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读书改变命运。

沈从文努力读书,从一介草根摇身一变,成了一位大作家,他的表侄黄永玉发奋图强,靠着读书,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读书,不能读死书。

如绘画大师黄永玉,从小就并不是死读书的人,而且有着众多爱好,直到老了都还很好“玩”。

沈从文的坎坷人生(沈从文从草根到作家)(1)

一、沈从文的表侄

黄永玉自认,在自己众多身份中,唯有“沈从文的表侄”最重要。因在表叔沈从文的影响下,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许多改变。

沈从文是凤凰走出的作家。这个小学都没读完的人,却写出了《边城》这样广受好评的作品。

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中,《边城》仅次于鲁迅的《呐喊》,在众多优秀作家作品中,排名第二。

沈从文的坎坷人生(沈从文从草根到作家)(2)

从小,黄永玉就仰望沈从文。

早在他开始记事起,他的表叔就已经开始声名远扬。在沈从文的影响下,原本不爱写小说的他,也开始拿起笔尝试创作。

沈从文没读完小学,就背上书包外出闯荡。黄永玉也是如此,只不过他好歹读完了小学。

他们叔侄二人闯天下,一个为文学,一个为画画。

沈从文的坎坷人生(沈从文从草根到作家)(3)

在黄永玉看来,还没自己文化高的表叔都能闯出名堂,更何况自己?于是,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期望,黄永玉十二三岁,便离开了家。

在他心里,表叔沈从文是他前进的标杆。即使前路凶险,有沈从文的成功事迹在,他也毫不慌张。

沈从文于黄永玉,是具有强大力量的榜样。虽然他从不看表叔的小说,但却因沈从文表侄的身份,获得了受益一生的东西。

沈从文的坎坷人生(沈从文从草根到作家)(4)

二、拼命扎堆书里

学历不高,不等于不读书。

沈从文没有读小学,可当他离开凤凰,去到大城市后,开始了自学。

黄永玉从小听着表叔的故事长大,因此,也有了走出小地方的冲动。若非沈从文,黄永玉一辈子,或许都会待在凤凰,也就没有了后面的故事。

沈从文的坎坷人生(沈从文从草根到作家)(5)

因为读了很多书,沈从文虽没正经上过几天学,但知识储备量十分丰富,眼界也宽于常人。

黄永玉对沈从文奋斗事迹烂熟于心,在外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效仿表叔,拼命扎进书本里,饥渴地吸取知识,以此充实武装自己。

他在图书馆里翻遍所有书集,还把许多书本知识记得滚瓜烂熟。因为痴迷看书,他经常被管理员误锁在图书馆里。图书馆每天中午开门,黄永玉的翻书声和饿肚子的声音,便会在安静的图书室里“二重奏”。

沈从文的坎坷人生(沈从文从草根到作家)(6)

读书是一件受益终生的事。

黄永玉深知如此,后来历尽人生磨难,不管是做小工,还是四处流浪,他一辈子也没放下手中的书。

沈从文成功,就是因为读书,在黄永玉心中,自己也应当如此。

沈从文的坎坷人生(沈从文从草根到作家)(7)

三、前进的灯塔

每个人生而不同,因此除了发奋努力,也要找准适合自己的方向,才会成功。

黄永玉把沈从文当成榜样,但对于写小说,他从来只将其当作一个闲暇时的爱好。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热爱写作,最热爱的,是绘画。

不偏颇的说,黄永玉的一生,真的是沈从文的影子。

沈从文的坎坷人生(沈从文从草根到作家)(8)

对于另一半的选择,沈黄二人都高攀了“白富美”。

沈从文无可救药地爱慕名门闺秀,张兆和。而黄永玉当时喜欢的张梅溪,是将军家的千金小姐。

沈从文就像是黄永玉的人生参考书。

沈从文的坎坷人生(沈从文从草根到作家)(9)

他知道,表叔娶到张兆和,是凭借真心和才华,于是他也照做如此。追求张梅溪,他并不是想要飞黄腾达,相反,成为大将军女婿后,黄永玉的人生并没有得到什么改变。

后来,黄永玉的绘画和雕刻技术越来越成熟,可依然没有名气。

他虽与沈从文是表亲,却有些害怕表叔会不重视这层关系。

沈从文的坎坷人生(沈从文从草根到作家)(10)

当然,黄永玉的担心是多余的。

沈从文从凤凰走出来,最留恋的,就是那片乡土人情,更何况这一次求助的对象,是小自己22岁的亲表侄。

在沈从文的引荐下,黄永玉得以跻身上层名流圈。

沈从文的坎坷人生(沈从文从草根到作家)(11)

自此以后,沈从文于黄永玉,不仅仅是大榜样,更是引领、照亮了他人生前进的大灯塔。

这也难怪黄永玉一生,最看重他沈从文表侄的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