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疾控】

日前,浙江省金华磐安县大盘镇小盘村两名村民上山采摘野生猕猴桃,途中看到一片白色蘑菇,看起来长相普通,就摘了一大袋回家,中午烧了一道蘑菇汤尝尝鲜。他们各吃了3朵蘑菇,发现味道不鲜美,甚至有点苦涩,就不再吃了。其中一人觉得可惜了“劳动成果”,于是多喝了两口汤。

当天下午4时,喝汤的村民开始头晕、头痛,吐了两次,开始拉黄水样的稀便,吃了克痢痧没有好转,到晚上9时撑不住了,被送往医院。另一人在第二天早上也出现了类似症状。

“很多毒蘑菇有‘假愈期’,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甚至消失,但一两天后毒性会卷土重来,病情迅速恶化。”磐安县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科副科长傅英明接到医院上报的消息后,于9月15日联系了中毒村民,一方面看看其是否真的痊愈,另一方面采集毒蘑菇样本。

重要提醒已致48人食物中毒(紧急提醒不要食用)(1)

重要提醒已致48人食物中毒(紧急提醒不要食用)(2)

傅英明和村民来到盘峰乡西溪村的山上,找到了那片蘑菇地。在不到50平方米的地块上,两人边寻找、边拍照、边采集。

“一共采了8朵白色蘑菇,外貌极其相似,但结果大大出乎意料。”傅英明将照片传给国家疾控中心以及浙江大学研究菌菇的老师进行辨认,居然有4种不同的毒蘑菇,分别属于“粉褶菌属”与“鹅膏菌属”。专家判断,这些蘑菇中最有可能造成这两名村民中毒的叫“近江粉褶菌”。

目前,这些样本已被寄往国家疾控中心作基因分型,确定细分种类。

据悉,粉褶菌类蘑菇中毒一般引发胃肠炎、头晕头痛、嗜睡、肝功能损害,严重的要进ICU抢救。而在毒菇致死案例中,由鹅膏菌类蘑菇造成的占95%,其有极严重的胃肠道和神经系统损害。磐安两名村民吃的蘑菇不多,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预防毒蘑菇要记住“三不”

秋季是蘑菇的采食季,人们常认为颜色越鲜艳的蘑菇毒性越大,但疾控专家提醒,许多长相低调的蘑菇也有剧毒,预防毒蘑菇要记住“三不”——不采食野生蘑菇,不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野生蘑菇,不轻易食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蘑菇。

再次提醒,警惕毒蘑菇,熟记以下顺口溜并观看视频~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

躺板板,埋山山,亲朋都来吃饭饭。

饭饭里有红伞伞,吃完全村都埋山山,

来年长满红伞伞。

以上文字部分来源:人民网科普

视频来源:食安所

本文来自【江苏疾控】,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