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桃李国学堂,与您一起辨明经典的精髓,与您一起研习经典的教法,与您交流学习经典的体会。

“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悲剧英雄项羽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是威武强悍的,如歌中所唱。楚汉相争,风起云涌,项羽带给人们对历史无尽的思考,其失败的原因前人也概括得不少了。我一直认为在项羽的字典里没有“仁义”二字,他是一个不知仁却又要问鼎中原的人。项羽的“不知仁”一是不知真正的仁义,二是不识大体、不知决断。

说项羽有“仁”,是韩信说的;否定其“仁”,也是韩信说的。韩信和刘邦一起讨论天下形势时分析项羽为人,说:“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项羽讲“仁”。霸王待人接物,态度恭敬,说话温和(这跟我们想象的以及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形象好像不大一样),甚至为别人生病而落泪,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他,这还不够仁吗?但是,韩信接着分析第二层意思,等到下属立了功,应当封爵拜官时,项羽就悭吝得很,把大印拿在手里把玩不已。韩信说项羽表现出来的只不过是徒有其表的“仁”,是“妇人之仁”。

什么是妇人之仁?从正面意思来讲,本来是说女子心肠柔软,有同情心,用韩信自己的例子说最好。韩信在没有发达之前,曾经饥寒交迫,在河边钓鱼,遇到一位漂洗衣物的老妇人。老妇人见韩信饥肠辘辘的样子,就给他提供饭食,帮助韩信度过了人生中的“冬天”。这种“仁”是善良、有同情心,在女子身上这是一种美德,可用来形容堂堂男子、尤其是争夺天下的楚霸王,就不是什么好词了。

项羽楚霸王重情义(霸王项羽仁义吗)(1)

“仁”有大有小,项羽的“仁”仅限于些小恩小惠,徒有其表,而且还因人而异。陈平说项羽“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对于能帮助他定天下的谋臣策士,却吝啬到不肯封赏。这就像一个懵懂顽童,拿着花花绿绿的钞票,却舍不得花,紧紧地攥在自己手里,滑稽可笑。韩信、陈平、张良等人纷纷离他而去,“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相比之下,刘邦却是表面上“慢而侮人”,实际上懂得“与天下同利”。所以说项羽根本不知道在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背后还需要一颗“仁心”。

项羽楚霸王重情义(霸王项羽仁义吗)(2)

西楚霸王项羽之墓

乌江项王庙

(清)严遂成

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

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秦。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

对于百姓,项羽更是毫无仁义之心,缺乏“大仁”。农民出身的朱元璋说“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要知道,各路诸侯起兵反秦的根本原因就是“天下苦秦久矣”,百姓渴望得到拯救,“若大旱之望云霓”。项羽不仅做不到推己及人,广行“仁义”,解民倒悬,反而残酷暴虐,动不动就杀人,一言不合就把人“烹之”。

项羽攻占并烧毁咸阳之后,想要东归彭城,韩生说他“沐猴而冠”,项羽听见这话,便把韩生扔进锅里煮了;项羽和刘邦对峙不下时,也想把抓来的刘邦老父亲煮了,逼刘邦退兵,后来在项伯的劝说下才罢休;项羽攻打外黄一时没有打下来,后来外黄已经投降,但项羽仍然愤怒不已,“悉令男子年十五以上诣城东,欲坑之”。

项羽的残暴野蛮,使得自己失去了民心。鸿门宴之后,项羽屠烧咸阳秦宫室,所经过的地方无不残破不堪,“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而刘邦入关中之后做了什么呢?他体察民情,收揽民心,与秦人约法三章,废除秦朝严苛的法令,使秦人唯恐刘邦不到秦地为王。两人相较,高下立判。后来项羽兵败,“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公道自在人心”,连田间地头最下层的百姓都不愿意帮助项羽,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在整个《项羽本纪》中笔者找不到一点项羽的“仁心”惠及百姓的记载。

项羽楚霸王重情义(霸王项羽仁义吗)(3)

火烧咸阳宫

有人说,项羽兵败时迷路和受骗,都是一种”偶然”,正是这种偶然导致了项羽最后的失败,似乎有些为之遗憾。其实这是一种必然!而项羽对此的认识仅限于“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把自己的失败归罪于“上天”“命运”,太史公对此毫不客气地予以批评“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岂不谬哉”!

如果非要说“天亡我”,那么这个“天”就是民心。历史选择了刘邦,抛弃了项羽。起兵抗秦时,“天时地利”,大家的客观条件都相差无几。“天意何曾袒刘季”,别人有的条件,项羽都有。“人和”也是可以做到的,但项羽没能做到,徒逞匹夫之勇,丧失人心。从这个角度说“天亡我”一点没错。

项羽楚霸王重情义(霸王项羽仁义吗)(4)

西楚霸王圣祠

住谷城之明日谨以斗酒牛膏合三十二弦侑祭于西楚霸王之墓(之一)

(清)王昙

秦人天下楚人弓,枉把头颅赠马童。

天意何曾袒刘季,大王失计恋江东。

早摧函谷称西帝,何必鸿门杀沛公?

徒纵咸阳三月火,让他娄敬说关中。

项羽楚霸王重情义(霸王项羽仁义吗)(5)

项羽的“妇人之仁”还表现在其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不明形势,不能作“丈夫之决”。众所周知的“鸿门宴”上放走刘邦,贻害无穷,就是最好的证明。要注意的是,项羽并不是出于“仁慈”,下不了手而放走刘邦。项羽的残暴前面已经说过了,他怎么可能对刘邦大发善心呢?项羽不杀刘邦是因为刘邦放低身段,卑辞陈情,满足了项羽的虚荣心;项伯周旋,打消了项羽的杀心;樊哙等人义正言辞,使得项羽不愿意背上“人有大功而击之”的“不义”名声。再从当时的实力对比上,刘邦也丝毫不是项羽的对手,这也让项羽产生了麻痹思想。项羽既没有见微知著的洞察力,也没有审时度势的判断力,被刘邦蒙混过关,令同情项羽的人们扼腕叹息,更让范增徒唤奈何!但我以为,不必替项羽遗憾,他的性格见识已经决定了他的选择,失败是必然的,只是迟早的事。

项羽楚霸王重情义(霸王项羽仁义吗)(6)

项羽的不识大体、任人唯亲,使自己失去了贤人的辅佐。项羽的刚愎自用、残狠贪婪使得自己失去了楚国贵族的支持——楚怀王手下各位老将都说“项羽为人彊悍滑贼……诸所过无不残灭”。造成项羽所作所为的根源就在于太史公所说“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即典型的有勇无谋。孙子说“上兵伐谋”,而从事政治更需要“谋略”。从项羽的一生看,他是军事上的天才,却是政治上的白痴,让人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