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美如回上海的(漂泊了半生的老人)(1)

上海市宁海路182号,坐落着一幢前后三进的独立住宅。

在上海现存不多的老洋房当中,这幢房子却着不一般的历史。在它的身后所承载的是一段路上海的风云往事。

2001年6月,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土,来到如今已经沧海桑田变化万千的宁海路时,望着曾经夜夜笙歌的杜公馆,不禁黯然神伤。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她便是这幢老洋房曾经的主人——杜月笙的大女儿杜美如

杜美如回上海的(漂泊了半生的老人)(2)

上海千金

1930年,青帮老大杜月笙所娶的四姨太姚玉兰,为他诞下了一名女婴,后取名为杜美如。从来到人世的那一刻起,杜美如就是上海一等一权贵之家的千金小姐,她的命运也将伴随着整个上海的历史变迁而跌宕起伏。

从少年时的衣食无忧,到中年的背井离乡以及艰苦创业,再到晚年时见到曾经故居的落魄,这位当年上海滩的"王谢堂前燕"如今却只是一名普通的老人。

杜美如回上海的(漂泊了半生的老人)(3)

当年的上海滩是全中国最为富丽的大都市,素有东方巴黎的美誉。1925年,初到上海的杜月笙成立了"三鑫公司",通过垄断上海的鸦片生意迅速发家致富。

仅仅两年的时间,杜月笙便将自己的一帮兄弟以及"三鑫公司"做成了上海数一数二的"商会"。

1927年,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并通过向委员长纳"投名状"的方式成为了上海黑帮的领袖人物。从此便开始了在上海滩半生的风雨荣光,青帮也成为了民国史上最大的帮派。

杜美如回上海的(漂泊了半生的老人)(4)

但是个人的命运永远抵抗不过历史的车轮。正所谓"来如风雨,去如微尘"当年上海滩的翘首们一个个皆淹没在历史的巨变之中。

解放前的上海,在历史剧变的前夜就连国民政府都已经是摇摇欲坠,杜月笙与他的青帮也变成了历史洪流之中的一叶浮萍。

1949年解放前夜,眼看国民政府大势已去的杜月笙托人将自己19岁的女儿送往香港。从此杜美如便在之后的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面再也没能踏回过故土

杜美如回上海的(漂泊了半生的老人)(5)

流落他乡遇"知音"

去到香港的杜月笙往日风光不再,就连生活也得靠朋友接济。这位失去了往日荣光的青帮老大在香港重病缠身,仅仅过了两年时间便离开了人世。只留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

1953年,在香港走投无路的杜美如与母亲一起接受了宋夫人的邀请,前往台湾定居

虽说是邀请,但多少有点挟持的意思。但是走投无路的母女二人并没有太多的选择,青帮老大的女儿注定不能安稳度日,前往台湾是他们唯一的选择。权势、地位、金钱这些当年簇拥在杜美如身边的一切这时候与她有何相关呢?

没有了父亲的庇护,没有了往日帮派势力的照顾,如今的杜美如才知道一个平凡人的生活究竟是多么的艰难。

杜美如回上海的(漂泊了半生的老人)(6)

来到台湾之后,杜美如的生活起居都是宋家给予安排。就连杜美如的婚姻也渐渐地成了台湾当局的政治工具。但是上帝为你关了一道门,也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在一场带有明显政治意味的舞会上,杜美如却遇到了一位值得托付终身的年轻飞行军官——松茂

从此半生的时间里面,幸得有这样一位良人相伴。蒯松茂与杜美如初识的时候虽然身为军官,但是依旧过着十分拮据的生活。

杜美如回上海的(漂泊了半生的老人)(7)

正是这样一个特别的青年,得到了杜美如的芳心。1955年,两人情投意合决定成婚。当时的蒯松茂没有多少积蓄,就连婚礼的筹备也都要依靠杜美如的母亲姚玉兰为他们筹备。

好在蒯松茂在得到了杜美如的芳心的同时,也得到了姚玉兰的认可。特殊时期,两人的婚礼"隆重"而又简单,军政各界都来为两人道贺,就连宋夫人也都亲自为两人送上了一床被单作为贺礼。

杜美如回上海的(漂泊了半生的老人)(8)

漂泊岁月

婚后的两人幸福而又甜蜜。虽然时局动荡,但是却不能左右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1969年,因为工作的原因蒯松茂被调往约旦任大使馆军事参赞,杜美如自然也随之一同前往。

任期一满杜美如便同蒯松茂一起留在了约旦。后来在约旦国王侯赛因的建议与帮助之下,两人在约旦开了一家中餐馆

杜美如回上海的(漂泊了半生的老人)(9)

从当年的上海滩千金小姐,到落魄香港,再到沦为政治工具。杜美如早已从心里面脱去了当年养尊处优的小姐气,这时候的她不在乎未来将会是何等的艰苦,一心想要的只是和自己的丈夫在异国他乡,有一个安稳的家。蒯松茂亦是如此。

在约旦开中餐馆的日子里面,杜美如与蒯松茂两人每天起早贪黑地经营着自己的"事业"。虽然没有了当年的风光,但是远离政治的日子是这样的充实。两人用半生的时间终于活成了自己,不得不说两人都是何等的幸运。

但是在两人的心中依然也有始终无法忘怀的心结,那就是远离家乡的那一份漂泊感。这份思乡之情一直困扰着夫妻二人,回家的想法便成为了两人一直以来的梦想。但是餐馆的生意红火,夫妻二人分身乏术,这份思乡之情从初到约旦开始一直困扰了两人30余年。

杜美如回上海的(漂泊了半生的老人)(10)

回家

2000年,年事已高的两人已经无力继续经营在约旦的餐馆,索性两人就此退休,将餐馆交给员工打理。退休之后的两人有了大把的时间,首先要实现的便是"回家"的愿望。

2001年6月,杜美如与先生松茂一起回国探亲,这是杜美如在阔别家乡52年之后第一次回来。当飞机降落在上海浦东的那一刻起,这个漂泊了半生的老人才再一次感受到了祖国与"家"的温度。

同样蒯松茂也是半个世纪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一刻他终于可以完成多年来在心中的一个愿望,那就是带着自己的妻子回安徽老家看看。

杜美如回上海的(漂泊了半生的老人)(11)

两位老人在安徽呆了一段时间,然后有一起在苏州游玩。年过七旬的杜美如与丈夫蒯松茂依旧看起来十分精神。在蒯松茂的口中一直都在说到"两岸一家亲",这句话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一直以来的最真切的想法吧。

结束了苏州之旅的杜美如在蒯松茂的陪同下,重游了位于上海市宁海路182号的杜公馆。

用手抚摸着在岁月中已经变得斑驳的老房子,杜美如掩面而泣。回想当年,杜美如不禁感慨万千,在历史的洪流中却是没有人能够抵挡。人的命运跌宕,在这滚滚历史长流中像是一粒尘沙,或是被推往浅滩,或是沉入水底。

而人所能掌握的,除了自己的内心别无其他。无论当年多么的风光无限,而今却都只能是"幸运地"落入寻常百姓家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