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古代孩子几岁读书? 古代孩子入学一般在8岁至15岁之间。西汉礼学名家戴德《大戴礼记·保傅》称,“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可以看出,先秦时代的孩子是8岁入学的。 明朝规定“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皆入社学”。所谓“社学”,即地方官府奉朝廷诏令所设的“乡村小学”。八岁就可以去读书,即使你超过15岁,你依然可以去“上小学”。 当然,有些地区也会对儿童入学采取强制性措施,《明史》记载:“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如果孩子8岁了,不送他去上学,那么父兄就要遭到责罚。 No.2 古代孩子在哪里学习? 一、私塾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有别于官学的教育系统,它是实施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三、国子监 国子监是唐至清时期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或“国学”。

古代的教育和学生发展(古代孩子是如何上学读书的)(1)

编辑搜图


No.3 古代孩子学什么课本? 作为启蒙教育,一般小学最多的教学内容还是识字、作文。当时的识字教材普遍都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简称“三百千千”,这些都是识字的基本教材。 识字了之后一般开始教写字,然后开始学习一些经、史、历、算的知识,这一阶段的教材主要为四书五经,还包括一些本朝的律令以及一些冠、婚、丧、祭等礼仪。 到了明清时期,有的学校已经出现了“课表”,如明代魏校在担任广东提学副使期间,设置了一份课程表,里面就包括“教琴、习射、习乐歌咏”等内容。 中国古代对学习非常重视。“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在孔子的《论语》、荀子的《劝学》、《警世贤文》等著作中,记录了不少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古代新生入学会举行隆重的“开学仪式”。“入学礼”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与成人礼、婚礼、葬礼相提并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