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后代明星(杜美如杜月笙长女)(1)

杜美如

在亚洲西部的约旦国,首都安曼有一家经营了40多年的中餐馆,这家餐馆的名字就叫“中华餐馆”。

餐馆的老板娘长着一幅东方面孔,名叫杜美如。

杜美如,这名字听起来似乎很普通,但如果提起她的父亲,那可就是赫赫有名了——当年上海滩的青帮大佬杜月笙,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杜月笙一生共有5个太太和10个子女,杜美如是他与四太太姚玉兰的大女儿。

杜美如上面有8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因此她作为杜月笙的第一个女儿,从一出生就备受整个大家庭的宠爱。

那么,杜月笙的爱女为什么会在约旦开餐馆?她的父亲是否给她留下了万贯家财供她享用挥霍呢?

很多人都会这样的疑问,杜美如听到后却总是笑笑,她的回答是:“我继承的只是一个‘杜’字,其他的都是靠的自己的打拼”。

杜月笙后代明星(杜美如杜月笙长女)(2)

杜月笙

杜月笙

杜月笙1888年,出生在上海浦东,三岁丧母,五岁丧父,8岁的时候继母也莫名其妙就失踪了。

继母失踪后,杜月笙只能流落街头,成了一个小混混。

15时,外婆送他到上海外滩的一家水果店里做学徒,后来,他开始摆摊卖莱阳梨,由于削水果皮的水平高超,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莱阳梨”。

削个水果皮能有多么技术高超呢?原来,他削水果皮很有特点,刀不动,水果在刀下转,一根梨皮削到底,皮极薄,更神奇的是皮上不带一点果肉。

从这个细节上,其实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极聪明,爱琢磨得的人。

虽然练就这一手削皮好手艺,但少年杜月笙的志向绝不是一辈子只做一个安分守己的水果贩子。

从小他崇拜的是行侠仗义的江湖人士,他经常和那些流氓混混在一起,有了钱就去赌,打架斗殴更是家常便饭。

一次因为赌,因为别人偷牌,他看不惯,争吵间动起手来,他一个人打跑了五六个人。

一下子他就出了名。

杜月笙后代明星(杜美如杜月笙长女)(3)

杜公馆

杜月笙知道,自己越是出名,麻烦越多,要想在码头一带吃黑饭,必须要有靠山。

于是他先是加入了青帮,后又被推荐到黄金荣的手下听差。

当时的黄金荣,可是一跺脚就能使上海滩晃悠的大佬级人物,是整个上海青帮的首领。那些富豪,军阀,甚至平时趾高气扬的洋人都要给足这个黑帮老大的面子。

年纪轻轻的杜月笙只不过是个刚刚拜门槛的小瘪三,他与黄金荣的地位、声望还有气场悬殊太大了。

杜月笙的外表,瘦瘦的,白面书生的样子,感觉他也成不了什么人物,所以黄金荣就派给他一个给夫人拎包的差事。

杜月笙不仅好勇斗狠,其实还是心思缜密的人。

他看清形势,知道要想讨好黄金荣,一定要讨好他身边的人,他对黄金荣的夫人林桂生尽心尽力,殷勤到甚至每天连洗脚水都要打好。

林桂生挺喜欢这个勤快听话,眼里有活的小跟班,又见他心思活络,慢慢地这一对夫妇就开始对他委以重任。

杜月笙后代明星(杜美如杜月笙长女)(4)

二排左一杜美如,前一姚玉兰

杜月笙一点一点做起,组建自己的小帮派,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主要业务就是倒腾鸦片,业务越来越大,利润也越来越高。

就这样,当初的那个贩卖鸭梨的水果贩,那个曾经流浪街头的小混混,终于脱胎换骨,成了上海滩威风八面地帮会大哥。

并且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为上海青帮会的三大亨。

接下来,杜月笙又开始涉足关注较利润较高的正统行业。

他涉足工商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创办了中汇银行,很快杜月笙就在金融界站稳了脚跟,当了上海市银行和浦东国信银行的董事长。跻身了社会上流阶层。

