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似手足,兄嫂如父母。”强烈的亲情观念,数千年来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在四川兴文县麒麟乡,就有这样一对兄嫂照顾失明的弟弟25年,不离不弃传为佳话。兄嫂像父母一样,不仅养活了失去劳动能力的弟弟,还养大了弟弟的养女。

弟弟发烧哥哥要去看望(哥哥照顾失明弟弟25年)(1)

一家三代合影,前排为弟弟李强和母亲,后排为哥哥李能和儿子

如今,哥哥的儿子成了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而弟弟的女儿也将大学毕业,很快会成为一名教师。这对年届五旬的患难兄弟,仍然像过去25年那样,平平淡淡地生活着。

弟弟矿井打工

遇爆炸双眼失明

现年52岁的哥哥李能和48岁的弟弟李强是兴文县麒麟乡新民村四组农民。兄弟俩都没读几天书,文化程度只能勉强写出自己的名字。

1990年,23岁的李能已经娶妻成家,按照当地农村的风俗,长兄李能分家立业,起灶单过。两间土坯房,兄弟俩各分得一间居住。父母和弟弟李强一起生活,兄弟之间就算了断家庭成员关系,彼此没有扶助照顾的义务,各家自扫门前雪,吃咸吃淡全凭个人讨生活。

彼时的李强19岁,也即将进入谈婚论嫁的年龄。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李强于1992年前往贵州金沙县一个硫铁矿厂务工。不料,1994年10月22日,矿井突然发生爆炸事故,李强身负重伤,经工友们奋力抢救后,最终脱离生命危险,但他却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双眼。双目失明,李强成为伤残一级的残疾人。

矿井包工头就是兴文县古宋镇人,事发后“人间蒸发”了。李强被送到当地医院,矿方也没有通知家人。回忆起往事,李能说:“事情发生一个月后,才从当地打工者的口中得到消息。”虽然分了家,但弟弟负伤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李能十分焦急。怕父母伤心过度,李能也没有告诉家人,自己坐车经泸州叙永,再转道前往贵州金沙县。

看到李强的那一瞬间,李能几乎认不出这是自己的亲弟弟。事故带来的损伤让李强似乎变了个人:双眼上眼皮下垂盖住眼眶,下眼皮下翻露出肉红色的嫩肉,额头上多了两道疤痕。“他那时不到21岁,人生才刚刚开始起步,将来怎么过?”兄弟见面,不由得抱头痛哭。考虑到在金沙县一无亲二无故,治疗、生活各种不便,李能强忍着眼泪,带着双目失明的弟弟又长途转车,返回老家治疗。

兄弟虽已分家

哥哥却担起照顾的责任

四年前分家时,权利、义务分得很清楚:老父亲由长子李能养老送终,老母亲由次子李强养老送终。可是这场意外 打乱了全家的计划,双目失明的李强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别说赡养老母亲,就连他自己也无法养活。越来越年迈的父母、残疾的弟弟,三个人的赡养和照顾,都落到了哥哥李能的肩头。

弟弟发烧哥哥要去看望(哥哥照顾失明弟弟25年)(2)

哥哥李能为弟弟李强理头

按理说,李能没有照顾弟弟的法定义务,但李能割舍不下骨肉亲情,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

就这样,一晃25年过去了,李能一直不离不弃,为弟弟理发、洗衣、做饭,从一日三餐到生活起居、从衣食住行到挣钱养家,无微不至的照顾,多年来始终如一。李能起初学会了木匠手艺,农忙的时候务农,农闲的时候就去做木工活挣点家用。父母不忍见其辛苦劳累,为了能够勉强维持这个家,二老冬去春来、起早贪黑,也累下了一身病。

2004年,李能的父亲在农田干活时突然半身不遂,开始卧病在床,处于半瘫痪状态。李能到处寻医问药,最终也只 能勉强维持病情不恶化。从此父亲的生活起居不能自理,家中又丧失了一个劳动力,真是雪上加霜,家境变得更加困难。李能忙前忙后,一边辛勤劳作,一边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和双目失明的弟弟。

因父亲患有食道癌,不能进粗食,李能每次都将米饭熬成粥、将肉剁成沫喂给父亲吃,在生活起居上悉心照料。每当父亲病情复发,李能就用家中唯一的交通工具——摩托车,载着他去看医生……这样的照料一直延续到2008年父亲去世。

