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接受皇位的过程特别好笑,好笑到让他去继承皇位,他都不敢直接去,而是派了自己的亲舅舅薄昭去打探虚实。通过薄昭的在中间牵线搭桥,汉文帝得到了太尉周勃的支持,周勃可是手握兵权的人,舅舅立了大功一件,所以薄昭也成为薄氏中唯一封侯的人。但是,政权稳固后,汉文帝却把舅舅逼死了,这一点让后世人略有微词。曹丕和司马光更是直接表示不赞同。

曹丕篡位后怎么对待汉献帝(薄昭助汉文帝上位)(1)

《史记·孝文本纪》云: “十年冬,(汉文帝)行幸甘泉。将军薄昭死。” 《资治通鉴·汉纪》载, “(汉文帝)十年冬,上行幸甘泉。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史书记载的很简略,但是脉络清晰:刘恒这小子,逼自己的舅舅自杀。那么问题来了:汉文帝为什么要派汉使去找薄昭,薄昭为什么会被汉使激怒,又为何杀汉使者,都是一个谜;汉文帝为什么要鼓励舅父自杀,薄昭不肯,还让群臣穿丧服去薄家中逼其自杀,则更诡异。杀就杀吧,帝王杀人那还不是看心情,明杀暗杀还不是都得由着皇上?

曹丕篡位后怎么对待汉献帝(薄昭助汉文帝上位)(2)

首先我们得承认,汉文帝在历史上还是很有名望的。而且,他当了皇帝后,赏了一批功臣。刘恒继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派舅舅车骑将军薄昭去代国迎接母亲薄太后来京。之后,刘恒给太尉周勃加封食邑至万户,赏赐黄金 5000斤;丞相陈平、将军灌婴各加封食邑3000户,赏赐黄金2000斤;朱虚侯刘章、襄平侯纪通、东牟侯刘兴居各加封食邑2000户,赏赐黄金 1000 斤;封典客刘揭为阳信侯,赏赐黄金1000斤。

刘恒做了皇帝后,很能体恤民情,还颁布了养老令。凡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赐米一石,肉20斤,酒五斗。90岁以上的老人,外加布匹,棉絮三斤。”百姓闻讯后,齐声赞扬刘恒是位仁君。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据《汉书·东方朔传》,待诏公车的东方朔,其月俸不过为“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据居延汉简,西北边地烽燧之候长,月俸亦不过一千二百钱。亦即是说,90岁以上老人的月度收入,已经超过了一些低级官吏的月俸。

90岁以上老人的收入比官员都高,各位注意,这可不是赏赐,这是定期发放的相当于养老补贴。唐朝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都不高,就是不知道汉朝能活到90岁的有多少?

其实,吕后二年时,也有一个“养老令”,在《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中记载的《二年律令·傅律》显示,有了相应的爵位的人,按不同的年龄享受“米一石”的待遇。而文帝,把这个待遇大幅度提高了。

曹丕篡位后怎么对待汉献帝(薄昭助汉文帝上位)(3)

汉文帝连别人家的老人都这么尊重,为啥不放过自己的舅舅呢?是因为他非常任性地支配了法律吗?据当时的形势,应该不是。

据说,有一次,刘恒坐车路过中渭桥,正好有人从桥下走过,拉车的马因而受了惊。卫士将那人捉住,刘恒要张释之把他处死,张释之反对说:“这人只能罚金四两,不能处死。”刘恒不解地问:“他惊了我的马,幸亏我的马温顺,否则我会丧命的, 为什么只罚金四两?”

张释之解释说,法律是为天下人制定的,罚金四两也是有法可依的。张释之给刘恒上了一课,告诉他法律不能时轻时重。刘恒想想,对在场的人说,廷尉的量刑是正确的。

听起来,张释之好像和刘恒对着干,真是个脑壳硬的廷尉。

曹丕篡位后怎么对待汉献帝(薄昭助汉文帝上位)(4)

当时有一个人偷了高祖庙中座前的玉环,张释之将这人判了死刑。刘恒说:“判得太轻了!这人偷了先帝的物品,理应灭族,怎能只判死刑呢?这不符合敬重宗庙之意啊。”张释之摘下帽子,叩头说:“按照法律,只能判他死刑。陛下试想,如果判他灭族,万一将来有人偷挖了高祖长陵上的一捧土,陛下又该如何惩罚呢?”刘恒一想,如果这人灭族,那偷挖长陵一捧土的人罪更重,该如何加罪啊?于是,他将这事同薄太后讲了。薄太后一听,也赞成张释之的量刑。张释之就是这样不肯迎合皇上,坚持公平执法的。

这样看,刘恒做不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综合各种情况看,刘恒逼死亲舅舅,一定有非杀不可的理由。

首先,刘恒即位后,当然这都是后面的事儿了,周勃被诬谋反,中间穿针引线,给周勃求情的人,正是薄昭。薄昭在刘恒继位之初,代表刘恒去和周勃见面。刘恒是不是会怀疑两人之间有利益方面的勾结?看到这里,仿佛看到了刘邦的影子。两个人走的太密切,天子怎么能不怀疑?

曹丕篡位后怎么对待汉献帝(薄昭助汉文帝上位)(5)

其次,薄昭是薄太后唯一的弟弟,为啥薄太后没有出面制止呢?估计犯得是大罪,国法面前,汉文帝都不行,何况是薄太后?

曹丕篡位后怎么对待汉献帝(薄昭助汉文帝上位)(6)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评论这件事情说:李德裕以为: “汉文帝杀薄昭,在法律上是圣明的,在道义上却不适当。当年秦康公送晋文公返国的时候,曾发出见到舅父就如母亲仍然在世一样的感叹。何况薄太后还健在,只有一个弟弟薄昭,汉文帝对他判罪不变,这不是告慰母亲的做法。”又引魏文帝(曹丕)说法: “对待国舅,只应当用恩泽赡养而不应当把权力交付给他,他犯了法以后,根据法律又不得不处罚他。”

在笔者看来,汉文帝逼死舅舅,未必有什么天大的非死不可的事儿,如果真的犯了众怒,何故遭到后人诟病?其根源在于薄昭的位置,刘邦一朝,吕后各种作乱,外戚把汉室折腾得血雨腥风。刘恒之所以要逼死薄昭,很可能是为了避免薄昭做大,给后世之君留下祸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