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孙仲谋(词人为何对他大加赞赏)(1)

我每次读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词人那颗滚烫的爱国之心,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同时又为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而觉得痛心和遗憾,就好像下面的这首词,读后不禁让人心生无限感慨。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评价孙仲谋(词人为何对他大加赞赏)(2)

此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当时词人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古称京口)。词人登临北固山上的北固亭,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怀古,三问三答,含蓄深沉,又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评价孙仲谋(词人为何对他大加赞赏)(3)

“何处望神州?”在什么地方可以看见我的故乡中原呢?这里的“神州”是指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地区,是他一生都想收复的地方。我是这样理解的:词人登高远眺,在北固亭上本应容光焕发,神清气爽,只因这一问,顿时陷入了满腹的失意惆怅。这一句奠定了全词的思国怀乡的基调,理解了这一句,下面的内容就容易了。

接着回答道:“满眼风光北固楼。” 词人登上北固亭,看到的却是北固楼的优美风光。然而风光固然美矣,却引起了词人更深的忧虑,心灵更加受到触动,也许心里在无言的陈说:“早被金国占领,饱受异邦蹂躏的北宋子民如今怎么样了?”我认为这是采用了对比衬托手法,以优美风景衬托思乡之情,而更见情之深,情之切,不禁让人动容。

评价孙仲谋(词人为何对他大加赞赏)(4)

“千古兴亡多少事?”词人禁不住发问,是啊,从古到今,几千年来到底有多少兴亡大事呢?往事连绵不断,已成历史的陈迹,眼前只有这无尽的长江水依旧滚滚奔流不息。“悠悠”的时间如水般不紧不慢的流逝,但是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梦想依旧遥遥无期啊,我认为,词人借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而且表达了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

孙权年轻时指挥千军万马,雄踞东南,征战不止,从未向谁低头屈服。“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能与孙权有一战之力的,放眼天下,只有曹操与刘备二人。在这里,词人为何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我认为词人别有深意,词人之所以如此,实际上是借千古英雄孙权之名,讥讽当今南宋无能。如今形势,堪比三国,对孙权赞颂越多,对南宋朝廷越失望,含蓄的表示了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生活的不满。

评价孙仲谋(词人为何对他大加赞赏)(5)

“生子当如孙仲谋。”对于这一典故,我认为,词人是希望南宋有孙权那样的智勇之士,坚决抗金,绝不投降,同时表达了自己希望和孙权一样,有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机会。

这首词风格雄壮豪迈,意境高远,以三问三答,激扬忧国忧民之胸襟抱负,讽刺南宋朝廷之懦弱无能,令人印象深刻。

清风小寒作品,欢迎关注,欣赏,转发,如有不同意见,请留言,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