后来他又把手伸向了实业界、新闻界、航运、面粉加工、等多个行业。他的头上几乎有上百个头衔,俨然成为一个实业家和社会名流。

名流的身份又让他认识了更多的社会上层人物,包括孔祥熙、宋子文戴笠、张学良等这些国民政府的要人也都建立了不同寻常的关系。

除了这些军政界人物,杜月笙的朋友里还有很多文化名人,比如国学大师章太炎,也是杜府家的座上客。

他身边的人,可谓,三教九流,人气颇旺。

杜月笙出手非常大方,他有句名言:“钱财用的完,交情用不完,你们存银子,我存交情。”

杜月笙后代明星(杜美如杜月笙长女)(5)

杜美如8岁照

鼎盛时期,他一年的收入,数百万银元,但是他一年的支出,也是数百万银元。

一手进来,一手出去。钱财如流水,倒也维护下了一帮兄弟。

民国时期,上海鱼龙混杂,杜月笙能成为风云人物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手段。

杜月笙这个人也有很大的争议,一方面他手段黑暗残忍,靠毒、赌、黄的生意积累了大量财富,成功的光芒上沾了很多人的鲜血。

另一方面,杜月笙最大的亮点就是他没有投靠日本人当汉奸。并为抗战捐过大量物资。

上海三大亨在抗战中的表现可是截然不同,张啸林卖国求敌;黄金荣,托病隐居;杜月笙,算是个明白人,他顺应历史,做了一些对历史有益的事情。

1945年,抗战胜利不久, 上海市开始清除恶势力,这时候,杜月笙的利用价值已经在国民政府的眼里大大降低。

杜月笙后代明星(杜美如杜月笙长女)(6)

杜美如穿着婉容的衣服照相

在新中国成立前,杜月笙考虑到他曾经屠害过大批共党人,同时他又对老蒋层间打压他非常不满,因此他既没有留在大陆,也没有跟去台湾。而是选择了举家迁往香港。

到了香港的杜月笙,并没有中断和祖国大陆的联系。并向大陆捐献了大部分物资和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迁居香港以后,杜月笙的哮喘病愈发严重,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病逝,终年63岁,遗体运往台湾安葬。

杜月笙临死前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借据烧毁。

这个举动,一方面说明他的内心还有一种向善的力量另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不希望他的子孙们依靠讨债生活,能够光明正大去自食其力,再不动刀斧。

杜月笙去世前对儿女们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希望了,你们还有希望”。

姚玉兰

姚玉兰是杜月笙的第四位夫人,当年也是一位京剧名伶。

杜月笙头一次观看姚玉兰的演出,就被她吸引住了,无论多么忙,也要赶到大舞台给她捧场。

那时的姚玉兰正值青春年少,花容月貌,追求她的年轻公子也不少,与杜月笙的年龄又相差悬殊,因此开始她不太乐意,

后来经黄金荣的儿媳妇从中一再做媒,她也反复想了又想,也只好同意了。

听说杜月笙又要和姚玉兰结婚,大太太沈月英且不论,二太太陈帼英与三太太孙佩豪就很不满意,有心表示反对,杜月笙对她们发了一顿脾气,把她们都吓住了。

三太太孙佩豪性格比较豁达,她将全部精力投放到一对爱儿——杜维屏和杜维新的养育上。

几年后,她请求杜月笙把这两个孩子送到英国伦敦去求学,她自己也跟过去伴读,在海外度过一段优游的岁月。

杜月笙以前的三位夫人都是旧式女子,又忙着照料孩子,都不大喜欢出席公共场面。

姚玉兰自幼随父母闯码头,见过世面,是走红多年的名伶,说一口清脆的“京片子”(北京方言),能陪同杜月笙对外交游。因此很受杜月笙宠爱。

姚玉兰结婚后就告别了戏剧生涯,只能在家中与杜月笙夫妻对唱,或者在救灾义演时登场,有时也给亲戚朋友们演唱一段。

姚玉兰有一个结拜姐妹,名叫孟小冬,两人是闺中密友,后来孟小冬与杜月笙结缘,就与姚玉兰有关,这是后话。

杜月笙后代明星(杜美如杜月笙长女)(7)

中汇银行

结婚一年后,1930年,姚玉兰给杜月笙生了一个女儿,喜得杜月笙好像捧到了从天上掉下来的珍宝。

杜月笙为自己的第一个女儿取名美如,钟爱无比。

杜美如满月的那天,杜月笙在蒲石路公馆大宴亲朋,请名角演出堂会戏,由当时风靡上海的梅兰芳、马连良联合演出,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还亲自来道贺。

