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提到肾脏疾病的表现很隐匿,临床上经常见到许多患者到了终末期(尿毒症)才来医院就诊。那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早期发现肾脏病的踪迹呢?其实只要定期化验尿常规和肾功能就可以,而尿常规作为一个简单无创的检查,很受肾脏科医生的推崇。
下面我们来看看应如何解读尿常规:
1、颜色:正常人的尿液颜色为淡黄色,也会随着饮水量、活动、饮食的改变而略有不同。如果未食用特殊食物(如火龙果)及药物(如利福平),而尿液颜色出现深茶色尿、红色尿、酱油色尿或乳白色尿则需要去医院就诊评估。
2、比重:正常范围 1.005~1.030,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通常反映了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对于禁水10小时以上排出的早上起床后第一泡尿,往往尿比重≥1.018。如果一个患者的尿比重较高,通常反映了患者的浓缩功能较好。而尿比重总是偏低,特别是限制饮水后仍低,则提示可能存在肾脏的浓缩功能障碍。
3、PH值:正常范围是5.0~7.0。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一般是肉食为主的人,尿液PH偏酸,以素食为主的人,尿液PH偏碱。对于肾结石患者,若对排出的结石成分进行分析后为尿酸性结石,可以将尿PH值控制在6.2~6.9范围,以增加尿酸的溶解度,有助于预防结石的形成。
4、白细胞:正常尿液每高倍镜下白细胞一般不超过5个,如有尿白细胞增多则要考虑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但需注意的是影响尿白细胞的因素较多,不能单纯从尿白细胞阳性判断尿路感染,需结合尿亚硝酸盐结果及临床表现等综合评估。
5、亚硝酸盐:正常情况下为阴性。尿亚硝酸盐阳性常提示尿路感染,泌尿系统存在革兰氏阴性杆菌,可以将尿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尿液中含有亚硝酸盐,结合尿白细胞和细菌检查,可以了解是否有泌尿系统细菌感染。尿亚硝酸盐阳性常见于因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同时需注意,若尿路感染的细菌非革兰氏阴性杆菌,而是其它病原体(革兰氏阳性菌、真菌等)不能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或尿在膀胱中存留较短,也会产生阴性结果。
6、尿潜血和尿红细胞:最易迷惑人的是尿潜血,尿潜血(尿隐血)阳性不一定是真正的“血尿”,因为在临床检测的过程中只要存在能使试纸变色的物质,都会出现阳性。比如尿液中若出现肌红蛋白、血红蛋白也会引起潜血阳性,同时还会受到一些药物及食物的影响造成阳性结果。
血尿的诊断要以高倍视野下镜检的红细胞来判断,正常尿液会偶尔出现红细胞,但一个高倍镜视野不会超过3个。如果出现红细胞增加,则有可能是肾脏疾病(肾炎、泌尿系统炎症或结石、尿路粘膜损伤、结核、肿瘤)、尿路出血所排出的红细胞等。若诊断为血尿,则需进一步找肾内科医生查尿红细胞形态,对于判断血尿的来源有着重要意义。
7、尿蛋白: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生理状态下,肾脏能够阻止大分子蛋白排出体外,也能够重新吸收小分子蛋白。正常人的尿液中偶有少量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及肾小管分泌的一些其它小分子蛋白。正常尿常规定性检查尿蛋白为阴性,24小时尿中蛋白总量小于150 mg。尿液中蛋白增多的时候,往往会表现为尿液中的泡沫增多,久而不散。另外,需要指出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很多,要想诊断为病理性蛋白尿,还需排除以下几种生理性因素:
①功能性蛋白尿:发热、寒冷、精神紧张等情况下尿液内可暂时出现蛋白质。
②体位性蛋白尿:人处于卧位时阴性,而一旦直立后为阳性,常见于瘦高体型青少年。
③假性蛋白尿:当尿中混有血液、脓液等成分,可出现尿蛋白的假阳性。
尿蛋白的检测是肾病患者的重要指标,如判定患者尿蛋白为病理性蛋白尿,可进一步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8、尿糖:正常人尿液往往是阴性,以下情况可能会出现尿糖阳性:
①血糖增高性糖尿: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的时候(血糖>8.96-10.08 mmol/L),则尿糖阳性。反过来说,若尿糖阳性,首先要排查有无糖尿病。
②血糖正常性糖尿:临床有一些疾病导致肾小管损伤,导致肾小管的肾糖阈值下降,也就是重吸收糖的能力下降,则血糖就算小于8.96 mmol/L,同样也会有尿糖阳性。
③生理性糖尿:尿糖会受饮食、应激状态、妊娠、药物的影响,如目前临床常用的SGLT2抑制剂相关药物是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发挥作用,从而促进尿糖排出来控制血糖的,尿液分析中往往有尿糖强阳性,此时为正常现象。
9、尿胆原、尿胆红素:两者常综合在一起分析,临床上主要作为黄疸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依据。
10、管型:正常的尿液中也可以偶见透明管型,但大部分管型尿,如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白细胞管型的出现也提示各类型的肾脏损伤。
如上所述,尿常规这样一个简单无创的检查,可以提供很多信息,是肾脏疾病的“照妖镜”,建议大家在常规体检时加上一个尿常规分析。
祝大家拥有健康肾脏、健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