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日韩台企业,国内企业,架构各异,职位叫法不同,待遇也有很大的差别。

今年是笔者进入职场第二十年,笔者在大企业供职过。在海外工作期间,也搭建过海外公司的团队,所以笔者对国内、国外企业的架构或是管理层级,多少有一些了解。今天笔者按类型谈谈粗浅理解。

本文中的企业,如果不特别说明,指的,都是大中企业(营收十亿人民币以上)。个人观点,中小企业,只有几千万或者是个把亿的营收,就没必要搞太复杂的架构了。小公司的总监和经理们,只是听着光鲜,但和大企业同样职位的管理者,在待遇和在行业里的能量方面是天差地别的。

一般企业,内部架构再复杂,其实也不外乎是以下四个大级。

国内外企业管理的现状(日韩台企业管理层级介绍)(1)

管理层次图

决策层是指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和主要业务方向的那一批人,通常是EVP以上人员。

管理者泛指大大小小的各级管理人员,他们的职责就是达成上层交派下来的任务目标。

执行层很好理解,具体执行管理团队交派下来任务的普通员工和基层主管们。

操作层可以理解为工厂生产线上,按部就班完成操作动作的员工。

职场上大大小小的管理职位,其实都可以归类到以上这四大类中。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谈的是(人员规模较大的)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通常情况,如果我讲的层级或是场景不符合您所在公司的情况,还请原谅。

(一)外企(特指欧美企业)的通常架构和层级。

国内外企业管理的现状(日韩台企业管理层级介绍)(2)

某美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图

很多外企的架构和管理层级,从低到高,通常如下:

职员—>主管—>经理/高级经理—>副总监/总监/高级总监—>VP/SVP—>EVP—>CEO

职员不用解释,有一些企业,对于资深的职员,还有分级,例如还有专员之类的说法。在技术部门,工程师也有多个等级。

主管,在外企是leader或是supervisor。是最基层的管理者。一般带领一个组或团队。

经理是比主管略高一层的中下级管理者,有可能会管理略大一些的团队(包含若干个小组)。也有可能只是资深的主管晋升而来。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总部的职能部门),还会有一些不带团队(但是负责一块专业业务)的资深专业人才被任命为经理。也就是说,他下面不带人,但也可以是经理。

如果一个经理带一个部门,下设若干个组。那他就是一个标准的部门经理。在大公司、人员众多的技术部门里,这样标准的部门经理比较多见。

高级经理的话,很可能是较资深的部门经理,也可能是不带人的专业经理。但经理或是高级经理他们一般向总监级汇报。

总监的话,一般是大部门的负责人。是某个职能方向的负责人和具体细分业务的决策人。

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职务,再向上,往往算是高层。而总监则是具体细分业务的最高负责人。

VP以上的高层,可以来回换将,但是总监们,往往要擅长业务。为了给总监们足够的上升空间,很多公司还细分了副总监,总监 ,高级总监的等级。

VP和SVP,则很可能分管公司很大一块业务职能。例如分管研发,或是分管某个业务板块的经营,很多VP或SVP往往还是是某业务版的GM(总经理)。这样的职位,就是一般传统意义上的高管了。

大家要注意,到了这个级别,管理者就开始围绕公司整体经营目标来走了。而且和总监以下的管理者不同,高管还经常会轮岗(具体原因,后续文章会讲)。

EVP的话,一般就是公司的决策团队成员了,他们和CEO一起,是公司的决策层。很多EVP是董事。

CEO是公司的负责人,这不用多解释,有一些CEO还是董事长或是公司实控人兼任的。

以上的架构,可以适用于几个亿到几百亿甚至上千亿人民币营收规模的公司。

如果是集团公司,往往就是若干个事业部或是事业群的叠加。

也就是说,上面介绍的这个公司架构,很可能变成只是集团的一个事业部。

这时,事业部的CEO,在集团的职位往往是SVP或是EVP。

但是,有时候,一些总部职能部门里,职责虽重要,但人数较少,不会有完整的主管、部门经理、总监的金字塔分层结构 。

比如,一些总监管理的大部门下,会有几个高级经理或是副总监,每人各负责一块业务。他们下面,会带经理或是主管,这种情况下,大部门下,没有严格划分的小部门,而是用相对灵活的团队或是小组的方式在运作。这种情况也挺多的。

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技术部门,尤其是研发部门,人数众多,则需要用team leader,department manager,Department Director这样标准来一级一级划分。而且每个team或是部门的人数很多。

补充说明:

DD 一般是指部门总监(Department Director)。

VP 是副总裁的意思(Vice President)

SVP是高级(资深)副总裁(Senior Vice President)

EVP是执行副总裁的意思(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二)日韩台企业的管理层级

其实韩国和台湾省企业的管理层级,严格来讲,都是日本模式的演变。

国内外企业管理的现状(日韩台企业管理层级介绍)(3)

典型日本企业的架构

我们以韩国企业为例,韩国企业的管理层级一般如下。

社员—>主任—>代理—>课长—>次长—>部长(本部长)—>常务—>专务—>社长(代表)