杜月笙甚至将上海一条路改为杜美路,由此可见杜月笙对她多么疼爱。

姚玉兰共为杜月笙生育四个孩子,分别是儿子杜维善、杜维嵩,女儿杜美如、杜美霞。

杜月笙死后,姚玉兰带着4个孩子去了台湾。

杜维善

除了杜美如,姚玉兰还有一个亲生儿子杜维善,是杜美如的亲弟弟,他也是杜月笙众多儿女中最为出名的一个。

杜月笙后代明星(杜美如杜月笙长女)(8)

杜维善晚年照

他与杜美如一样,在父亲去世后,就跟随母亲去了台湾生活,中学毕业后,留学澳大利亚,学习地质学。

杜维善一生酷爱古钱币收藏,一生的积蓄都购买了古钱币,很多都是非常罕见的珍品。

他先后7次将它们无偿捐献给祖国,共2128枚,价值18个亿,并且承担起了为上海博物馆培养专业人才的任务。

2020年3月8日,杜维善在加拿大温哥华去世,享年88岁。

杜月笙后代明星(杜美如杜月笙长女)(9)

杜美如和丈夫蒯松茂

杜美如和丈夫蒯松茂

杜美如这一生,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一生,她的前半生,备受父亲宠爱,后半生,备受丈夫蒯松茂宠爱。

父亲去世时,杜美如刚刚20岁,失去了父亲这座靠山,她与母亲在台湾开始了新生活。

也是在这里,她在一场舞会上遇到了她的一生所爱,——蒯松茂。

蒯松茂,祖籍安徽,抗战时与家人颠沛流离,逃难到了四川。

13岁他进入了国民政府在成都灌县开办的空军幼年学校。

本来进入这所学校的目的是要打日本的,可是没想到还没有完成专业的训练,抗战就结束了,紧接着又爆发了内战。

杜月笙后代明星(杜美如杜月笙长女)(10)

蒯松茂

蒯松茂后来随国民政府的军队撤到了台湾,驻防在嘉义,专门飞行战斗机。

蒯松茂和杜美如在1956年结婚后,杜美如选择追随丈夫驻约旦大使馆9年,婚后生活平淡而又幸福。

蒯松茂1976年退役,夫妇二人觉得在那里生活习惯了,便留在那里生活。在那里开了一家中华餐馆,连约旦国王都对那里情有独钟。

经营餐馆,他们每天都是自己亲自打理,三个孩子也都是在安曼长大成人。

夫妇两人虽然积攒了诸多财富,不过却始终没有买房,而是坚持租房居住。

关于为何一直租房居住,每逢有人问起这个问题,杜美如都是笑着回答:我才不愿做阿拉伯人。

杜月笙后代明星(杜美如杜月笙长女)(11)

杜美如

在餐馆开业30周年的时候,也正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杜美如夫妇有两个共同的愿望:第一,拍一张50周年的纪念照,让孙子孙女做花童,

第二就是回到大陆定居。

虽然生活很幸福,但她最大的愿望还是能够落叶归根。

2011年,杜美如夫妇终于能够回到祖国,并重新走了一遍上海,那一天,杜美如玩得心满意足,就像重新回到了20岁。

2017年,杜美如年近九旬才又回到上海,回到了曾经的杜公馆。

回到杜公馆,杜美如惊讶地发现,杜公馆的门上居然刻着“竹苞松茂”四个大字。

松茂,正是杜美如丈夫的名字嘛。

杜月笙后代明星(杜美如杜月笙长女)(12)

杜美如夫妇

虽不知这四个字的来历,但如此姻缘想起来也确实是匪夷所思,但又不得不令人感叹,原来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注定。

杜美如作为名人之后,她的人生经历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在杜美如心里,她始终谨记父亲的叮嘱:完婚之后杜美如在没有向别人提起自己的父亲名讳。

走过山山水水四海漂流,晚年杜美如说,她最大的幸福,就是喝上一壶茶水夕阳下享受故园的祥和静美,有机会再去老舍茶馆听一听京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