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铁骨铮铮”指的是一般人,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流传久远的历史典故?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流传久远的历史典故(被误解的历史典故1)

流传久远的历史典故

一、“铁骨铮铮”指的是一般人

  “铁骨铮铮”现在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刚强不屈,用作赞赏之词,但它最初并非如此。原义:比一般铁器响一点,比一般废柴强一些。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刘盆子传》,汉光武帝刘秀接受赤眉军投降时,认为赤眉军将领徐宣回答得体,所给的当面评价,全文是“铁中铮铮,庸中佼佼”,意思是比一般铁器响一点,比一般废柴强一些,徐宣投降后被“待以不死”,赏赐了一些田宅,稀里糊涂过完下辈子。很显然,刘秀对此人的才能评价也不过如此……

  二、“言必信,行必果”不是夸人的

  “言必信,行必果”常常被用来夸奖一个人说话算数,办事果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根本不是夸人的!原义:指这个人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算稍差一等的人才。

  诗句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回答时将士分为三个等级,而在回答第三流的士时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从以上言行可以看出,孔子对“言必信,行必果”的评价并不是很高。孔子认为,“言必信,行必果”是一种固执的小人行为。此处的“小人”指的是地位低的人、普通人,或者说是指那些境界不高的人。

  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是歌颂爱情的

  许多人常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来表达自己真挚的爱情,其实这句话根本不是用来表达爱情的。原义是歌颂战友之情,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

  原文出自《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全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契阔”的本意是“勤苦”,整段话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在《诗经》保留至今最早的注解“毛诗”和“郑笺”中,这段话是歌颂战友之情的,后来被人误用为“山盟海誓说”,并广为流传,误传下去。

  四、“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不是劝读书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这句话不知激励了多少代读书人寒窗苦读,现在我们还经常可以在学校、图书馆里看到这句话。但它的原意不是劝人读书,而是鼓励人们抓紧时间玩乐,不要没事就埋头学习。

  此语出自庄子之口,意思是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却是无限的。然而,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清净无为,顺其自然。为何他会如此积极?翻开《庄子•养生主》,发现这句话后面还跟着一句话:“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翻译过来就是说如果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

  庄子随性自由,洒脱不羁,他认为人吃饭饱了就成,穿衣不冻着就行。同理,读书做学问也应如此,无用的学问学了意义也不大。

,