社员和主任不用多解释,类似于外企的职员和专员,或是起步的工程师。

代理和课长,在笔者的理解,大约相当于外企主管。代理可能略低于主管,课长可能略高于主管。

次长有点类似于外企高级经理或是副总监的感觉。

部长的话,大约可以相当于总监吧。如果是本部长,那相当于管理一个产品线或是业务板块的高级总监。

常务理事相当于外企的VP,专务理事相当于EVP,社长相当于CEO。

在韩国企业,还经常会出现会长这个叫法,会长一般相当于集团的董事长。

台湾省企业的情况更复杂一点。

国内外企业管理的现状(日韩台企业管理层级介绍)(4)

台企的典型的架构

例如有一些台湾省企业是如下结构:

职员(工程师)—>副课长/课长—>副主任/主任—>襄理/副理/经理—>副处长/处长—>协理—>副总—>总经理

如果一个台湾省企业采用上面这个结构,那一般是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了,因为中小企业,往往不会设处长这个级别。

这里的课长,大约相当于外企的主管,经理相当于外企的经理,处长相当于外企的总监。而协理则相当于外企的高级总监或是VP。副总以上,和外企也类似了。

台企的特点,就是把管理层级划得更细一点,各个级别还可以再来个副职。这样,员工就有了晋升的空间和想象,每年可以小步快跑。

如果是集团企业,那这个公司,就变成了集团的一个事业部或是事业群。总经理就可能是集团的副总兼任的。

我上面介绍的,主要是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的研发部门的情况

其实在很多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里,还有生产线工人。

在生产线上还有组长(线长),领班,技术员,普工等等级。

在这里,我就不详细说明了。

(三)国内企业的情况。

我这里说得更多的是大中型民营或是股份制企业。

目前国内相当部分的民营企业沿用的是外企模式,因为很多创始人,是曾经在外企工作过,再出来创业的。也有一些创始人本来就是海归。

另外有一些本土风格的大型IT企业,则采用的是以下模式。

国内外企业管理的现状(日韩台企业管理层级介绍)(5)

内资大型企业典型架构

职员—>科长(主管)—>部长—>中心主任—>VP/SVP—>EVP—>CEO

我们会发现,这些本土国内企业的层级相对比较少,相对来讲,管理更扁平一些。

主要原因是,我们国内的企业成长发展比较快,很多人晋升很快,30多岁就做到经理甚至总监(部长级)的优秀人才很多,优秀人才出来创业的也很多。

这导致我们的企业,当前往往不需要太多的层级来给员工提供晋升空间。这是中国在特定发展阶段的现状所决定的。

我们的各行各业,发展极快,公司成长也很快,这导致我们企业的管理层级,往往还没有来得及膨胀,公司的经营规模就上来了(例如有些本来年收入才一两亿的Mp3播放器公司,一转型做手机,几年功夫,就到几百亿甚至千亿营收规模了)。

笔者上面写的这个结构,很多营收千亿以上的集团公司都能适用。

科长对应着外企的主管。一般管理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

部长往往相当于经理+总监的感觉。既负责部门日常管理,又决定着部门的业务发展方向。这样的部长,往往管理了上百人甚至几百人。

中心主任,往往是很大的企业才有的角色,大约对应外企的高级总监,一般是分管多个大部门的角色,笔者曾经见过有的主任分管了几个大部门,下面的员工总数有一二千人。

而VP以上和外企就类似了,笔者见过营收上千亿的企业,就使用了这套扁平架构。

例如:集团的EVP,分管着一个营收数百亿的事业部,兼任事业部CEO。

在他下面,VP们分管着事业部的研发,或是销售等大模块。

一个中心主任(高级总监级)分管某地的研发中心,下面有1000多人的研发团队。而在研发VP下面,还有多个这样的中心。

在很多技术驱动的公司,往往有庞大的研发队伍,所以需要类似的完整架构来系统管理。

(四)结语

相对来讲,美国和中国大型民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成长快,但是组织结构相对比较扁平。很多时候,内部结构也比较灵活 。

因为层级比较少,有个别时候,管理层级会不太够用,笔者就见过,同一等级的管理者之间也有汇报关系的。比如,在一些国内企业里,主管(科长)和部长之间,跨度过大。有时候,就会有小主管向资深的大主管汇报的情况。虽然在职级上都是主管级,但是在业务上,有领导和汇报关系。同样的,笔者也在外企见过高级经理向另一位高级经理汇报的情况。

而日韩台企业,这样的情况会少见,因为内部层级多,可以协调得过来。

在日本韩国和台湾省,能进大企业就业,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梦想,进了大公司,一方面是收入高过中小企业不少,另外,职位发展也会非常稳定。就相当于有了保障(这一点甚至在相亲、择偶方面也会更有优势)。员工也非常珍惜这样的工作机会,有点终身制的味道。

只要不犯大错,一般可以在企业里,按部就班的得到晋升。

所以在日韩台企业里,职级划分相对固定,等级也更细分一点,给员工更多的成长台阶。

在中国和美国企业里,鼓励员工发展和快速晋升,不同等级之间,收入差距拉开。而日韩台企业则相反,晋升略慢,总体内部差距更小,有点平均主义的味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