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译文 杜甫之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译文 杜甫之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2)

公元755年,杜甫已是44岁,多次自荐后,终被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实际上就是兵器仓库的保管员,正八品下,总算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

那年的十月由长安往奉先探望妻儿,期间将所感、所闻、所思写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万分感慨、深情地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穷年指常年,黎元指百姓,我一年到头都为老百姓担忧,心如火焚。鄙视“蝼蚁”而慕“大鲸”,“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把自己比喻成“葵藿”,即向日葵与豆叶,表达自己为国所想、为民所急的家国情怀永远都不会改变,这一句也是杜甫一生的最好注脚,即便自己最穷困潦倒、沉疴缠身、奄奄一息之时,也没有忘记对国家、百姓的挂念,这也就是为什么杜甫死后流传千秋的原因所在。

在那个疾风高寒的夜晚,“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衣服带子断了,指头冻僵了都无法系上,而看到华清宫里的奢靡后,喊出千古佳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衬出民间悲情疾苦与朝廷寻欢作乐之间的强烈对比,给人无比震撼。

千辛万苦回到家,却是“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刚进门就听到家人们嚎啕大哭,原来是小儿子饿死了,邻居们见了也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我作为父亲怎么不愧疚,居然连自己的孩子也养活不了。接着杜甫感慨道,我好歹还是个官,不用纳税缴租,想那些失去土地的老百姓,想那些驻守边境的官兵们,他们可怎么活呀!

杜甫诗篇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永远都是一己之危与一国之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