李强言语不多,但心里同样牵挂着哥哥。哥哥每天出门后,李强就在院子里听声音,听着摩托车远去;听着院子里响起摩托车的声音,他就知道哥哥回来了,这才安心。

新民村支书柳成华说,李能一家在当地确实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家里两个残疾人,李能夫妇照顾有加,家庭和和睦睦,从来没有发生过矛盾,这在当地山村很罕见。李能夫妇照顾弟弟、赡养老人、抚养侄女,二十几年如一日,其精神令人敬佩。

老母亲哭瞎双眼

嫂子主动提出两家同住

涮锅、洗盆、滤米、上甑……李能的家在公路边,下斜坡刚入院子,左手就是李家的厨房。红星新闻记者赶到李家时,厨房门大开,一名敦实的中年汉子正在灶前煮饭。“下锅米到半熟,看不见就用手捏,米粒只剩下还有三人之一是硬的,就要滤米了,不然上甑后甑不熟。”煮饭者正是李强,如果他不扭过头,只看他的背影,完全看不出他是双目失明的盲人。

弟弟发烧哥哥要去看望(哥哥照顾失明弟弟25年)(3)

李强自己摸索着煮饭,只看背影,完全看不出他是盲人

失明之初,李强一度丧失了生活的信心,这让母亲罗金成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终日以泪洗面。时间一长,母亲罗 金成也患上眼疾,成为了“视力二级残疾人”。家里两个残疾人需要照顾,这更加重了李能和妻子王良容的担子。

但妻子王良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20多年来,她从来没有抱怨过丈夫照顾弟弟。相反,弟弟刚刚出院回家那阵,因为早已分家,弟弟和母亲单独生活。“是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才提出来让母亲和弟弟搬过来跟我们一起生活,方便照顾他们。”王良容说,即使看到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需要帮助,她也会伸出援手,更何况是自己的亲人。所以25年来,她也是任劳任怨,支持着丈夫。儿子李鹏飞说,“其实几十年来要说对家庭的付出,体弱多病的母亲是付出最多的。”

李强在哥哥嫂嫂的鼓励下,也慢慢地恢复了生活的信心,开始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务。为了给哥哥分担责任,李强一遍遍摸索着熟悉家里的环境:锅灶、碗筷、开关……他慢慢地摸清了家里的摆布,学会了凭声音、手感做家务,能淘米煮饭、涮锅洗碗。侄儿李鹏飞记得,小时候家里养猪,叔叔李强看不见,却摸索着在黑暗中切猪草,“好多次都把手切伤了,慢慢地就摸索出经验来了”。现在,李强除了不能出门,在家里的饮食起居、基本生活可以自理。

1997年的一天,母亲罗金成在自家门口拾到一名弃婴。哥哥李能考虑到弟弟没有成家,更没子女,干脆将弃婴收养到弟弟名下做养女,李强也算做了父亲。虽然孩子是弟弟的养女,但事实上抚养的重任同样在李能和妻子的肩上。 李能夫妻在最艰难的时候,要赡养两个老人和照顾双目失明的弟弟,还要抚养两个孩子。

付出终有回报

子女成才母亲安享晚年

为了支撑一大家人的生活,李能自学驾驶并通过了考试,开上了农用拖拉机,农闲时帮村民拉货。2008年,李能驾车时因刹车失灵,从山坡上翻下了一山沟,车辆尽毁。伤重的李能疼痛难忍,“我必须活着,不然弟弟怎么办?孩子们怎么办?我还有母亲!”怀着这种信念,李能拼命挣扎着从石头缝隙中往外爬,最终在事故中幸存下来。

对弟弟、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照顾,李能的言行举止慢慢转化成了家风,让李家的孩子们受益不浅。2013年,李能的儿子李鹏飞考进了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公安局,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刑侦民警,并多次获得荣誉;李强的女儿李思婷也即将大学毕业,并已通过“教师资格证”的各项考试,她立志要做一名人民教师。

“孩子们长大了,我们的苦日子就算到头了,生活会越来越好。”李能告诉记者,当地政府按照相关政策,将李强父女纳入农村低保,李强还有残疾补贴,80岁的母亲也有老年补贴,加上自己夫妻二人勤扒苦做、节俭持家,生活过得越来越有滋味。

红星新闻记者 罗敏

编辑 张莉

弟弟发烧哥哥要去看望(哥哥照顾失明弟弟25年)(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