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历史名城】—— 威宁营

岁月沧桑,威宁营记载了本溪的历史风云,留下了悠悠历史的见证。威宁营的历史使得它成为一座古代本溪地区闻名的古城。

辽宁本溪都有哪些古代遗迹(本溪历史记载最早的营堡)(1)

威宁营历史悠久,在此地曾出土过战国“刀币”、汉代“五铢钱”和北宋 “皇宋通宝”铁钱等,古城遗址处还出土了一些古代陶器,这些珍贵的文物收藏在本溪市博物馆中。据《东三省古迹遗闻》书中记载:“威宁营在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十里许,南临太子河,东西环山,北为通奉要道,形势险要,是辽东重镇也”。据民间相传,唐朝薛礼征东时,屯兵于此,依山沿河筑城为营。唐代著名女将,一代巾帼豪杰樊梨花被册封“威宁侯”,方圆百里作为封地,威宁营便得名于此。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因年代久远,无法确切考证真伪。据历史学家解释,明朝辽东建筑城堡的名称多有炫耀武功,希望长治久安之意,而“威宁营显然有军队威震此方,保护一带安宁之意,得名“威宁营”也在情理之中。历史学家还有一种说法:明代辽东城堡的名称多有炫耀武功、希望长治久安之意,此地得名“威宁营”也在情理之中。

辽宁本溪都有哪些古代遗迹(本溪历史记载最早的营堡)(2)

威宁营民俗中有“乔马李不分家”之说,可见此地三大姓原本是一家。这可能与清初“跑马圈地”有关。据李氏族人说,在300多年前,李氏祖先是大清镶黄旗,跟随努尔哈赤来到威宁营,从李氏高祖李来色起,已再威宁营生息300多年,繁衍了14代子孙。威宁营李氏家族300年前的清代祖墓,有康熙和乾隆的年间碑刻为证。历史悠久的“李氏清代古墓”在本溪地区并不多见。

据李氏族人回忆,古人讲樊梨花是名将薛礼之子薛丁山之妻,因为本溪地区确实有很多“薛仁贵征东”的历史遗迹。如“滴水寺”是李世民所封,南芬有薛礼的“思山岭”、“下马塘”,明山区有“窟窿山”和“威宁营”等。据考证,唐代巾帼英雄樊梨花的点将台在威宁营城北墙下,点将台用青砖垒砌,里面用黄土夯实,长25米,宽14米,高2米。台上有一间“九圣祠”,祠前左右各有旗杆,“九圣祠”供奉中国历代九大圣人,东侧长有一棵高大粗硕的古松。直至上世纪50年代,李氏族人逢年过节都要在九圣祠磕头朝拜。对此,不少李氏族人还记忆犹新,可惜点将台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古松也被连根掘倒。

辽宁本溪都有哪些古代遗迹(本溪历史记载最早的营堡)(3)

樊梨花,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之一。

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突厥寒江关关主,后投唐(樊父原系隋将,归依突厥)。樊梨花智勇双全,美貌绝伦,其自嫁薛丁山为妻,协助薛丁山登坛挂帅、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樊梨花自幼随梨山老母习艺,历时八载,武艺高强。她乃是薛家父子征西的中流砥柱,一口绣戎刀无可匹敌。於薛仁贵身亡后,继任征西大元帅,终至西凉之乱敉平,因居功厥伟,唐高宗时加封为威宁侯、镇国一品夫人。

辽宁本溪都有哪些古代遗迹(本溪历史记载最早的营堡)(4)

辽宁本溪都有哪些古代遗迹(本溪历史记载最早的营堡)(5)

史书记载:“明朝曾在威宁营筑城,城周围两公里,东西设两个城门。”考古发现威宁营古城至今仍有北城墙墙基,点将台和护城壕的遗迹尚可辨认。据《明实录》记载,明成祖时威宁营已成为辽东最大的炼铁厂,年产铁达“万余斤”。史书说在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威宁营城曾修补过一次。日本人所著《本溪湖史》中也有关于威宁营的记载:“威宁营距奉天100里,城周围四里,东西两门,明时筑成。”这和《明实录》等史书记载吻合。

到了清代,威宁营城池尚保存完好。据《本溪湖史》记载古城在1904年日俄战争后遭到严重破坏。据《满文老档》记载,清河堡、碱厂堡、威宁营城堡等本溪地区两红旗管辖,当时是努尔哈赤的次子札亲王代善的领地。

辽宁本溪都有哪些古代遗迹(本溪历史记载最早的营堡)(6)

