交纳个税。都是自己掏,还要分摊?
要啊,因为计算个税的时候,可以享受赡养老人、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等专项附加扣除。
拿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来说,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进行指定分摊。规定是:“采取指定分摊或者是约定分摊的方式的,每一个纳税人分摊的扣除金额最高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并且签订书面分摊协议。如果指定分摊和约定分摊不一致的,以指定分摊为准”。
是不是经济学里充满了刻画人性?
最后,普个法,解读一下《个人所得税法》中有给股份制改革暴富的同志们的专有条款:“集体所有制企业在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可以将有关资产量化给职工个人,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拥有所有权的企业量化资产,暂缓征收个人所得税。”
这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股改获得的股权不上税,哪怕是1万元买了10万股份,不花钱分了1万股份,就和你买了羊肉一样,冻冰箱没人收你税。
第二层是你把这股份卖了,卖的时候按转让收入额,减除个人取得该股份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支出和转让费用后的余额,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羊肉一卖,变成钱就要上税。
第三层是这个股份形参与企业分配而获得的股息、红利,应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羊肉没卖,因为你有羊肉,储存羊肉有功发钱了,交税。
薛老师式的例子举起来很有意思,希望有股份的国企员工珍重企业发展,多发红利,公司多增值,一卖股份就能成为上亿身家,一起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