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图书的应用与推广,一方面要引导读者掌握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则要帮助读者树立科学意识、培养科学精神,以科学方法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然而,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大部分科普图书片面地强调科学知识点的描述与灌输,缺乏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等内容,读者不能深刻掌握科学内涵。另外,许多科普图书缺乏趣味性,说教明显,语言生硬,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目录
1、《航天育种简史》
郭锐、李军/著
推荐理由:读完本书,你会发现,原来,航天育种的“简史”竟然是由宇宙、星系、恒星、射线、地球、生命、植物、人类、农业、航天、育种等许多个“简史”所共同组成。原来,读书还有这般感受,刚刚俯瞰浩瀚宇宙演变,却又聆听细胞分子活动;刚刚感受核弹惊天爆炸,却又欣赏基因奇妙变异;刚刚景仰中国古代科技先驱,却又惊叹五星红旗太空飘扬。原来,中国航天育种事业早已独步全球,而这又是为了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天空种子、太空农作物、太空蔬菜、太空花卉都是如此强大而安全,足以改变人类和地球的未来。该书被评为“2016年度十大好书“,并由杨利伟在颁奖典礼持书分享。
2、《上下五千年》(最新版)
林汉达等/编著
推荐理由:林汉达先生主编的《上下五千年》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经济、艺术、民族、法律、外交、教育等诸多方面,讲述了从盘古开天辟地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的中华五千年历史。作为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举重若轻,用一个个小故事将中国历史上风云变幻的重大事件展现出来,让读者在倾听历史回声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历史,并且产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这套传承了三十余年的品牌读物,为读者带来回味悠长的阅读体验。
3、《万物简史》
[美]布莱森/著、严维明等/译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有关人类科学发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普名著,科学从未如此引人入胜,我们所居住的世界也从未如此充满惊奇和美妙。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的活火山”……
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
4、《宇宙简史》(插图本)
[英]霍金/著、郑亦明等/译
推荐理由:《宇宙简史》是一本宇宙学启蒙著作,霍金以他迷人的表述方式描述了宇宙的历史和将来、时间和空间的本性、黑洞等令人敬畏的主题,他敏锐的直觉和坚定的推理直接挑战已被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力学、大爆炸理论,甚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探寻时间和空间核心可望而不可即的秘密这一未竟之业中。既是一本通俗的宇宙启蒙读物,也是一本有分量的理论物理学著作。它让你遨游到外层空间奇异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思考,对于在青少年中普及宇宙和物理学知识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5、《很杂很杂的杂学知识》
张立辉/编著
推荐理由:杂学知识指的是琐碎的、庞杂的事情或知识等,饶富趣味、并随时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却鲜少人会去注意。杂学知识非但有用,且更吸引人。这些知识看似有些稀奇古怪,却可以让人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还能启迪思维,引发强烈求知欲。本书作为一本杂学知识合集,收集了包括社会生活、饮食、健康、历史、心理、文化、自然、娱乐等方方面面大量有趣的杂学知识。其中,有些知识简单而好笑,有些知识生动而有趣,有些知识深刻而富含哲理,可令读者在快乐阅读中增长见识。
6、《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美]查莫维茨/著、刘夙/译
推荐理由:作者难能可贵地对我们踏过的草丛、我们嗅过的花朵、我们爬过的树木给以深入关注,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和我们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作者在书中展示了:植物如何分辨上和下,如何知道邻近的同类已经遭到了一群饥饿甲虫的侵害,是否能够欣赏你一直放给它们听的齐柏林飞艇乐队的音乐,或者是否更偏好于巴赫那旋律优美的连复段。通过对植物触觉、听觉、嗅觉、视觉以至记忆的考察,作者促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植物会不会对周围环境有意识?
