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洛阳名园记后(李格非)二

早期吉林省四平市的一个企业家,曾经给下属下达一个指令:不允许工作时间以张姐、李哥相称呼,只叫他们工作职位。那时候他还没有被定性为黑社会团伙,整个公司迸发出来的工作斗志已经叫人不可小觑。如果给他一段时间发展,我相信他可以洗白到一丝一毫也叫人看不出往日的狰狞!

同样,从北宋一开国,赵匡胤就意识到内部管理机制会面临倾轧和内耗。政治家的警觉是突如其来的,是天马行空的,是未卜先知的,是无法以目前表面形势分析出因果的。

建隆三年(962年),赵匡胤明令,“及第举人不得呼知举官为恩门,师门及自称门生”。

君子必诚其意而后格物致知读后感(君子朋以道小人朋以利)(1)

鉴于唐末五代的藩镇林立,尾大不掉,北宋一开始就确定了以文治天下的国策,却没有想到没有钢刀利刃,这些文人的如椽巨笔同样可以销骨击魂,而且更加伤人于无形,腐蚀的更加全面透彻,更加轰轰烈烈。

最可恨的是现状已经血淋淋摆在桌面上了,他们仍然振振有词,各自都充作受害者模样,舞文弄墨,满身是理,大叫撞天屈!

大不了“归园田居”了,于是我的山水更加韵味隽永,身后留下的一地稀屎乱摊子与我何干!

书生误国啊!

北宋时期,文人们终于全方位占领历史舞台,翰墨之香弥漫公堂,大臣的地位达到顶点,他们马上给全天下补上一堂生动淋漓的政治课:杀人不必非要用刀,用笔也一样能杀人!

君子必诚其意而后格物致知读后感(君子朋以道小人朋以利)(2)

宽松的政治环境豢养出一大批追逐权力,蝇营狗苟的政治机器,他们一边之乎者也,一边吟风弄月,一边上下奉迎,一边标榜清高。一步一步走向拉帮结伙,结成各自的政治阵营,更叫人咬牙的,他们对此尚不自知,等到幡然醒悟,已经深陷党争,不能自拔。

比较典型的“窝里斗”有:真宗时期的王钦若和寇准之争;仁宗时期的吕希简和范仲淹之争,致使“庆历新政”半途而废;神宗时期长达50多年的“新旧党争”,致使王安石变法起起落落,一会儿拿起一会儿放下,朝廷政令朝令夕改,大臣及民众无所适从。

这样的情况其他朝代也曾上演,比如为期40年的唐末“牛李党争”把大唐推向崩溃;明末党争,“东林党”、“浙党”、“齐党”、“楚党”一同发力,终于把崇祯皇帝逼上梅山上吊。

没有内忧,引不来外患。

君子必诚其意而后格物致知读后感(君子朋以道小人朋以利)(3)

据说草原狼一眼就能看出牛群里哪只身体不太好,然后就死盯着它不放,直到它身体不支倒下。

政权由“内卷”而“内耗”,由此衍生了各种官场腐败的温床,社会机制逐渐糜烂,社会矛盾呼之欲出,外来侵略也便祸不单行。与其说外侮入侵导致“靖康之耻”,不如说北宋自己打败了自己!

组织的崩溃一直就是从内部开始,外来干涉充其量只是一个诱因。

一个鸡蛋臭了,坚持到最后的,一定是那层看上去还算完好的外壳。

新旧党争”一开始还算是政见不同,但仍是从国家出发。发展到最后,无论对错,只要是政敌所说,我就反对!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政见问题了,完全蜕变为个人恩怨。

君子必诚其意而后格物致知读后感(君子朋以道小人朋以利)(4)

王安石变法,其主导思想毋庸置疑,表达内容也是切中时弊。但是他实施不行,施行不利。王安石的方向对,只是他选择了螃蟹步,横着爬行,手术创口太大,造成民众愈苦,并且,他所任用的执行者但求听话好用,在社会上口碑实在太差——说白了,他没能把国家的精英力量集中在自己的阵营。

当时所谓敌对派“元祐党”的骨干成员有司马光、文彦博、苏辙、苏轼、黄庭坚、秦观,阵容之强大一望可知。

按照文人的思维,没能成为朋友,就将成为敌人。

赵本山说:“人生不在飞多高,在于安全落地”。你有一身本事,千条妙计,不为我所用,最高的价值只能达到零!

君子必诚其意而后格物致知读后感(君子朋以道小人朋以利)(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