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杜威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杜威的一个徒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教育名言名句经典摘抄与赏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1)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为中国探索民族教育的新路。他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而生活教育思想则贯穿其始终。

一、“生活教育"实践1.晓庄学校陶行知提出了“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百万所学校”的口号。1927年, 陶行知在南京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晓庄学校”。他确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的生活教 育理论.亲自试验 ,希望从乡 村教育人手改造中国教育的出路。1930年,晓庄学校被查封。2.山海工学团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力图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 一片,进一步探索中国教育之路,以达到普及教育的目的。3.“小先生制”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缺乏、经费匮乏、女子教育困难等问题,他提出儿童是中国实现普及教育的重要力量,所以提出“小先生制”,即“即知即传”。人人将自己所识的字和所学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儿童是这一过程的主要承担者。陶行知认为小孩也能做大事,“小先生”不仅教别人识字学文化,还教别人做“小先生”,由此知识不断得到推广。“小先生制”是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4.育才学校1939年,陶行知为了收容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童,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幼苗。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苦心兴学,以“新武训”自比,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才,其中不少人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育才学校的创办,突出了陶行知站在人民大众,尤其是劳苦大众的立场上思考和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的主张。

二、“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

1.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受裴斯泰洛齐、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陶行知在实验的基础上,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翻了个筋斗,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

2.“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所以他主张人们积极投入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向前、向上。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和教育是同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其方法和内容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由生活决定。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

3.“社会即学校”第一,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第二,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即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陶行知认为“学校即社会”是半开门,“社会即学校”是拆除学校围墙,在社会重创建校。“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利于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

评价:“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使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良苦用心。

4.“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方法论问题。第一,“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在劳力上劳心”是指“手脑双挥,将传统教育下的劳力和劳心连接起来。第二,“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而以创造完成。第三,“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教人者先教自己,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

第四,“教学做合一”是对注人式教学法的否定。即教育要与实践结合,教是服务于学的,而教与学又是服从于生活需要的。“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原则下,陶行知相应地也对课程教材提出了改造意见:以培植学生的“生活力”为追求,遵循学生的需要和可能,由此破除以学科知识为原则的课程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