7、《看不见的森森:林中自然笔记》
[美]哈斯凯尔/著、熊姣/译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书中,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限,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描述了延续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生态系统,梳理出各种以大自然为家的动植物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本书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把阅读过程看作一次寻找大自然奥秘的旅行,而作者则像导游,带领大家探索存在于我们脚下或者藏在我们后院里的奇妙世界。
8、《寂静的春天》
[美]卡森/著、吕瑞兰等/译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20世纪最早也最有说服力的呼吁保护生态平衡,拯救地球的著作”。这本书首次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对美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使人们认识到农药污染的严重性。在环境状态不容乐观的中国,大家来读读这本书,会有不同凡响的现实意义。
9、《人体的故事:进化、健康与疾病》
[美]利伯曼/著、蔡晓峰/译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讲述人类进化史的有趣著作;这是一部从现代语境出发、回溯人类历史的人体进化简史;这是一本从进化、健康与疾病的相互关系着手、审视人体命运的权威著作。作为哈佛大学进化生物学教授,作者丹尼尔·利伯曼在书中汇集了多年来针对人体进化展开的深入研究,详细讲述了人类如何一步步落入了当前失配性疾病频发的泥沼。而进化无疑是帮助我们寻找病因、预防并治疗失配性疾病的一剂良方,并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0、《去旅行》
[法]阿梅莉·卡斯唐等/著、[法]卡米耶·拉杜斯等/绘、焦旸/译,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让孩子开拓眼界、开发智力的旅行百科书,更是孩子出行的全方位指南。阅读本书能全面提升孩子人文和科学素养,建立孩子自己的“世界观”!本书从世界各国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入手,像朋友一样介绍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所居住国家的方方面面。让小读者进行一场关于国家历史、地理、美食、学校、娱乐、体育和文化的发现之旅,兼具传统性和现代性。
11、《变化》
作者:灵遁者
《变化》为灵遁者物理科普基础读物,内容丰富、叙述生动、插图精彩。更关键的是该书在现有物理基础上,有非常大的启发性拓展。对于最基本的问题,引力,惯性,相对论,光速,时空都有独到的看法。
可供具有初中,高中,理工科大学初年级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这本书把读者引入千奇百怪、绚丽多彩的"宇宙物理"。书中没有繁琐的数学描述,以当代物理前沿理论为基础,进行了具有启发性的探索。是一本通俗易懂,畅快淋漓的科普书籍,吸引了无数普通读者,为他们了一扇思想之门。此书灵遁者灵遁者淘宝有。
正如《变化》中所写的:以海豚的智商不是学不会英语或者汉语,是它没有人类的发声构造,表达不出来。同样,人类在其他外星文明面前,可能永远无法学会他们的语言,这是生理局限问题。鹦鹉可以清晰地说出单词,可惜脑子不够用。你把这个再对比人类和外星文明,他们的大脑可能发育得更强大,脑开发是什么样,我们不敢想象。我之前对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还是挺自信的,现在觉得可能很一般。因为当我试图理解四维时空的时候,我感觉很吃力,有无数种可能在闪动,不明确,不清楚。到底该把时间和空间如何融合思考,其实比较难。虽然我在书中给出了答案,答案也不算复杂,复杂了我也不敢说。因为你必须说点能想象的东西。
12、世界的重新创造:现代科学是如何产生的
[荷]H.弗洛里斯·科恩 著
荷兰著名科学史家
弗洛里斯· 科恩的作品
把科学革命归结为
六种截然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革命性转变
本书打破了学界关于“17世纪科学革命”的流行叙事方式,以宽广的视野对不同文明的自然认识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比较,极具原创性地把科学革命归结为六种截然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革命性转变,即从“亚历山大”到“亚历山大加”或“实在论的-数学的”自然认识、从“雅典”到“雅典加”或“运微粒的哲学”、从自然条件下的观察到“发现的-实验的”系统研究、用微粒扩充数学自然认识、培根氏混合和牛顿的综合,从而解释了现代科学为何能在欧洲持续下去这一问题,观念令人耳目一新,论述极具说服力。
13、《近代科学的建构:机械论与力学》
[美]理查德·韦斯特福尔 著
一部科学史经典
论述了在机械论哲学的影响下
各门科学在17世纪的发展概况
本书通过两大主题的互动,简明扼要地叙述和分析了17世纪科学革命:柏拉图主义-毕达哥拉斯主义传统以几何方式来看待自然,确信宇宙是按照数学秩序原理建构起来的;而机械论哲学则设想自然是一部巨大的机器,并试图解释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机制。科学革命的完全实现要求解决这两种主导潮流之间的张力。
14、《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
[美]爱德华·格兰特 著
一部经典的科学史著作
看中世纪如何孕育科学?
本书考察了中世纪科学的成就,并从哲学、宗教、体制等方面令人信服地表明,与流行的看法相反,近代科学并非源于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而是植根于古代和中世纪。有四种关键因素使中世纪欧洲为新科学做了准备:(1)希腊-阿拉伯的自然哲学著作于12、13世纪被译成拉丁文;(2)中世纪大学的发展;(3)基督教面对世俗学问所作出的调整;(4)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转变。
15.《西方科学的起源(第二版)》
[美]戴维·林德伯格 著
《西方科学的起源》是论述近代以前西方科学的权威教材,也是一部非常优秀 的科学史读物。它结合欧洲科学传统的哲学、宗教和体制背景,用一本书的篇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从古希腊到中世纪晚期各个方面的科学成就,竭力避免从今天的科学观点出发来理解古代成就。
——张卜天
- 首先文字的发明是古代世界能够发展出哲学和科学的先决条件。其次,哲学和科学在古代世界的繁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字系统的有效性(拼音文字比所有其他文字更有优势)和传播范围。
- 当柏拉图为形式指定实在性时,他实际上是把实在性等同予一类事物所共有的属 性。真正实在性的承载者既不是(例如)这只左耳下垂的狗,也不是那只狂吠的 狗,而是每只个别的狗(当然是不完美地)所共有的一只狗的理想化形式—— 正 是凭借那些特征,我们才能把它们全都称为狗。
本书是论述近代以前西方科学的权威教材,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科学史读物。它结合欧洲科学传统的哲学、宗教和体制背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从古希腊到中世纪晚期各个方面的科学成就,竭力避免从今天的科学观点出发来理解古代成就。1992年本书第一版问世后好评如潮。2007年,作者对该书做了重要修订扩充了大量内容。本书根据新版译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