威宁营与冶铁威宁营,是明代设于本溪境内的一座堡城,位于明山区高台子街道办事处威宁营村,太子河在堡南约50米处向西流去,威宁营河在西南约百米处注入太子河,实际上,威宁营堡就设在这两条河流交汇点附近。威宁营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这里存在战国晚期至汉代初期遗址依山面水,交通便利,土地平衍,地力肥沃,适宜人类居住,因此到了明代,一座城堡屹然在这里矗立了起来。《盛京通志》记载了这座城堡的规模:“威宁营城,周围二里,东西二门,明时筑城,置铁场百户所于此。”近年对威宁营堡进行了考古勘探,结果如下:城堡如今全部覆盖在现地表之下,平面呈长方形,北城墙和南城墙长320米,西城墙和东城墙长260米,墙宽10米左右,墙内为夯土,内外壁面为砖石砌筑。城外有两道护城河,内护城河宽10米,深约3米,距离城墙20米左右,沿着城墙绕了一圈,外护城河宽约6米,深约2米,距离城墙87米左右,沿着东、南、北三面城墙半环,西面借助太子河(图8-12)。城墙的勘探数据与《盛京通志》记载的数目大致相同。威宁营堡建于明代的具体时间,在史料上没有发现相关记录。现在能查到记载威宁营堡的最早文献,是明代《辽东志》,在这本书里,威宁营出现了四次。第一次出现的在“辽东河东地方总图”上,在辽阳城东、太子河中上游绘有“威宁营堡”。第二次出现在《建置志》:“三万卫,铁场百户所,威宁营东。”第三次出现在《兵食志》:“威宁营,官军一百五十一员名,本堡原无边墩。”第四次也出现在《兵食志》:“清河堡,官军四百八十四员名,堡土山势临境,白家佃可按伏,威宁营可屯兵。”《辽东志》最初纂于明永乐年间,后来屡经重修,我们今天见到的本子依据的是嘉靖十六年(1537)辽东巡抚任洛的重修本。可以认定,嘉靖十六年,威宁营堡已经存在。威宁营堡占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北上可至沈阳,西去可至辽阳,东进可至辽东重镇清河堡,军事意义凸显。它虽然是清河堡屯驻援兵的重要场所,但与奉集堡(在今沈阳苏家屯区)联系更为密切。明《四镇三关志·辽阳形胜》记载:“中路沈阳城,洪武二十三年建,隆庆三年修。奉集堡,缓;威宁营堡,缓。”这里,威宁营堡置于沈阳城下面,可知威宁营堡一度归属沈阳城管辖。嘉靖四十三年(1564),皇帝对新任辽东副总兵韩承庆敕谕中所列各堡名单中,威宁营堡排在归属沈阳城管辖的奉集堡之后,万历元年(1573)皇帝对新任辽东副总兵杨腾敕谕中所列各堡名单中,威宁营堡也排在奉集堡之后,两则敕谕中威宁营堡的排名位置,侧面说明了它的归属。《明实录》记载,嘉靖三十九年(1560)五月己卯,“治威宁营等堡失事罪,发分守辽阳副总兵王重禄、定辽左卫指挥同知陈可、东宁卫指挥佥事王廷兰俱成边”。威宁营等保失事详情不见记载,很可能与头一年十一月夷人寇掠辽阳有关。万历三十七年(1609),熊廷弼巡按辽东,踏察疆界,发现堡城“多系乱石堆垛”,损毁严重,于是筹资修筑,“遂使东路城堡,雉堞云连”,其中修补碱场、威宁营等城堡壕墙五处,这是威宁营见于记载的最后一次修筑。万历四十七年(1620)萨尔浒大战后,明朝再次起用熊廷弼经略辽东,第二年六月,熊廷弼从奉集堡出发,到了威宁营,然后经殛阳等地,对辽东防线进行考察,亲见亲闻,获取了第一手资料。

辽宁本溪都有哪些古代遗迹(本溪历史记载最早的营堡)(7)

本溪地区铁矿石丰富,历史上治铁业发达。明代,有三个卫的铁场百户所设在本溪地区。三万卫的铁场就设在威宁营。三万卫,位于今开原市老城内。永乐九年(1411)四月己已,工部右侍郎刘仲谦上书说:“辽东都司三万卫,地临边境,成造兵器,用铁数多,卒难应办。宜依定辽左卫例,设置铁场,定拨畸零军百十二名,以其半炒铁备用,半屯田以给。”这时的铁场是否设在威宁营不便遽论,如果此时三万卫铁场与嘉靖十六年(1537)《辽东志》所记铁场地点一致,说明早在永乐九年之前,威宁营堡就已经存在。《辽东志》记载三万卫有炒铁军54名,每年图8-13王官沟冶铁遗址中的采矿场产铁10035斤。嘉靖四十四年(1565)《全辽志》记载三万卫冶铁年产量为20412斤,比起《辽东志》记载的数量,超过了一倍。位于太子河南岸的王官沟治铁遗址,地处威宁营东部,这里可能就是三万卫铁场百户所所在地。遗址面积长约200米,宽约150米,地表上存留数量较多的冶铁残渣和坩埚残片,并有明显的采矿遗迹及开采下来的铁矿石堆积(图8-13)。东宁卫的铁场百户所有两个,“一在阴湖屯,一在窑子峪”。阴湖屯,即今本溪湖一带;窑子峪,位于本溪县高官镇窑子峪村,这里富有煤炭资源。如今在本溪湖附近的蚂蚁村沟、豆腐房沟、柳塘等地,都能发现大量的冶铁遗存,最多的就是残碎的坩埚《辽东志》记载东宁卫有炒铁军70名,年产铁17619斤。定辽后卫也有两个铁场百户所,“一在连州峪,一在平顶山”。连州峪具体位置不详。本溪是山区,地名中常见“峪”字,如大峪、高峪、广峪等,据此分析,连州峪极有可能在今本溪境内。平顶山,位于本溪市区内。《辽东志》记载定辽后卫有炒铁军117名,年产铁22091斤。

辽宁本溪都有哪些古代遗迹(本溪历史记载最早的营堡)(8)

辽宁本溪都有哪些古代遗迹(本溪历史记载最早的营堡)(9)

辽宁本溪都有哪些古代遗迹(本溪历史记载最早的营堡)(10)

辽宁本溪都有哪些古代遗迹(本溪历史记载最早的营堡)(11)

辽宁本溪都有哪些古代遗迹(本溪历史记载最早的营堡)(12)

辽宁本溪都有哪些古代遗迹(本溪历史记载最早的营堡)(13)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